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文明”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_政治论文

“三个文明”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_政治论文

“三个文明”论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与时俱进论文,三个文明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3)04-0005-0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将其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并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

部署,从而形成了“三个文明”建设理论。“三个文明”论极富创新意义,是对中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认识的深化,是

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一、“三个文明”论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境界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党一贯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

全面建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伴随着理论的创新,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一种既不同于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 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发 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文明日益呈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层层 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 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将其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作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 和发展,表明我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现代化不仅包括最初提出的工业、农业、 国防、科技的“四个现代化”,也包括政治和执政党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 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还包括政治文 明建设。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区别,分属人类文明中并列同行的三个不同领域

,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容。物质文明属于经济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属于上层建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属物质、政治和精神领域。物质文明

反映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们对富裕的物质生活的追求;政治文明反映人们调控社

会的能力和水平,是人们对理想社会制度的追求;精神文明反映了人们认识自然、社会

和人类的水平和调控自身精神状态的能力,是人们对崇高精神世界的追求。物质文明体

现的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

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

、主观与主观的关系。在社会文明系统中“三个文明”缺一不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

括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富强、民主、文明”三大奋斗

目标,对应着三个文明建设。“富强”要通过物质文明建设来实现,“民主”要通过政

治文明建设来实现,这里的“文明”指精神文明,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实现。“三个

文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系统、完整、全面的指标体系。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共同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和

条件,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就失去了依托;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的保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基本的政治性质、政治方向和必要的制

度保障,从而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否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会失去方

向和支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甚至破坏。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

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理论指导、思想来源、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

明展示思想实质和精神风貌。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物质文明

,制约或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因此,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障,精神文明是

因此,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任务,不仅与党

的十二大提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配套起来,而且与党的十五大提出

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任务协同起来。“三个文明”建设理论

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更加准确和科学的认识,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内涵和进程的整体的、更为深刻的把握,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与时俱

进的发展,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境界。

二、“三个文明”论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政治文明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以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政治文明

的历程。政治文明按社会形态本质来分,可分为奴隶社会的政治文明、封建社会的政治

文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按社会形态形式来分,可分为少

数人统治的政治文明和多数人统治的政治文明。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

会,虽然政治文明在不断进步,特别是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举起了“自由、平等、民主、

人权”的旗帜,开启了现代文明的曙光,但是它们都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统

治,都是少数人统治的政治文明,在本质上是不合理、不公正、不平等的政治文明。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则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纪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无产阶

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代表了新世纪政治文明的发

展方向和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只有按照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

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注重实践,实施改革,加强建设,努力创新,坚持发展,与

时俱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特别是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中,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规律认识不

断深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的规律作了科学总结,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政治文明的提出突显了政治文明在社会主义文明结构中的重要性,关于“三个文明”

一起抓的理论,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结构包括经济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思想上层建

筑,即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三个方面,相对应的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明。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但政治、精神等上层建筑对经

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三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

面进步。“三个文明”既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目标。而政治是经济

的集中表现,政治文明是文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三个文明”是辩证统一的

整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三个文明”一起抓。必须把物质文明放在第一位,打

牢物质基础,同时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大力发展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对邓小平两个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得国家的政权,社会民主政治的主体的

改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要变为现实性,还必须

把握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通过政治文明的不断积累得以实现。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东方

落后国家要“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用到公社中来”[1](P765)是走社

会主义道路的前提。列宁曾经说过:“苏维埃的历史使命就是充当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以

及整个资产阶级民主的掘墓人、后继人和继承人。”[2](P383)显然列宁既看到了资产

阶级民主的阶级实质,也看到了其中包含不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成份。邓小平明确提

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

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

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3](P373)一切文明成果当然也包括资本主义政

治文明的成果,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当然应当包括社会、

政治的管理方式。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

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在建设,随着建

设成果的不断积累,政治文明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个民族或国家政治文明的建设和积累

,既包括纵向的继承——从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也包括横向的借鉴——借

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既要注重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坚

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基本方向不动摇,又要吸纳世界各国政治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

义政治文明的合理成分,以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水平。中国绝不照搬西方的政

治制度模式,但应该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治文

明,在批判中学习,在借鉴中超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既要注重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又要遵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适应人类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

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步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道路 。

三、“三个文明”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伴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自然进化过程,是人类

走向文明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政治产生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国家产生的奥

秘和本质,国家的产生是公共利益同个人利益分离的结果,“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个

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一切共同的规章都是以国家为中介的,都获得了政

治形式。”[4](P132)国家表面上代表全社会的共同利益,而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的共

同利益服务的。这种共同利益需要一定的公共管理机构,这就需要政治。政治因社会生

产力发展而提出,因社会需要而产生,同样也因现实社会的需要而发展。正是人类对文

明社会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得以形成和持续发展。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阶段性,社会政治形态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发展的关键是使民主共和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共和国。

中国是从封建社会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进而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 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历史的必然选择。这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 东方社会发展的跨越理论。但同时马克思认为,这样跨越是有条件的,必须吸收资本主 义的一切积极成果,因为社会主义既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又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社 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的。历史发展就这样奇特,迄今相继取得社 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恰恰几乎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这些国家的政治、经 济、文化现状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之间就产生了巨大的历史 矛盾,特别是中国这样古老落后的东方大国,其矛盾更加尖锐和复杂。所以中国的革命 和建设都异常艰难和复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必须把马克 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既要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必 须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和内在规定性,也要适合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实际。 因此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政治 发展之路。

马克思认为,东方社会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社会政治关系上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专制

主义在东方社会根深蒂固。因此东方社会必须与专制主义作长期的斗争,实现政治民主

化、法制化,为现代化扫清障碍。实现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是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的题中应有之义。列宁在缔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充分肯定

了民主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意思:(1)

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

;(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现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

导人类走向国家消亡。”[5](P782)回顾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特别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遭受的严重挫折,更加显得列宁这段话的珍贵。在总结世界

社会主义运动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6](P168)邓小平这段话在理论和逻辑上和列宁是一脉相

承的,但又有新意。列宁主要从实现革命和巩固革命胜利果实角度上说社会主义民主的

问题,而邓小平则更多地从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看民主,从中国社会“特别需要民主”

的国情和现代化的视角来论述社会主义民主的极端重要性,把民主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基础来定位。

江泽民提出“三个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新成果。首先,提出“

三个文明”建设,将政治文明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政治现 代化的目标,也就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对民主政治的方位作了明确的规定。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民主政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政治现 代化的目标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 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次,以建设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是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邓小平指出改革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同样,政治 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动力。在革命与战争时代,政治革命是政治发展的动力 ,而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提出通过政治体 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建设为目标推进改革,以建设的成果保证改革的成功 ,把政治发展的重心从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政治发展转移到通过政治文明建设促进政 治发展的轨道上来。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手段,建设是目的,每项改革都应有建设成 果来作保证,否则改革就会失去动力,难免陷于失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应该是建设 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必须同一项建设措施相结合,才能保证改革 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与其说是对旧体制的革命,不如说是建 设与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新体制的政治文明的创新工程[7](P349),政治文明重在建设。 第三,从内容上对政治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概括和全面部署。十六大报告论述了政治文 明问题,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 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并从九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和要求,特别是提出了改革和 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表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将改革深入到中国共产党自身,以实现执政党的现代化 。

四、建设“三个文明”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大力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三个文明”

一起抓,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是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作出的新论断。“三个文明”建设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内涵上的一致性。“始

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改革为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先进的科

学技术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健康、稳步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增强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先

进生产力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这正是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应有之义。发展先进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始终代表人民的根

本利益”,就要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 位,保证决策及其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在任何情况下,一切工作都要以符合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不仅在原则上确定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而且在制度、 法律和程序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政治文明建设的 出发点和归宿。可见“三个文明”与“三个代表”要求一一对应,内在要求是完全一致 的。

其次,“三个文明”建设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逻辑上的贯通性。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互相促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的协调

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和提高最终必将推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从微观的角度

看,物质文明的进步意味着人们生活的富裕,意味着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因而人们必

然要提出对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更高需求。一方面人们政治和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另

一方面物质文明的进步又为这些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可能,因此必将推动政治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进步。从宏观角度来考察,物质文明的进步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先进生产

力的发展必将推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质的飞跃。可见物质文明可转化为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同样,政治文明也可以通过先进的政治理念,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通过制

度安排,创设合理的政治制度和科学的运行机制等来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使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成果,从而调动人们的

积极性,发挥人们的创造性,使政治文明成果转化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精神文明也可以通过理论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持推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将精神文明成果转化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成果

最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达 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高度的精神文明。生产力水平高,但文化不一定先进 ,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能自发地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物质的丰裕不能自发地制约精神和 道德的堕落与颓废。这就需要通过政治文明建设,明确性质和方向,建立有效的制度和 机制,才能突显先进生产力和物质文明的基础作用,促进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快速进 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只有通过政治文明建设,通过制度、机制和程序建设,通过 加强党的领导、实行依法治国,才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实现人民当家 作主。同样,“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精神文明的崇高思想和理论成果,也只有 物化为政治文明,通过制度、机制等中介才能更好地作用于物质文明,促进生产力的进 步,从而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收稿日期:2003-06-04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个文明”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