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从普及文明礼仪人才入手大力培育公共文明素质_文明礼仪论文

北京市海淀区从普及文明礼仪人才入手大力培育公共文明素质_文明礼仪论文

北京市海淀区从普及文明礼仪人手大力培育市民公共文明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淀区论文,北京市论文,人手论文,素质论文,市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市海淀区坚持从普及文明礼仪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市民公共文明素质,大力培育城市品格,全面塑造市民文明形象,有力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

      一、宣传引导,强化市民遵德守礼意识

      长期以来,海淀区以提升区域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注重加强公共文明礼仪宣传引导,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强化市民遵德守礼意识,大力培养社会良好道德风尚。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海淀区每年年初都要召开一次市民礼仪普及动员会,并把文明礼仪普及工作贯穿全年,发动全区人民积极踊跃参与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普及的主要目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同时,海淀区还组建起了以老干部、老将军、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传统礼仪宣传队伍;以公、检、法为主体的法制教育宣传队伍;以科技、计生、卫生为主体的科普宣传队伍;以文明家庭为主体的家庭美德宣传队伍;以涉外人员为主体的涉外礼仪宣传队伍等13个文明礼仪宣传队伍,深入单位、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市民遵德守礼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讲礼貌的社会氛围,使市民遵守公共道德的自觉意识明显提高,公共场所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改观。

      二是利用媒体传播。海淀区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区属报纸、杂志开设了“对话礼仪”和“礼仪在我身边”等专栏专题,进行多角度、全方面的宣传文明礼仪基本常识,在海淀电视台开设了“文明礼仪讲堂”专栏,定期播放“礼仪知识”讲座,同时,还加大了网络宣传力度,在海淀政府网、文明网等开设了普及文明礼仪常识专栏专题,并积极发挥网络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作用,组织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参与论坛讨论、微博评论等,利用多种有效形式,制造舆论声势,提高礼仪知识普及率,推动全社会形成学礼仪、重礼仪、讲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营造氛围熏陶。海淀区在辖区主要道路、重点区域、窗口服务场所、社区楼门等,注重加强遵德守礼宣传环境布置。利用户外广告牌和电子显示屏宣传文明礼仪常识、倡导遵德守礼风尚;在北京市植物园、香山公园、紫竹公园等区域13个公园设置了4675块遵德守礼提示语标牌;在区域145个主要交通路口全部设置了文明出行提示语标牌;在工地围挡、宣传栏、文化墙等征集绘制了礼仪漫画作品,同时还制作了宣传海报、宣传折页、电视专题宣传片、公益广告等,加大对社会面的宣传力度,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遵德守礼氛围,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熏陶,自觉养成遵德守礼良好行为。

      二、培训普及,规范市民遵德守礼行为

      为广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推动文明礼仪向规范化、大众化和常态化发展,海淀区注重从培训普及市民礼仪行为入手,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礼仪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调查摸底,精心设计培训方案。为搞好文明礼仪的培训普及工作,海淀区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培训教育的有效途径,依托北京城市学院、海淀区中关村学院的师资力量,专门成立了课题调研组,深入机关、单位、社区和学校,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了解、个别谈话等方式,对不同领域、职业、不同年龄等群体进行了调查摸底,针对大家在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公民道德公约》和《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等为依据,按照文明礼仪的规范要求,采取“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缺什么礼仪补什么礼仪”的原则,精心拟定了《海淀区市民文明礼仪培训方案》,设置了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涉外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等7个培训板块,265项培训内容,为开展市民文明礼仪培训工作提供了遵循和依据。

      二是编写教材,分类设置培训内容。按照《海淀区市民文明礼仪培训方案》,根据党政机关、窗口行业、司法部门、中小学校等不同群体、不同职业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海淀区聘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海淀区机关政务礼仪、窗口行业服务礼仪、校院师生礼仪、社区交往礼仪、新市民公德礼仪等36讲培训教材,并编印出版了《文明礼仪在身边》普及读本,下发到街镇社区(行政村)人手一本。同时还研究制定了实施培训教学的各项措施和制度,并将市民文明礼仪培训活动纳入了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定期考核。

      三是科学施教,扎实搞好培训工作。海淀区以“弘扬北京精神,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依托区文明市民学校总校和北部新市民文明学校的教学平台,开设了“我身边的礼仪”系列培训讲座,聘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大学和城市学院等高校的有关专家学者,突出重点行业和人群,分批次、分阶段地进行了礼仪培训,让市民了解掌握在城市不同公共场所应具有的礼仪常识、公德意识和公共行为,从细微之处接受文明礼仪知识的熏陶,逐步强化首都名城意识和个人形象意识,学会宽容、敬人、自律、真诚等礼仪,自觉规范礼仪行为,争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

      三、实践推动,塑造市民遵德守礼形象

      近年来,海淀区坚持以开展实践活动,推动文明礼仪的养成,全面打造城市文明形象品牌。

      一是广泛开展礼仪社会实践活动。海淀区在全区公务员队伍中广泛开展了“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塑造良好公仆形象”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推行党政机关公务员的礼仪规范,教育机关工作人员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以自己的文明言行为市民做出表率;在窗口行业中广泛开展了“学礼仪、看窗口”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窗口行业服务礼仪,提升窗口单位文明形象和办事人员文明素养;在社区、农村中广泛开展了“学礼仪、行礼仪”活动,促进市民、村民从点滴小事上不断强化文明礼仪行为,引导市民、村民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在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学礼仪讲道德,争做文明小使者”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开展文明礼仪养成实践活动,提高中小学生文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完美人格。同时,海淀区还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动关爱农民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助残人、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们还深入居民楼院、商业大街等人流量集中的区域,开展不文明劝导活动,对仪表不文明、语言不文明、举止不文明、环卫不文明、居家不文明等现象进行劝导。此外,海淀区还围绕“学习礼仪、展示礼仪”活动主题,广泛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通过组织礼仪展示、征文、演讲、文艺汇演、民间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现代文明习惯,自觉抵制和克服不文明陋习,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

      二是建立完善礼仪行为约束机制。为把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形成全民学礼仪、守礼仪的长效机制,海淀区依据《公民道德公约》、《首都市民文明守则》和《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相继制定了《海淀区市民(村民)文明守则》《机动车驾驶员、骑车人文明守则》《居民养犬文明守则》《窗口行业文明守则》《市民上网文明守则》等,并建立完善了文明礼仪宣传、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度规定,健全了“计划—培训—评估—反馈”闭环式管理模式,确保了市民文明礼仪培育和提升工作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是表彰推广遵德守礼先进典型。近年来,海淀区广泛开展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于滨、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双榆树派出所便衣探组探长张惠领等6名同志荣获全国级道德模范称号,北京大学退休教师孙维约、学院路社区居民徐大鹏、青龙桥街道社区居民陈莘眉、海淀环卫中心二队魏公村班职工李成友、青龙桥街道义务指路队队长高玉红等24名同志荣登中国好人榜,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使市民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文明风尚的认同感大幅提升。此外,海淀区为配合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了“十百千工程”创建活动,评选出了十个文明创建示范单位、百名文明创建标兵、千户文明家庭,同时还树立表彰了曙光街道世纪城西区社区、学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社区等2个社区为“文明礼仪示范社区”,并将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典型事迹,汇编成了《从文明起点出发》一书,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形成了学习礼仪、争做典型的浓厚氛围,为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标签:;  ;  ;  ;  ;  ;  ;  

北京市海淀区从普及文明礼仪人才入手大力培育公共文明素质_文明礼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