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_戚永华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_戚永华

戚永华 江苏省宿迁市东方医院 223800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3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恢复正常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以使患者及早接受胰岛素治疗,尽快控制好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

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或胰岛作用缺陷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慢性血糖水平升高,属于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临床治疗中只有合理使用药物,才能使患者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高血糖在临床控制上效果并不理想,可见,糖尿病患者仅通过药物控制并不够,对患者日常生活和患者心理也要做合理干预[1]。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3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患者。所选30例研究对象临床均表现出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经门诊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52.2±5.5)岁;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平均空腹血糖(13.9±1.7)mmol/l;观察组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51.5±4.9)岁;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平均空腹血糖(14.2±1.6)mmol/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选择用药、用法与用量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糖尿病发病原因和机制,指导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事项,改变患者生活方式,患者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轻生活上与工作上的压力,忌烟酒,联系患者间多交流,互相鼓励利于及早忌除烟酒。对不同患者要给予不同心理护理方法,有些患者一经确诊会有恐惧和害怕等不良心理情绪,很难接受现状。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要重视病情,使患者了解高血糖是可以控制的,如果不能重视病情,就会使病情加重。减少患者抵触情绪,乐于接受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例数,经过10d、20d治疗后,空腹血糖数[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大多愿意配合医生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有13例,占86.7%,对照组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有6例,占40%,观察组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例数(n)愿意接受治疗(n)愿意接受治疗比率

观察组151386.7

对照组15640

卡方值7.0335

P值0.007

2.2治疗10d后,观察组有12例患者检测空腹血糖恢复正常,占80%,对照组有5例患者检测空腹血糖恢复正常,占33.3%;治疗20d后,观察组有14例患者检测空腹血糖恢复正常,占93.3%,对照组有8例患者检测空腹血糖恢复正常,占53.3%;观察组空腹血糖恢复正常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早期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多由单位体检发现,门诊检查发现患者有口渴、多饮、多尿、易饿等表现,经确诊均为2型糖尿病[3]。糖尿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有些降糖药价格较高,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糖尿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确诊后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患者毫不在乎,有些患者则过于恐慌,出现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还有些患者对糖尿病治疗十分抵触,不能接受患病现实,有些患者由于工作或生活的原因并未按照医嘱用药,不能坚持用药,有些患者过于相信广告或迷信,应用了多种不良药物,使病情正常治疗受到影响。患者多种不良心理状态使糖尿病治疗受到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正确认知疾病,随意增减药物用量,都会使病情加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及早接受应用胰岛素采取正规治疗[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恢复正常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报道一致[5]。可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措施护理干预,可以指导患者建立健康治疗观,能够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及早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排除患者心理障碍,评估患者行为表现,分析患者逃避治疗原因,对治疗计划定期修改,防止治疗过程中受到负面影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坚定健康的信念。总之,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以使患者及早接受胰岛素治疗,尽快控制好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亚芝,刘敬珍.影响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1,33(2):312.

[2]罗丽娟.心理护理及认知干预对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的积极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317-318.

[3]苏云辉,王晓军,刘文星,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7):782-784.

[4]吴晶.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335-3336.

[5]李妙玲.护理干预对中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3):29-31.

论文作者:戚永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_戚永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