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中的心灵交融论文_阎立胜

物理课堂中的心灵交融论文_阎立胜

阎立胜 青岛市崂山区第十一中学 山东 青岛 266104

摘 要:为使物理教学更加有效,我们要关注物理课堂心与心交融的过程性。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把99%的精力转移到学习的快乐中来,使学生在物理课堂得到知识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兴趣,保护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物理课堂 心理健康 物理教学 情感交流

现代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许多材料表明,不少学生的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碍,是由于过重的学习压力、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一部分教师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造成的(有人称之为师源性心理问题)。可见要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课堂环境,健康的心理。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直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正在努力,正在探索,正在历练一双双娇嫩的翅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天空中勇敢地飞翔。

一、课堂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

学习环境包含小环境与大环境,小环境如家庭、教室、学校的各种设施等;大环境如学校周边环境、社会大环境等。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笔者曾经听过一所学校的老师抱怨学生上课时经常容易分心,如东张西望,快到下课时全班的学生都比较急躁。后经过观察与学生交谈,学生普遍认为教室的墙壁上的宣传画过多,且颜色比较鲜艳;教室的布置过于豪华,走进教室,有一种进卧室的感觉,使人不由自主地放松心情想休息;由于有一个时钟挂在讲课黑板的上方,学生老是看这个时钟等待下课,所以临近下课的5分钟,学生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环境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的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的布置要简朴,使学生在课堂上轻轻松松地集中注意听讲。

二、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和关键

1.倡导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物理课本是根据本学科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有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单调、抽象的内容,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得有兴趣、有热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痕迹。

2.保护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这样物理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认真,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物理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因此教师要保障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

3.赞许式评价。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其中同学们对一位学习特别差、纪律特别差的学生的意见至今记忆犹新,有了自信,提高了学习的劲头。记得在学完杠杆的应用,他拿来筷子、钳子、剪刀、镊子、指甲刀、瓶起子,然后问:“这些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杠杆?”“你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真好。现在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找一下支点、动力、阻力,画力臂。”正是这简单的评价,赞许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三、积极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学生的这种不良情感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沮,宛如向板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

总之,积极的人性观,要求教师用积极的眼光理解和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信念。青少年是生命旅程的开始,而不是比赛的终点。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内心蕴藏着积极的资源,相信每个孩子是可以变化发展的,相信每个孩子有各自的特长和才能。教师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才会在教育和辅导中,对学生充满爱心和热情,充满积极的期待,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论文作者:阎立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2月总第2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物理课堂中的心灵交融论文_阎立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