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输入方式的探讨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输入方式的探讨

孙寅[1]2013年在《初中英语语法知识输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语法教学历来都是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交际法成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虽然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课堂氛围也变得热烈起来,但是语法教学受到了淡化。教师不讲授语法知识,学生很难掌握语法规则,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初中生对英语中的基本句型和语法知识掌握不牢,进而影响他们使用准确得体的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选取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部分学生和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测试法、访谈法、教材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来收集与统计。结合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本研究调查分析初中生英语语法学习情况以及学生英语语法能力与其英语整体能力之间的关系,以了解语法学习及习得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及作用,为初中英语教学及语法教学提供借鉴,以期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参考,从而为研究中国学生英语习得状况提供新的线索。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1)从总体上全面了解当前初中生英语语法知识学习及掌握的基本情况。(2)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分析初中生的英语语法能力与其英语整体能力的相关性。(3)从现行教材角度出发,分析现行英语教材中的语法知识分布情况及其对语法教学的影响。(4)从教师角度出发,概括课堂英语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语法知识输入方式及其对语法教学的影响。通过对学生的语法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语法教学情况的调查,结合现行教材中语法知识输入情况的探索,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1)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语法教学和语法学习对掌握英语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2)现行教材《英语新目标》的优点是实用性强,强调语言的意念功能,但是语法的安排基本上都是隐性的,缺乏系统性。这种输入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法学习的效果。(3)学生接受语法知识输入与其学习语法知识的情感因素有很大关系。(4)初中生的英语语法能力与其英语整体能力呈显着正相关。(5)教师在教授语法项目时,注重给予学生一定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同时也开始关注准确的语言输出。本研究的结论对目前初中阶段英语语法的学习和教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分别从英语教师、在校初中生以及现行教材的角度探讨语法知识输入在整个初中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得到肯定,为今后的语法教学问题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数据参考。

顾蒙蒙[2]2012年在《中学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英语文化教学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广大外语者的重视,关于外语文化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展。然而翻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集中在在目的语文化的教学上。母语文化作为文化的组成重要成分,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中学外语教学过程中对母语文化的忽视,导致学生无法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造成“母语文化失语”现象。该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交流,这种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必须同时兼顾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英语文化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了解西方文化,更好地理解母语文化并能够用英语对外传播母语文化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实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双重并举,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中国外语文化教学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此项研究的相关学术背景,回顾了国内外外语文化教学的历史沿革,从文化比较理论、跨文化交际学、认知图式理论及文化输入输出理论的角度回顾了相关理论,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第叁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结合的方式,作者调查了南京叁所高中160名学生及30名教师的的文化教学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的中学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情况较为严重,对于最基本的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学生测试结果不是很理想,情况令人担忧。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母语文化表达情况也亟待提高。失语的原因包括教师母语文化表达能力的不足,学生文化学习策略不当、教材中母语文化信息过少、缺乏有效的测评方式、缺乏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等。最后作者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了如下相应的教学启示:处理好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提高英语教师文化素养、合理编排中学英语教材、加强文化认知能力测评,希望能为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建议。

崔亚英[3]2006年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适应》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人们之间交往日益频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多。在外语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文化适应能力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本文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基础上,对高中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适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文化差异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对策。 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剖析了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讨论了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分不开的。第二章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学中依旧忽视文化教学,学生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导致语言误用和学习困难,在对待本国及西方文化的态度上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第叁章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社会文化因素、教材内容、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等方面对学生缺乏文化差异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第四章总结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实验,讨论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化适应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主要阐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内容,如何通过开设文化第二课堂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并对学生自身学习文化策略、教师的语言文化培训和国家考试命题改革提出了建议。 探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适应问题,本文只是作了初步尝试。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具有现实意义。

张倩[4]2012年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将高中与大学的英语课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对高中与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现状做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影响高中与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衔接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高中与大学的英语课文教学应该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对比等研究方法,针对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对山东省的一所普通高校和一所高中的在校学生以及他们的英语任课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接受问卷调查的师生分属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和高二、高叁,调查内容除了师生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熟悉程度之外,主要涉及师生对现行教材中课文部分的认识和评价;高中和大学两阶段的课文教学方法对比;两阶段的课文教学方式对比和师生对课文教学效果的反馈五个方面。本研究拟探讨以下五个问题:1、新课改后的大一学生对大学初始阶段英语课文教学的认识和适应情况如何?2、目前的在校大一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对大一英语教材课文部分的评价如何?3、高中和大一英语课文在知识点输入、技能训练方向、课文的编写方式和难度等方面有哪些差异?4、就英语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而言,高中和大学有何异同?大学的课文教学方式对大一的英语学习有哪些影响?5、高叁英语课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大学基础阶段的老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从高中到大学英语课文学习的顺利过渡?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本文讨论了高中和大学课文教学方法的异同,通过有针对性的访谈,以及对两个阶段课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作者了解了学生对各自阶段的英语课文的认识;通过分析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的知识点输入和技能训练方向,对比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的编写方式和难度差异,作者探讨了两个阶段中课文内容设置及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的分析论证,本文试图找出影响两个阶段课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因素,并提出了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若干建议,同时探讨了教师应如何有过渡地改进教学方法,以期为今后制定恰当的大一学生英语学习战略提供参考,也为实现高中至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顺利、高效过渡提出一些建议。全文共由八个部分组成:在引言部分,总体介绍了本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以及全文的框架结构。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对关于高中到大学如何做好课文教学衔接的已有研究做了分析总结,了解了关于此研究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并借鉴其宝贵经验。第二章为理论依据,在这一章中,作者首先对比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高中8级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然后简述了对英语课文教学颇具指导意义的相关理论如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语篇教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并分析了以这些作为理论依据的原因。第叁章是研究方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文献对比和访谈,并简短介绍了研究过程;第四章是研究结果及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并根据结果讨论影响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过渡的原因;第五章对两方面课文的知识点输入和技能训练要求方向进行了分析,以期从课文编撰的角度探讨两个阶段的英语课文教学衔接是否合理;第六章在前面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做好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衔接的措施,提出了相关意见。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和结论,指出研究的欠缺之处,并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余娟[5]2011年在《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文中指出随着外语课程研究的深入,教育界把外语课程分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两大范畴,使人们对外语课程的认识更为科学,同时为外语课程研究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但是,外语文化教学作为新的概念和研究范畴,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对它在跨文化交际上的特殊功效的认可尚待加深。21世纪,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是急需深入研究的领域,当代外语教学研究中最大的突破在于将文化置入语言环境去审视,特别是从文化的立场去理解外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今后课程论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从文化立场研究外语课程顺应了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基于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对外语课程教学的现实要求,把外语课程的语言学习置于文化理解层面进行研究,探索文化的定义、文化立场的意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外语教育的主体间性关系以及文化回应性教学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文化理解和外语文化教学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助于更为科学地指导跨文化交际实践。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叁、四、五、六章是重点,其中第二章中的外语教育的文化适应性这部分是本文的核心观点或创新点。论文的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从关系论视角探讨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叁者的关系问题。探讨外语作为一种文化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回答“文化是什么”这一本源性的问题。虽然人们对于文化已经耳熟能详了,在生活中也经常使用,但是对这一概念的说法却有很多种。因此,本文用大幅篇目从厘清叁者关系的角度入手,对外语课程的内容、功能、实质进行探讨。论文的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从多元文化视角探讨外语教育与文化转型的问题。进行外语教育研究,必然要全面地把握文化发展的历程,从当前文化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到后现代文化为外语课程的文化教育提供思考的方向。本章还从探讨外语教育的文化立场和外语教育的文化适应性两方面,来把握外语教育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论文的第叁部分,即第叁、四、五、六这四章,从实践论的视角探讨了具体外语课程的文化教学问题。在这一部分,分别从目标、内容、方式几个方面对外语教育的文化性进行研究。论文基于“教学为何”、“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的思考,对当前外语课程的文化立场缺失进行了问题考察,对传统的外语教学的知识观进行了批判,明确了外语教学中理想文化立场的构建,并就如何实施文化回应性教学的策略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阐述。

张小芳[6]2012年在《二语习得视域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变以单纯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加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成为目前英语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课堂互动在语言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互动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促进。然而,目前课堂上却出现的一些盲目互动的极端现象,忽视课堂互动的精髓,片面追求行为互动、形式互动而缺少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效。这种现象引起笔者的关注。另外,笔者曾经做英语教师的体验及在学习过程中课堂观察引发的困惑,让研究问题聚焦在中学英语课堂的互动上,聚焦在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活动的实效性上。因此开展了有关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的研究。从现实意义来说,研究中学英语课堂有效互动可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课堂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本研究以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设理论、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和Long的交互假设理论以及Swain的可理解输出理论等二语习得理论为分析框架,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和课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廊坊市s中学的叁位优秀教师的课例进行个案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促进英语有效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具体几点:第一,有效备课一预设与反思;第二,多样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叁,精心设问,师生互动,启发引导;第四,适时引导课堂讨论;第五,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第六,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最后,根据前文的研究进行思考,笔者指出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的建议。首先,深化英语教师的二语习得教学理解,增强丰富课堂互动的教育意识;其次,加强教师合作交流、反思教学实施的研究;最后,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学习能力。

白春[7]2002年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输入方式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社会风俗及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不同,说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可见文化因素渗透在各个领域。 学生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语言与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因此,外语教学不仅只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人们认识到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外语教学形式。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所以,单学习其表面形式远不能满足需要,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了解该民族文化习俗,这一点已变的越来越重要和急迫。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已成为教师共同关切的问题。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文化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减少交际失误。 本文首先论述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着重提出一套旨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文化教学原则,探讨如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层面来培养学生得文化意识。在语言教学中,具体的说,在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的容量,并不一定表现为文化的篇幅,而主要体现在语言现象与文化关联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上。要求语言与文化处在同一层面上,以达到语言学习和文化认同的一致性,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交际障碍。鉴于此,文化教学时必须尊循一定的原则,归纳起来为:阶段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此外,根据中学外语教学的特点,本文提出并对多种不同的文化教学方式进行探讨,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应该是让他们沉浸于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中,将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不同教学层次,文化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是有所区别的。原则上应当是:与语言教学同步互补。在外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上,多种方法常常互相结合。只有运用适当的方法,才能在外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中,运用自如。正确应用文化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兴趣,意识到汉英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跨文化敏感性,自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讲出合适而得体的话语,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有效的转变为交际能力。

袁燕华[8]2013年在《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趋频繁,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已经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进行教学的,语言环境的缺失使得课堂教学成为英语学习者接受语言输入和技能培养的首要来源。因此,承担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无疑成为影响我国英语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如何构建开放、有效的教师教育体系、实现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作为教师教育中重要一环的在职教育也日益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首要课题。本研究针对我国目前英语教师在职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交流与互动缺失、教师的认知与反思关注不足、培训工作缺乏后续跟进等弊端,以英语教师校本教育为研究对象,提出以发展教师反思能力为目标的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并以这一模式在一项初中英语教师校本教育实验项目中的具体运用为个案,探讨其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模式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中运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为英语教师在职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拓宽教师教育的研究思路,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英语教师在职教育途径。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以下叁个问题进行探讨:1.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包含哪些互动形式?各种互动形式对于提高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有何作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2.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是否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3.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包括自我反思、师生互动、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四种互动形式,其中自我反思是核心,是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师生互动为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提供反馈,同伴互助构建载体,专业引领创设支架,四者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成英语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本研究又将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运用于一项为期叁年的初中英语教师校本教育实验项目中,以探讨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运用的具体途径及其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者根据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分叁个阶段(平台创设阶段、支架创设阶段和组织创设阶段)对模式进行了具体实施。从实验教师的教学日志和工作总结、实验班学生的周记、研究者与实验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访谈可以看出,叁年的校本教师教育使得教师在教学探究与专业学习两方面的反思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研究者将这些成绩归于多元合力教育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求与情感的关注和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四个主要因素。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针对模式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修正并对其在具体实施中遇到的四大主要问题—专业引领和教师自主之间的度、教师学习共同体创建、教育体制与教师发展之间的矛盾和模式的普适性与推广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师生互动和自我反思四种互动形式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尽管本研究只将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在一次特定的校本教师教育中进行了运用,研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们相信它将会为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后续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提供经验与启示,从而更好地完善与充实这一模式,改善我国英语教师在职教育现状,提升我国各阶段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我国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

李雯婧[9]2016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理解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各国、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多元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相互碰撞。英语作为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语言。任何语言的形成,背后都由其文化支撑着,文化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既要学习语言本身,又必须了解这门语言背后特定的文化,英语的学习也应该如此。2003年,“新课标”的改革首次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根据“新课标”中对文化意识的描述,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将文化意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将它分为四个具体的方面,即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英语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理解教育并没有在课堂上得到真正的实施,注重词汇、语法、句型、阅读知识的讲解仍然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们更为熟知语言的结构规则,但在语言的使用规则上却知之甚少,使得学生在文化理解和文化交际的培养上较为薄弱,存在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图式理论作为一种结构理论,最初运用于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研究领域,现如今逐渐发展到英语教学方面,其中主要运用在英语阅读、翻译、听力、写作等部分,可以看出图式理论在提高学习者英语理解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领域的研究广度在不断增加,这也为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契机。为了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理解教育现状、问题及归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运用图式理论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力的策略,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法、访谈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通过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国内外文化教学的历史与现状、图式理论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并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一中初二年级英语教学中文化理解教育的现状,借助图式理论分析现阶段英语教学中文化理解教育不足的原因,明确了图式在文化理解中的作用,并运用图式在文化理解中的选择和重组作用构建提高学生文化理解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中文化理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目标的“模糊化”、教学模式的“机械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单一化”。本研究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机械化教学模式的制约;2.学校以及教师评价方式的单一;3.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不足;4.教材中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缺失。本研究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图式理论下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力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在尊重、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时,主动形成对中外这种差异文化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初中英语教师对文化理解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培养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文化理解教育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王栋[10]2013年在《教师行动学习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变革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升教师素质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所在,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则需要通过教师学习得以实现。然而,传统的教师学习存在学习方式单一、学习内容陈旧等问题;教师作为学习者一般强调理论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实践性知识的培养,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行动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经验与反思基础之上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方式,最早运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之中,近年来在其它领域也得到了普遍推广。为丰富教师学习的理论研究的实践操作,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本研究将行动学习的理念引入到教师在职学习之中,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师行动学习研究为教师在职培训与专业发展项目提供相关的启示和建议。论文以高中英语学科教师为例,主要探讨教师行动学习的叁个主要问题,即教师行动学习是什么、教师为什么要开展行动学习以及教师如何实施行动学习。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还尝试构建了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并指出了其理论意义与推广价值。论文共分为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的背景与主要内容、研究的整体设计与具体方法,并对本研究中的主要概念如教师学习、教师知识、行动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进行了界定,并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各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包含叁个部分,即对教师学习的文献综述、对行动学习的文献总结以及对国内外教师行动学习研究文献的回顾。综述的结论表明尽管对行动学习的研究已有历史,但针对教师行动学习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值得作进一步探究。第叁章是教师行动学习的理论研究部分,主要分析了教师行动学习的内涵、特征、过程和类型等,同时对教师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本章还从理论上分析了行动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这与论文第四章的实证研究部分形成了呼应,共同佐证了研究结论。第四章是本研究的实证调研部分,笔者以高中英语学科教师为例对教师的行动学习开展了实地考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和实物分析了解高中英语教师行动学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该部分研究旨在总结教师行动学习的实然状态,对构建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提供实证基础。第五章主要总结教师如何开展行动学习,通过研究笔者将课堂观察与交流、案例总结与研讨、合作行动研究与践行、集体备课磨课等归纳为教师实施行动学习的具体策略,而将开展校本研修和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教师实施行动学习的途径。第六章中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本研究的核心和创新点所在。本章结合教师行动学习的理论分析和高中英语教师行动学习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教师行动学习的核心特征与价值,介绍了教师行动学习的内外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同时指出了该范式的内涵、特征、对教师在职学习的启示及其推广价值。从这一范式可以看出教师行动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效果受到教学环境、评价制度、学校管理、教师反思能力与沟通技巧等多个内外部因素影响。第七章是本研究的总结部分,该章汇总了研究的结论与启示,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教师行动学习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本论文以高中英语教师为例对教师行动学习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教师本人(包括其它学科教师)、教师教育者、教育管理人员都有启示作用,且对于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效果、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初中英语语法知识输入分析[D]. 孙寅.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 中学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研究[D]. 顾蒙蒙. 南京师范大学. 2012

[3]. 高中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适应[D]. 崔亚英.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研究[D]. 张倩.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 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 余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6]. 二语习得视域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 张小芳. 首都师范大学. 2012

[7].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输入方式的探讨[D]. 白春. 陕西师范大学. 2002

[8]. 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 袁燕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9]. 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理解教育研究[D]. 李雯婧. 四川师范大学. 2016

[10]. 教师行动学习研究[D]. 王栋.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输入方式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