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维浅析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及治疗方向论文_李春艳

中医思维浅析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及治疗方向论文_李春艳

李春艳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中医院 657000

【摘要】:历代医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从未停止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疑难杂症的探索,有的甚至穷其毕生试图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遗憾往往总是收效甚微。直至今天,这种慢性疾病的病因寻找以及临床施治的尝试,依然是人们探讨的永恒课题。鉴于这个原因,本文主要从中医的原始思维以及临床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等方面对风湿性关节炎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中医 类风湿 关节炎

中医文化犹如一条源远而漫长的河流,沉淀着历代医家的毕生心血。它承载的不仅只是一部捍卫生命的人文历史,更是一部试图解析宇宙万物的灵魂著作,以其独特而深邃的思维徜徉于古今,从一开始便将自然与生命融为一体,指引着我们认识了更多新兴的领域。随着中医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甚至有许多非医疗问题也开始与中医之间亲密接触,碰撞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从而激发了无数灵动的想象。

随着国家对中医文化的不断普及和重视,中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临床在解决许多疑难杂症上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人们对中医显著疗效的依赖与痴迷可谓与日俱增。然而还有许多疑难杂症依然存在着广阔的探索空间,比如风湿性关节炎这种慢性病,其病因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种疾病表现在患者身上主要是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初期因为疼痛不太严重而常常让人忽略,后期致使全身关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僵硬和扭曲,这样的痛苦在医患之间已经形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历代医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从未停止过对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疑难杂症的探索,有的甚至穷其毕生试图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遗憾往往总是收效甚微。直至今天,这种慢性疾病的病因寻找以及临床施治的尝试,依然是人们探讨的永恒课题。鉴于这个原因,本文主要从中医的原始思维以及临床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等方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一、利用朴素唯物辩证法思维解析人体机能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执着于天地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统一,追求 “天人合一”这种生命的至高境界,企图将人的整个身心与天地万物进行类别。事实证明,这种想法绝非异想天开,生存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是整个宇宙的“缩影”。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我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狂热,尤其是对临床探索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医思维引领之下出现的各种显著疗效让人难以置信。可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形成的认识方面依然还存在许多空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人的生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个微小的部分又是整个体系的“缩影”,正是这无数个微小的整体各司其职,从而维系了大的整体的正常运行。根据古老的朴素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特性可对应世间万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五脏六腑分别秉承了这五种能量,因而都在履行着不同的职责。除此而外,五脏六腑所秉承的这五种能量之间由于其各自特性的不同而产生一种生克制化的博弈,正是这种相互之间的互助与对抗才维系了生命的延伸,使得整个生理机能处于平衡状态。然而,一旦某个部位所秉承的能量强弱出现过剩或不足,之前的平衡局面将会被打破,从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此同时,五脏六腑所统领的外在机能也常常表现出相应的病变。

二、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形成的根源

经过大量的临床经验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在手、腕、足等小关节上,呈现出难以消除的慢性炎症,而且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这种炎症最终会深入骨髓,破坏整个骨髓的结构,最终导致其整体变形扭曲。除此而外,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一个更为奇妙的现象,这种症状常常表现出对称性。根据中医看待事物的整体观念我们不难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论是慢性关节炎症还是对称性特点,都是五脏六腑所秉承的能量之间出现严重的紊乱所造成的结果。五脏六腑功能未能恢复,其表现的炎症自然也就无法消除。从出现症状的对称性更能说明,不同的脏腑统领了身体不同的部位,而这些部位都几乎以对称的形式分居于身体的各个地方。

天地万物均有两面性,人体本身同样也具备两种相反的能量,即“阳气”和“阴气”。无论是“阳气”还是“阴气”,两气力量不相上下,在相互对决中呈现出“你消我长,我消你长”的局势,从而共同形成了一道防御外邪的屏障。二者的失衡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先天禀赋不足;第二,后天的客观环境及心理因素促成。其实二气表现在实际的物质上无非也就是人体的气、血、津、液,这些精微的物质需要依靠五脏六腑得以产生,濡养全身的同时又反过来维系内脏的功能。一旦各个内脏之间的协调性出现紊乱,则气、血、津、液的滋生便会受到影响,表现在身体外在的对应部位就会出现病变。

大量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属于肝、脾、肾虚弱而导致气、血、津、液不足或亏损,其身体的防御屏障脆弱至极,卫外不固,以至于风、寒、湿等邪气趁虚而入,跟随筋络一起流注于全身,尤其达到关节等弯曲且有骨骼缝隙之间,很容易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关节受到闭阻之后,长期失去气、血、津、液的濡养,局部坏死的现象便油然而生,可谓痛不欲生。《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1]。”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风湿病总爱“关照”产后的妇女,就是因为产后的妇女气血不足,防御能力低下,风、寒、湿等邪气便趁虚而入,流注于全身筋络,从而为后期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埋下了祸根。

三、根据临床辨别类型,采取有效的施治方案

由于防御机能衰弱而导致风、寒、湿等邪气入侵,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体质的患者人群,在临床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却不尽相同,因此,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必须明察秋毫,方能达到药到病除的俱佳效果。

根据临床所表现出来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各种类型:

(1)寒湿阻碍经络症:这种症状在患者身上主要表现于关节部位的肿胀与剧烈的疼痛,局部畏寒,寒气越重,痛之越甚,热气上升,痛则遂减。

(2)淤血阻碍经络症:这种症状在患者身上多表现为两个部分的疼痛,即关节与肌肉,而且这种疼痛多处于固定的部位。

(3)肝肾两虚症:这种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发自内心的畏寒喜暖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状态:动态和静态。动态的疼痛主要是肢体外在受邪气所侵,表现为时轻时重,主要原因是风寒湿热的变化而带动病情的变化。治疗法则上可以考虑温阳通络、祛寒散湿,可用马钱子、川乌、草乌止痛;麻黄、细辛温经散寒;当归、全蝎、蜈蚣、没药活血消肿。正所谓《医宗必读卷十》所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2]。”

对于静态的症状,是属于内脏精气亏损,导致相互之间的作用出现失衡状态,各内脏“在其位不谋其政”,以至于气、血、津、液的源头枯竭,经络关节失于濡养,从而导致关节僵硬变形。临床上多以杜仲、桑寄生等强筋壮骨;蜈蚣、没药散结消肿;麻黄、羌活、独活温经通络;当归、熟地黄、川芎活血养血。

类风湿关节炎在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尽相同,关键是透视病因,明辨表里虚实,从而采用对应的施治措施,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M].

[2].(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卷十[M].

论文作者:李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中医思维浅析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及治疗方向论文_李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