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临床数据库的建立及其意义论文_郭爱菊,钱彪, 王勤章 丁国富,王燕 李应龙,倪钊

前列腺癌临床数据库的建立及其意义论文_郭爱菊,钱彪, 王勤章 丁国富,王燕 李应龙,倪钊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石河子832000)

【摘要】 目的: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癌治疗方式有多种,但由于目前缺乏大规模的临床对照研究,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尚有很大争议,需寻找更多的循征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数据库,寻找影响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密切随访,指导患者定期复查,观察疗效并远期随访。结果:通过上述研究,旨在寻找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前列腺癌诊治体系,加深对前列腺癌的认识,提高我区前列腺癌的整体防治水平,为预防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论:此研究能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前列腺癌诊治体系,以加深对前列腺癌的认识,提高膀胱癌的整体防治水平。

【关键词】前列腺癌;数据库;治疗方式

院级课题:HL2012-034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前列腺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前列腺癌治疗方式有多种,但由于缺乏大规模的临床对照研究,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尚有争议。因此,建立一个可供交流的规范化的前列腺癌资源库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1 数据库的建立

1.1 患者来源:收集石河子地区2011年1月-2015年12月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随访情况,建立Epidata数据库,病人一般情况包括病人姓名、性别、民族、职业、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居住地址、联系电话、家族史、合并疾病等。

1.2 病人病案资料(包括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

1.2.1 治疗前情况:包括确诊前列腺癌时间及医疗机构、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诊断途径、简要病史,确诊时症状,确诊时体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影象学检查(B超、CI'、MRI、X线等),既往手术史、物理诊断、手术时间及有无合并疾病史等。

1.2.2 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方式、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术后情况。

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去势、睾丸去势)、微波消融等保守治疗方式,以及放弃治疗等。

1.3 术后随访:对所有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疗效并远期随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最新研究进展:通过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料库查询膀胱肿瘤的最新研究,并下载、分类整理保存,定期检索更新。

2 数据库的应用

每一例患者都有统一的编号,分别标记患者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病理诊断、临床诊断,并利用Excel连同标本原始的临床病历资料、影像资料一起汇总成随访资料库,便于查询和使用。

将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资料综合分析,重点分析临床、影像学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间的相关性,寻找前列腺癌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与治疗方式具体操作相关联的内在规律,从而确定膀胱肿瘤的治疗方式,并以此制定包括手术指征(包括年龄、身体指数、患者期望值、慢性基础病、肿瘤部位、肿瘤影像学特征、与集合系统关系、可能的病理学类型等)、操作流程、手术切除范围及并发症防治规范等的技术操作体系。

3数据库的维护与完善

我们收集了近5年的前列腺癌临床资料,并建立了Epidata数据库,由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明显上升,且临床症状、伴随症状及合并疾病已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我们的数据库也将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以有利于对前列腺癌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合进行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的跟踪研究。

4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前列腺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上海等大城市,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位居男性生殖系统肿瘤首位[1],同期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华人的发病率分别增加了4.8倍和8.5倍,已经跨入前列腺癌发病的中危地区[2]。

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也是第二位致死性的肿瘤[3],现已开展许多关于前列腺癌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中国由于每年新发病例少且缺乏系统的监测资料,对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以医院为基础的个体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目前的文献大多报道上海、北京和兰州等地区的前列腺癌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在我国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均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前列腺癌检测体系,并开展系统的监测和调查,而我们新疆地区亦为前列腺癌的高发地区,但目前尚缺少大规模的前列腺癌流行病学调查。

前列腺发病率升高同筛查密度及人群暴露因素变化有关。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升高和死亡率降低的变化已经明确证实了是普及前列腺孕杂粤筛查的结果。美国每年进行约2500-3500次PSA检测,其中约有120-160万男性因PSA异常需前列腺穿刺活检,约22万人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在我国,因为PSA筛查尚未普及,患者往往因为下尿路症状而就诊,首次就诊的患者晚期病例远远高于西方国家,这也直接导致了治疗方式和预后的显著差异。

通过此数据库的建立,对前列腺癌患者建立长期的健康档案,以数据库的形式对每位前列腺癌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管理,以利于改变治疗方案及实施教育效果评价、临床科研中病例的选择,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前列腺癌诊治体系,以加深对前列腺癌的认识,提高膀胱癌的整体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台湾地区癌症年龄标准化发生率之长期趋势,1997-2000,台湾癌症登纪工作小组,Web site:http://crs.cph.ntu.edu.tw/crs_c/年龄标准化长期趋势.Xls.台湾,2004.

2.Jemal A,Siegel R,Xu J,et al.Cancer statistics,2010.CA Cancer J Clin,2010, 60:277-300.

3.顾方六,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实用医学杂志,2002,16: 977-978.

论文作者:郭爱菊,钱彪, 王勤章 丁国富,王燕 李应龙,倪钊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前列腺癌临床数据库的建立及其意义论文_郭爱菊,钱彪, 王勤章 丁国富,王燕 李应龙,倪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