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对美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论文_宋瑞

浅谈中国画对美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论文_宋瑞

宋瑞(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莲江口镇中心校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不仅发挥了自身艺术水平的优势,而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魅力,指引着美术教育的发展。该文探讨中国画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美术教育在中国传统画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创作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如笔墨的干湿浓淡、造型、构图讲究、设色等,以及对空间的理解和客观物象的想象等。

关键词:中国画中小学美术教育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87-01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美术教育在中国传统画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创作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如笔墨的干湿浓淡、造型、构图讲究、设色等,以及对空间的理解和客观物象的想象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不仅发挥了自身艺术水平的优势,而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魅力,指引着美术教育的发展。该文探讨中国画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中国画在艺术创作和表现内容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古人对社会、自然的态度和对宗教、文艺、政治、哲学等方面的认识。在人们生活的美丽家园中,美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特点的学科,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这些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学习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处处都有艺术的存在。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化了环境,并且改善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经过了数千年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带有中国独特韵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和西方的写实派相比,中国画更注重用点线的形式进行情感的抒发,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从构图的布局、艺术材料的使用、笔法、敷色上都追求民族特色及其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中国画也很注重画面氛围,比如留白,阴阳相生,黑白成像、气韵生动等等表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及其场景的意境体现。无论是毛笔字的入木三分,还是中国画的精神内涵,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如果把中国画引入到学校的美术教学体系中,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对中国画有一个客观性认知,有利于学生。整体观察是整个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首要的观察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整体画面的关系,然后从局部上细节观察,最后回到整体关系中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整体观察主要是了解整体和局部的虚实关系,从局部把握住形象特征,避免因细节的刻画而忽视了总体的效果。比较观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的差异和特性,通过对比观察两幅竹石图,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当时的绘画心情和意境。如,学生画叶子,可以通过观察明暗、深浅不同的竹子的色彩处理底色部分,使画面醒目清新。教师要指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不同风格及其影响,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光影的关系色彩的构成和透视,这也是我们在美术教育中一直接触的话题。而中国画是形、象的体现,通俗一点讲,中国画更注重造型,所以现代化的中国美术教育中加入中国画的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对造型的训练及其物体形象的把握。中国画的刻画十分的精妙,笔锋快速,点线面用笔丰富,这样一来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塑造能力、分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手、眼、心、脑的反应速度及其观察和理解的能力,让学生更加的认识自然,贴近自然。 教师应要求学生多多接触大自然,感受艺术的存在,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学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中国画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在多元化教育发展的今天,审美教育对人们的生活、社会风气都产生了较大的改变,使世界更加多姿多彩。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培养审美理解能力需要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本质意义。审美能力不是人们天生就具备的能力,而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教育与文化熏陶产生的结晶。

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

中国画和书法一样,可以在字里行间看出主人的性格和人格,把简练、浩方、洒脱、大气等等运用到在美术教学中,就会使得笔工更加结构严谨、笔触更加细腻。中国画的灵活性更高,徐悲鸿的画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不仅仅是画工上的登峰造极,更重要的是高尚的品德、宏远的抱负、超越的见识、广阔的人生阅历、博学多识等等的体现,所以中国在美术教育的实践中,把画和人品相结合,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在创作过程中,季节和景象会有所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具备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中国画在美术作品中彰显出活灵活现的艺术状态。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与中国画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观察描绘对象的基本特征和突出的个性。每位学生对同一事物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位学生的情感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添加中国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加上自己的理解.

四、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文明的中国画艺术一直都是东方绘画艺术的典范,其笔墨造型、章法布局与色彩渲染等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涵养。将中国画作为中小学美术课的基本内容之一,既是对中国文化艺术元素的大力支持,又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许多优秀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从某一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汲取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与审美趣味等。因此,将中国画引入学校的教学体系,满足了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肩负着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中国画对小学美术教育起着推动作用,并随着中华传统文明的进步愈发重要。在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取中国画精华,汲取各家所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意识、创新能力,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

论文作者:宋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国画对美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论文_宋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