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设计论文_闫 姝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设计论文_闫 姝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有关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应时而生。海绵城市是社会转型的重要产物,也是新形势下适应新时代变化的产物,在市政道路设计领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市政;道路设计

1海绵城市特点分析

海绵城市设计本质是如何将城市的水资源发展顺应自然生态环境特点。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排水设计重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保留城市原有的自然资源,减少在建设排水系统过程中对自然的破坏。传统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构建时,往往会将城市的排水效率作为设计的重点,使得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会对城市的水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城市排水将城市的水环境作为保护重点;传统城市排水系统不论是构建模式还是构建方法显得较为粗犷,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排水构建强调设计精细,合理;传统的城市开发是尽可能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而海绵城市强调将土地、居民以及自然环境做到和谐共处;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完毕后会明显增加地表径流,而海绵城市会保持原有的地表径流,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长久发展。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2.1有利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对城市建设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然而近些年来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发严峻。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有着积极作用。在市政道路设计阶段科学地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充分发挥出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按照政策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合理协调与维护,在达成市政道路设计基本需求的基础之上,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改善。

2.2有利于科学调控水资源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可以有效突出“海绵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排水系统,同时实现基础体系的科学完善,进一步缓解城市蓄水压力。此外,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水资源污染、灾害等问题,预防与控制旱涝,从而实现水资源科学调控。

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

3.1选取合适材料铺设路面

结合海绵城市运作原理,路面铺设材料要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才能很好的渗透雨水。透水砖就是不错的选择,它有以下特点:(1)透水砖渗透性好,雨水能够迅速下渗,适时地补充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2)透水透气性良好,有利于发挥土壤调节能力,改善城市湿度与温度,保护生态平衡。(3)排除路面积水,为行人和车辆提供安全保障。(4)减弱噪音,为居民创造较为安静的交通环境。(5)耐高温高压,抗折强度高于普通建设材料。(6)颜色丰富且持久,美化城市道路。(7)吸收一定粉尘,净化空气,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透水砖能及时将雨渗透到地下,减少路面积水,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园、停车场、广场等城市道路的各个角落,因其独有的优势即可以美化环境,又能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用。

3.2道路路面设计

市政道路排水建设标准是车行道倾斜率是1.5%至2%,这样雨水就能够通过自身重力作用流入排水口,而绿化带建设应该比车行道略高,有利于实现路面积水的有效排放。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突出路面的高低变化,促进路面积水通过坡度顺利地排放。针对绿化带设计而言,应该在其下方建立排水管,当雨水满足绿化带土壤需求后,余下的径流就可以利用排水管进行排放。与此同时,排水管也要建立渗透装置,这样雨水就能够利用渗透装置流入到地层深处,从而实现地下水的有效补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车行道、人行道的设计

在进行车行道、人行道的设计时,应该尽量选择可以透水材料作为车行道、人行道的上层材料,在中间层以及下层应该选择透水性能较低的材料,以提高雨水的储存效率。针对道路路基位置,可以使用透水性能较差的施工材料进行施工,避免降雨对道路路基产生较大破坏。并且在基层处设计相应的排水管道或渗沟及时排除雨水。

3.4改造传统雨水接连管口

在传统的雨水连接管口基础上加以改造,连接一个弯头,并在人行横道侧开孔,设置引流管,连接海绵设施,配合其吸水排水,进口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孔会引流雨水到海绵设施,从而达到储存雨水,回收再利用的功能。同时,要注意的是,雨水连接管口的高度设置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否则会给后期排水带来很多不便。

3.5道路结构层次设计

在海绵城市建设基本要求下,道路路面积水主要采用三种模式排放:(1)通过路面间隙实现渗透排出;(2)利用路面流入道路基质层,然后借助于排水管实现积水的排出;(3)路面积水直接流入路基土层完成排放。其中(1)、(2)可以有效减小路面径流系数,满足排水标准要求,但是缺少路面渗透、蓄积与净化作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基本规范,市政道路基层土壤的渗透系数应该高于7.0X10-5cm/s。通常情况下,人行道路建设采用的材料为预制混凝土与花岗石等,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建设选择的是新型透水材料,这样不但能够减小城市地表热量散发,增强透水性与透气性,起到良好的自然生态保护作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渗水系统应该至少高于1.0X10-3mm/s,同时透水层和地下水表层之间的距离应该控制在1m之上。

3.6改善传统的道路修建结构,优化道路的边坡支护设计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时候,设计者还应当考虑到道路周围的边坡支护方面的设计,这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往的城市市政道路周边,主要进行的边坡支护是种植草坪,或者铺上灰浆的方式来进行道路旁的防护。如果土质比较松软,容易产生滑塌现象,还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边坡防护,如在道路两旁修建一层挡土的墙,或者在两旁用预制板来进行边坡修筑,以达到更强的防护效果。在以往的防护措施之中所需要耗费的材料以及成本是非常高的,推广“海绵城市”的建造理念,可以采用生态化的边坡防护,根据道路两旁的土壤状态,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进行生态化边坡建造的时候需要详细的了解道路旁的土壤状况,使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来进行边坡建造施工,选择合适的建造工艺。提高在边坡上种植的植被密度,来对雨水进行存储,同时也能够防止道路两侧的土壤流失,减少滑坡现象的产生。在边坡上将人工植被与自然植被相互进行结合,从而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协调性,促进生态化发展。

结论

随着科技水平地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海绵城市的建设会越来越好,我们更潜心去研究,把海绵城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国家对城市生态环境给与了很大重视,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国家更是鼓励科研人员研发新技术,同时相关工作人员更要保持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进一步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意义重大,在其理念下设计市政道路,为人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社会。建设海绵城市将会是未来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更需重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应用,为环境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超.“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4):284-285.

[2]谌东华.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8):278-279.

[3]陈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探究[J].四川水泥,2019(6):81.

[4]张浩.浅析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9):259-260.

论文作者:闫 姝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设计论文_闫 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