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心理探析论文

毒品犯罪心理探析论文

毒品犯罪心理探析

张倩倩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上海 200050

摘 要 :在当今世界,毒品问题已成为一大公害,毒品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毒品犯罪人的犯罪心态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犯罪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析毒品犯罪的心理特征和吸毒者的心理特征,探求毒品犯罪的成因,从而为预防和遏制毒品犯罪、更有力地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一些浅显的法律思考。

关键词 :毒品犯罪;犯罪心理;以贩养吸

近些年来,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毒品犯罪频发,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就毒品犯罪和吸毒者的心理特征作出简要的探讨和分析,以便更深入的了解毒品犯罪,从而预防毒品犯罪、减少毒品犯罪的发生。

一、毒品犯罪心理概述

毒品犯罪是一种特殊类别的犯罪,它的产生不仅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气候因素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与犯罪分子特有的气质、性格、意志、情感等主观因素有关,毒品犯罪分子特有的心理状态是毒品犯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重要方面,尤其表现在吸毒、制毒和贩毒的过程中。

重庆市大多数农村水电站是在1995年以前建成投产的,工程老化失修,安全隐患突出,水能资源浪费严重。2011年重庆市抓住作为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的机遇,在水利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在重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市水利局、财政局精心组织,市、区县两级水利、财政部门和全体项目业主的共同努力,目前全面完成了试点改造任务,为造福农村百姓,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毒品犯罪心理特征

毒品犯罪心理特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医院党支部工作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当前,医院党建工作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是专职人才缺乏。无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医院专职党务工作者配置不齐,党建工作任务重,大多数医院的党务工作者兼职临床科室负责人。二是复合型人才缺乏。“互联网+”发展要求医院党支部建设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搞活党支部工作,需要党务工作者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懂得互联网信息技术,但受专业能力、业务技能、思维意识等因素的限制,这样的人才十分匮乏。

(一)认知特征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受到心理情绪的影响毒品犯罪人员做出的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反的心理。一般在青少年的身上具有逆反心理的现象比较多。因为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到生理影响,青少年极易产生反抗的心态,青少年时期如果家长、学校不能很好地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会很容易造成他们的人格、心理的缺陷,从而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会使他们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逆反心理的表现有,家长、学校不允许做的事偏要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非要做,明明知道沾染毒品是危害本人、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却仍然要参与吸毒、制毒和贩毒的犯罪活动。

(二)意志特征

4.自控力差,易受诱惑和暗示,贪图享受,回避矛盾,攀比,虚荣。吸毒者之所以会有毒瘾,原因多种多样,情况也很复杂。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被胁迫、被引诱;有的是轻易相信传言:毒品能治疗疾病、增强性功能;有的是遇到挫折后心灰意冷,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的心灵;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与其人格中的上述弱点有关。

冒险心理是指毒品犯罪能获得高额的利润,犯罪人员宁愿冒着被法律制裁的风险也要从事犯罪行为的心理。并且在制毒、贩毒、运输毒品的犯罪分子中普遍存在这种冒险心理。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毒品价格差别特别大,所以毒品交易可以赚取差价,能获得高额的利润。毒品犯罪者为了获得这种巨额利润不惜以青春和生命作赌注。因此,一些犯罪分子觉得一些小偷小摸行为见效慢,于是便开始肆无忌惮地从事见效快,能获得高额利润的制毒、贩毒活动。另外也有一些人在这种暴利的驱使下,在一些偏远的农村或者山区种植毒品的原植物,或者参与境外的贩毒集团的走私毒品、贩卖毒品活动,以牟取暴利。可见,牟取暴利的贪婪欲望正是驱动毒品犯罪冒险犯罪的心理动力基础。

(三)人格特征

吸毒者的认知特征表现在,吸毒者对毒品的危害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受人引诱而吸毒,如一些青少年认识水平低下、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交友时不分好坏,结果交上了一些做毒品生意的朋友。也有的青少年则是由于对人际交往的错误认识,为了加入某个同龄人团体,向团体成员表示诚意而不情愿地吸食毒品。

此外,有很多吸毒者以为吸毒能够治疗疾病或者减肥而染上毒瘾。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道听途说,和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吸食毒品可治头痛、治胃病、治失眠、减肥等谣言,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毒品有治疗顽疾的特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吸食毒品,结果却上瘾了,或者产生对毒品的依赖。

一些毒品犯罪人的法制观念淡薄、认知能力低下。因为我国境内毒品犯罪大多发生在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教育水平落后,使得法制宣传教育也不够,所以大部分人法制观念淡薄,认知水平较低。这些落后地区的毒贩把制毒、贩毒活动看成是做生意,不认为是犯罪。而一些重大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人、犯罪集团明明知道自己从事的是违法犯罪活动,在侥幸心理驱使下,明知故犯。

毒品犯罪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为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侥幸心理是毒品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心理原因。侥幸心理是指从事贩毒、制毒等与毒品交易有关的犯罪人员心里存有可以侥幸规避法律制裁的心理。毒品犯罪人员形成侥幸心理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毒品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类型,是在近些年开始频频发生,我国在管理毒品、缉毒工作中的经验不足,同时,我国有着较长的边境线,防范控制困难,使得犯罪分子心存强烈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查缉毒品的设施、技术不先进,我国缉查毒品人员不足,防范不严,以致于一些犯罪分子在主观上形成有机可乘的侥幸心理。此外,贩毒分子事前策划十分周密,贩毒分子的犯罪手法十分隐蔽,交易过程灵活,通常交货地点、付款地点都不是同一地方,不易暴露,难抓现行,也很难获得翔实的直接的证据,这些因素进一步强化了犯罪人员的侥幸心理。

三、吸毒者的心理特征

(一)认知特征

1.敏感多疑,阴险狡诈,反侦查意识强。大多数贩毒人员社会阅历广,知识经验丰富,有的具有犯罪经验,具有与政法机关打交道的经历,因此,他们往往敏感多疑,阴险狡诈,掩饰性强,善于伪装,有较强的对付公安机关查缉的能力。

2.追求刺激的动机。一些人觉得生活单调枯燥,会逐渐产生一种空虚、麻木和乏味的感觉,所以他们会尝试寻求解脱、改变现状,渴望接触新生事物,渴望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他们就极易去效仿、去体验、去冒险,进而走上吸食毒品的不归路。很多步入吸毒歧途的人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2.贪婪欲望。牟取暴利的贪婪欲望,是毒品犯罪的共同心理动力。毒品犯罪尽管风险很大,却是一本万利的勾当。悬殊的价格,高额的收益,极具诱惑力。在贪婪欲望的驱使下,犯罪分子冒着生命危险实施犯罪,表现出强烈的冒险意识和亡命徒式的意志特征。丰厚的利润不断刺激着毒品的生产、贩运,而且毒品价格的地区差异悬殊,贩毒成功一次,一夜之间就可暴富起来。因此,贩毒分子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制造和贩卖毒品。

(二)动机方面

1.好奇动机。好奇动机表现为受好奇心的驱动,由于猎奇的心理而吸毒。由于好奇的原因而吸毒的人数占大多数,而且是以青少年吸毒者居多。由于青少年时期固有的身心特点,大多数青少年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与众不同,在加上他们原本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听别人说吸“白粉”使人感到神奇、好玩、舒服,见一些人吸毒觉得过瘾,就会产生亲身尝试的想法。

众人跟着亚虎离开地下酒肆,一行人出了街巷,往黑白市的方向过去,那里是溪西大陆唯一的中立贸易区,所以人们不管谈什么生意都愿意到黑白市去。

当然有,最大的伤害就是——饿。“饿”当然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但不吃晚餐具体还有什么伤害呢?一起来看看!晚餐究竟有多重要?不吃晚餐危害大。

3.逃避动机。在很多情况下,吸毒是个体在空虚、挫折和压力之下,寻求解脱和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越来越严重,一些人在这种压力下变得孤独、空虚、抑郁,为了逃避生活的压力,有的人便吸食毒品,在心理上追求解脱。这种追求解脱的心理往往起始于对社会、对生活、对工作的不满足感和失落感,为寻求解脱,出于逃避动机的吸毒者中大多是成年人。

(三)人格特征

在人的一生中遭受挫折和各种压力是难以避免的,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由于缺乏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当他们的生活中出现某种危机和挫折时,就会用毒品来降低他们的不满和追求快乐。吸毒者大多数都有人格上的缺陷,包括缺乏自我控制,轻信盲从,崇尚享乐主义,精神和情绪时常处于抑郁状态,以及叛逆、冲动、不负责任等。这些人格缺陷与吸毒行为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表现为许多人之所以吸毒是因为其具有人格缺陷,而长期吸毒又会进一步促使吸毒者人格退化。在这些人格缺陷者看来,吸毒是他们在面对挫折时、生活空虚时或者在巨大压力之下寻求解脱和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

本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钼浓度、氨钼比(摩尔比)、搅拌速度、机械球磨和结晶时pH值等因素对产品直收率与物理性能(表面形貌、粒度)的影响。

以上是笔者对于毒品犯罪心理和吸毒者心理特征所阐述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在我国当前的毒品犯罪形式十分严峻的态势下,希望通过探析毒品犯罪心理特征,深入细致地分析吸毒者个体的心理特征,对于分析毒品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毒品犯罪的预防提供一些心理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宋晓明,董晓薇,张赛宜,吴兴民,主编.犯罪心理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2]张保平,李世虎,主编.犯罪心理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3]拜静荣.现阶段毒品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

[4]姚峰,主编.犯罪心理学[M].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

[5]巫洪才.凉山彝区毒品犯罪心理的成因及防控措施研究[J].新西部,2013(9).

[6]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M].法律出版社,2010.

[7]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8]姚建龙,倪献文,成苏南,赵平,周颖.涉毒罪犯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矫治[J].犯罪研究,2005(5).

[9]莫丹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诱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犯罪研究,2015(5).

中图分类号 :D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2019)06-0099-02

作者简介 :张倩倩(1993-),女,汉族,安徽滁州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公安法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犯罪学。

标签:;  ;  ;  ;  

毒品犯罪心理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