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孔静洁

类比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孔静洁

孔静洁

平江实验学校 江苏省 苏州市 215000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本身不仅存在着前后联系,与其他学科以及常见的生活常识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通过实例,把小学信息技术中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类比法 信息技术学科 应用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日新月异。在实际教学中难免有许多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也有许多新知识虽所谓新但仍与原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毛主席曾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因此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要比较。而这里所说的比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类比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师要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就需要教师巧妙的将生活中的实例与教学相结合,较好的应用类比法教学,把知识进行类比,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

所谓“类比教学”就是对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类比较,帮助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和不同点,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类比教学法是通过与教学内容相似或相通并且为学生较熟悉的事物作类比,以建立知识模型,化抽象为具体,促使复杂为简单,进而帮助学生实现新知识的深化理解,并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为目标的教学方法。类比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支撑,建构主义理论从认识论的高度揭示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构建新的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纽带,促进知识的迁移。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案例,探索类比教学的应用及实施模式,并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一、 运用类比法自然的引入新概念

对概念的理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学科中一些概念和术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有的还很抽象,显得很深奥。如果恰到好处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类比,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认识鼠标》一课时,讲到一个“拖动”的操作,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准确地掌握鼠标拖动时按键与拖动的同步性以及拖、放的时机是本课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拖动”操作比作物品“搬家”。学生们都知道 “搬家”操作时是从起点搬起来,途中不能放手,到了终点才能放下,同样我们拖动操作也是按住左键不放把图标拾起,到目的地时松开左键放下图标(此处还可以让他们来观看下搬家的小动画)。如此解释下学生们都能理解拖动的实质了,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拖动的操作就显得轻而易举了。在讲“桌面”时,我告诉学生桌面就像一个写字台,“图标”就像写字台上的笔、橡皮、尺子、笔记本等学习工具,你想用哪一个拿(双击)哪一个。这样的类比使学生在操作上更加得心应手。再如在上《scratch中的随机数》一课时,我设计了抽奖的活动,让学生来参与抽奖的过程,据调查学生们都想抽一等奖,结果是有些如愿抽到了有些没有抽到,这就让他们体会到了抽奖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再来理解随机的概念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以上类比法的使用,采用了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鲜活的实例,这样的实例为学生理解概念知识创设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很容易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同化新的概念,把以往的思维方式平移过渡到新的知识点上,新的知识就能轻而易举的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二、 运用类比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迁移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许多不同的内容在认知结构上是相通的,但新旧知识所处的具体情境不同;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辨认多种情境的相似性的机会,并指导他们逐步形成运用类比推理寻找相似性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初识powerpoint》一课教学中,在教授powerpoint界面过程中,我出示任务书请同学们比较与word界面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来认识powerpoint界面的组成,在已经学习过word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有的同学很快总结出这两个软件非常相似,菜单工具栏的作用也基本一样。也有同学通过尝试发现在word中学习的许多操作在powerpoint中也有同样的作用。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在激活学生已有认知体系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抓住与Word窗体界面的异同点,进行交流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内化学生认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时,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感可以有力地保证学生不会因过多的失败而放弃他们的努力失去发现的机会同时,应用类比法,可以促使学生回顾旧知尝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发现新结论、构建新知识可以有效的实现旧知识在新内容中的正迁移,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三、 运用类比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类比和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学生是作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去进行研究的,这使得学生能从中获得了大量探索发现的机会。同时,类比思维在知识的延伸拓展过程中常借助于比较、联想,用作启发诱导以寻求思维的变异和发散。

例如在上《scratch中的随机数》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案例是运用随机数实现“我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本课设计通过让学生回顾去过的海底世界完成舞台搭建、角色导入等并初步实现海底世界,进而再通过观看海底世界录像,从鱼游的快慢步数、转向、鱼游的范围等观察分析与自己的海底世界有什么区别,学生眼睛是敏锐的他们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鱼游动的步数、转向、范围都是变化的不确定的,从而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运用随机数加以完善就自然而然了。又因为创设了海底世界这个情景,学生应用随机数的方式各一,有人加了潜水艇用随机数控制潜水艇移动范围,有人加了气泡用随机数来控制气泡的移动和变色。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一一被再现,可谓是千姿百态,百花齐放。

一个人要想有所创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牛顿归结他取得的巨大成就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正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知识的铺垫才让牛顿站的高看得远发散出更深刻的真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类比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连接,为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科学知识架起桥梁,帮助教师轻松的教学,也能使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让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只要掌握其中最根本的,就能联想到其它相关的事物,由此及彼,“以旧学新”,突破难点,掌握新知识,达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世界万物都有联系。其实很多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所教信息技术知识从本质上有深刻的理解,再充分应用类比教学法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较为接近的模型,让学生从简单模型入手,探究与建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充分的联想、主动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强化记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理论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的效果。

论文作者:孔静洁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类比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孔静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