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开展分析论文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开展分析论文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开展分析

李小慧

(河南登封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 登封452470)

[摘 要] 武术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身体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加大了对武术教学的重视。首先,阐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意义;其次,对当前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探究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措施,目的是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优化武术教学的方式,深化体育课程的效果。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武术教学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体育得到了改革、创新。正因如此,积极将武术教学融入体育课程之中,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但是,因为诸多高职院校没有武术教学的经验,所以基本采用传统的体育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受该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实现武术教学的目标。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武术教学的方式进行调整,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素质

对高职生而言,在经过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展工作。这一期间,只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够帮助学生在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逐渐形成更加完整、坚毅的品格。同时,可以以健康、自信的姿态投入工作、学习之中。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的开展实际上是为了智育、德育、美育而服务的。同时,如果高职院校将武术融入体育课程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体育课程的形式、内容。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全新的体验,有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基于此,可以有效强化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客观系统是有整体功能的,无论其现象多么复杂,数据多么乱,必然蕴涵某种内在规律。可见,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从数据中挖掘数据规律的理论体系。式(1)揭示了输电线路的覆冰规律,通过对式(1)未知参数的预测,可以预测未来输电线路覆冰增长规律。

(二)推动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工作,目的是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环境。也就是说,在当前的教学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围绕学生的需求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形式。采用此种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积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虽然在实际教学中发展,武术教学的内容有别于体育教学的内容,但是却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相符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学的难度。简言之,将武术教学在体育课程中融入、实施,有利于达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三)传承民族精神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例如,在传统武术中,体现着“尚武崇德”“尊师重道”“坚韧不拔”“热爱祖国”的思想。如果从“武”的汉字结构进行分析,其是由“止”“戈”二字构成的。因此,学习武术的本质是为了强身健体,同时维护好自己的权益,并不是利用武力进行侵略。由此能够看出,武术有着崇尚礼仪、爱好和平的本质,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武术内容,可以将其与高职院的德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长此以往,可以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实现传承优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现状

例如,教师若选择太极拳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应该以24式简化太极拳为主。此种拳法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但其中蕴含着太极拳的文化精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练习的难度。采用24 式简化太极拳进行武术教学,不仅可以满足没有武术基础学生的需求,还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视频进行练习。而对咏春拳而言,因为诸多影视作品的影响,学生对这一套拳法更是充满了好奇。作为实战性强、攻守兼备的武术拳法,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重要招式、基本套路等作为教学内容。基于此,能够在增强学生体能的同时,提升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措施

(一)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优选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通常以教师示范的方式为主。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学习、锻炼。在这样的体育教学中,很容易形成个人的练习“战场”,无论是师生还是生生之间都缺乏交流。长此以往,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兴趣便会消磨殆尽,无法彰显武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基于这种相对枯燥的教学形式,很难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积极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弥补以往教学形式的不足。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合作方式、游戏方式、多抗竞争等方式融入日常教学中,实现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形式的创新。

如果从武术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咏春拳、太极拳作为创新教学形式的“推手”。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练习,两两之间感受武术中的“力量”以及力的反作用。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武术套路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先进带后进”的模式进行教学,达到学生相互帮扶的目的,强化学生的团结意识。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各小组进行比赛,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便于学生、教师检验体育课程的效果。由于体育课程在众多学科中的课时最少,因此要想进一步深化武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组建一个武术社团鼓励学生参加。这样有助于在校园内部形成“尚武崇德”的氛围,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3年,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全面变革,为谋求新路径,科学技术的使用成为解放劳动力、提高作业效率的关键。以小型无人机为例,借助无人机植保示范基地的建设,融合传统自动喷雾器,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药喷洒效率。而要想保证无人机农业植保优势,则可在优化相关技术的前提,强化农户对现代科技的认知,辅之自动化机械设备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动机械的需求量,为小型无人机的发展带来前景。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虽然已经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武术教学渗透在体育教学中,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武术教学的现状并未达到既定目标,学生的兴趣也不高涨。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与体育教学的内容相比,武术教学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因此,武术教学需要结合技击、套路的差异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正是因为这一特征,教师必须掌握技击、套路之间的差异,然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然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通常仅仅对学生进行一方面的教学,导致技击、套路无法实现有效结合。受该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对武术中包含的攻、守进行融合,打击学生的积极性。(2)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即使高职院校将武术教学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但整体的重视程度不足。其中,院校未为武术教学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场地资源。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认识并不全面,所以不会主动参与到练习之中。同时因为思想意识因素的限制,武术的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等均存在不科学的因素。

(二)对武术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高职院校要想不断提升武术教学的质量,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必须对武术教学的内容进行优选。具体而言,院校可以结合高职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点等因素,对武术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选择。对大部分高职生而言,其并没有任何武术基础。因此,教师在选择武术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基础性武术内容。采用此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实现对武术的认识,并实现基本功的学习;另一方面还适合对项目教学的方向进行确定,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由于武术的种类较多,其中不使用武器的拳法更适合学生进行锻炼、学习。同时,还能够为学生的日常练习奠定基础。另外,许多高职生对咏春拳、太极拳十分熟悉、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选择这两种拳法进行教学。

彩色铅笔的笔芯和普通铅笔是不一样的,它没有使用黏土制作,而是将能涂出颜色的颜料、能使书写更顺滑的滑石粉或蜡、起凝固作用的黏合剂等和水一起充分混合,最后制造出五颜六色的彩色铅笔芯。由于没有经过普通铅笔芯的高温烧烤过程,彩色铅笔芯更加柔软。

(三)对武术教学评价进行改进

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质量、数量等。但是,在体育课程中开展武术教学,并不能使用质量、次数等简单的标准进行评价,否则无法达到评级的目的。为了保证评价方式的合理性,教师需要对以往的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增强评价机制的多元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三合一”评价方式,相互弥补评价的不足。同时,便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他人的优点,提高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在这一前提下,学生在进行传统武术练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十分关注动作、招式以及套路的标准性。如果出现草草了事的现象,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甚至不能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对此,教师将“三合一”的评价方式应用在教学中,界定好各种评价结果所占的比例,如学生自评占10%、学生互评为20%,而教师评价占据70%,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达到主动参与练习的目的。

(四)对武术文化教学进行强化

在开展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实现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教育,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充分发挥武术文化、武术精神的作用。无论是太极拳还是咏春拳,均属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太极拳是道家文化、儒家文化集大成的产物,以阴阳对立、五行调和为基础,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中医学问。另外,咏春拳是防御拳法的代表,更是传统武术文化的代表之一。因此,如果能够在武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使其成为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历史文化的栋梁之材,在根本上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将武术教学融入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体现在多个层面。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武术教学并没有达成理想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武术教学的特征、学生的需求以及新课改的理念等,对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方式等进行创新,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调动其武术锻炼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可以提高武术教学的科学性,增强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果园采摘机的研究,刚开始我国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一些简单的采摘机械,如手持电动采摘机和电机式采摘机等等,而对椰果采摘机的研究大多还是采用机械式的采摘。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开始研究各种农业机器人。由于不断的学习和交流,我国在2007年新疆机械研究所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多功能果园作业机,即LG-1型多功能果园作业机。这台机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果实的采摘方面从机械化向机器人方向发展迈开了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庹新玲,张林.高职院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术教学俱乐部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32-133.

[2]顾齐洲.表象训练法在高职院校武术套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武术研究,2018,3(10):72-73,82.

[3]黄正军.艺术类高职院校特色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武术课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7):170-171.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44-02

◎编辑 马燕萍

标签:;  ;  ;  ;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开展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