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分析论文_向丽萍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年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神经科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各患者对症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药物,通过ESS评分与ADL评分两种指标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的ADL评分(79.5±15.4))较治疗前(57.4±17.2)显著升高(P<0.05)。全部79例患者中,18例基本痊愈,41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5例无变化,无恶化病例。显效率74.6%(59/79),有效率93.6%(74/79)结论:依达拉奉对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中的各种脑损伤均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发生。依达拉奉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依达拉奉;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等以及脑肿瘤术后均会出现、脑缺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缺氧等病理性改变。各种原因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机理的研究发现,氧自由基在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氧自由基生成过多,会对脑组织造成过氧化损害从而造成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1]。氧自由基会对脑组织产生多层次的伤害。氧自由基不仅能够破坏脂质双层分子结构的细胞膜,使细胞额完整性遭到破坏,增强脑血管的通透性产生更多的氧自由基,造成大范围脑细胞损伤导致脑水肿。而且氧自由基能够发生氧化反应改变酶、载体、受体的化学活性,使得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收到影响。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小分子自由基清除剂,不但可以清除自由基而且还可以抑制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延缓神经细胞的死亡,减轻脑缺血和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通过分析对比79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以此探讨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实际疗效,发现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年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神经科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31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51.8岁。其中脑出血患者21例,脑肿瘤术后15例,颅脑外伤33 例,急性脑梗死10例。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包括意识障碍、一侧肢体肌力减弱或感觉减退、语言功能障碍、视力或视野障碍等,无全身严重并发症。

1.2方法

首先针对不同病症患者实施对症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1次剂量30mg的依达拉奉加入到10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后中静脉滴注,注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一天2次,持续14天。

1.3评价指标

在患者治疗前后按照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计算ESS增分率,增分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疗前评分)×100%。增分率置于86%至100%表示基本痊愈;46%至85%表示显著进步;16%至45%表示无效;低于16%表示无效;负值表示病情恶化。治疗效果的显效率用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的合计结果计算,在显效的基础上加入进步表示有效率。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注意检测观察患者的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ESS评分情况

治疗后患者ESS评分为79.2±13.4比治疗前的63.2±17.3明显提高(P<0.05),如表1所示。

2.2治疗前后患者ADL评分情况

治疗后的ADL评分(79.5 ±15.4))较治疗前(57.4 ±17.2)显著升高(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等以及脑肿瘤术后均会出现、脑缺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缺氧等病理性改变。减弱了机体酶系统的保护作用,氧自由基生成过多,对脑组织造成过氧化损害从而造成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2]。对各种原因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机理的研究发现,氧自由基在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脑损伤与自由基反应加剧及氧化-抗氧化平衡紊乱密切相关[3]。氧自由基会对脑组织产生多层次的伤害。氧自由基不仅能够破坏脂质双层分子结构的细胞膜,使细胞额完整性遭到破坏,增强脑血管的通透性产生更多的氧自由基,造成大范围脑细胞损伤导致脑水肿。而且氧自由基能够发生氧化反应改变酶、载体、受体的化学活性,使得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收到影响。依达拉奉是一种小分子自由基清除剂,不但可以清除自由基而且还可以抑制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延缓神经细胞的死亡,减轻脑缺血和脑水肿,尤其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能够延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时间窗,赢取宝贵时间[4]。

脑梗死往往是由于脑部缺血、缺氧以及血液循环遇到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依达拉奉通过快速穿过血脑屏障的途径清除脑组织早期产生的大量自由基,抑制氧自由基对细胞脂质、DNA、蛋白质的氧化损伤,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此外,依达拉奉还可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可以明显缓解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大多数的脑出血是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所致[5]。脑出血后,会发生占位效应使得脑组织和周围的微血管收到压迫,很快的降低了局部的血流量,而伴着脑水肿进一步加重,局部血流量进一步下降,产生了循环,组织破坏的中心部分及周围发生大规模的连锁反应,扩大了低灌注区的范围,因而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继发损伤致神经细胞凋亡。通过静脉给药方式、依达拉奉能依靠其小分子结构以约为60%的穿透率穿过血脑屏障,快速清除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从而减轻脑损伤的程度。依达拉奉通过自由基清除及保护内质网功能等多种途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以减轻或防止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细胞功能的恢复[6]。

颅脑损伤后,脑部组织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极大的影响了脑组织自身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痛死组织缺血、缺氧及能量代谢障碍又加强了自由基的氧化反应,继而引起脑水肿,从而引发更严重的脑损伤。而且,对于严重的颅脑创伤,氧自由基会参与到继发性脑损伤过程当中,自由基可通过脂质过氧化、蛋白氧化、水解、ATP耗竭和DNA破坏等作用造成细胞膜损伤继而扩大到细胞解体,并且脂质过氧化会改变血管的收缩能力,降低局部血流,加重组织损伤。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阻遏自由基的生成并加速其清除,故可以减轻脑水肿。依达拉奉在重症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救治中作用十分明显,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对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中的各种脑损伤均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发生。依达拉奉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雨芹,宋春江.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2013,02:85-86+89.

[2]王钟情,李爱丽.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13,08:500-504.

[3]郭英英,李婷婷,张磊,张桂莲.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疾病应用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01:75-77.

[4]许元胜,谭毅.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11:1143-1147.

[5]瞿剑峰,高志伟.依达拉奉在神经科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4,09:1641-1643.

论文作者:向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分析论文_向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