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策略论文_苏美娟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策略论文_苏美娟

摘要:在强调创新的时代大环境下,备受瞩目的教育业自然也不甘落后。信息技术与一线教学的深度融合颠覆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它通过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有效利用学生课前时间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本文将具体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引言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教育业也不例外。近几年来,巧妙结合实际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教育中流行开来,其应用策略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理论知识是前人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与总结,简洁深刻却不易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这门学科,对知识的陌生感无疑从客观上加大了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1]。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景,揭开数学知识神秘莫测的面纱。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插入一个苹果的模型,学生想从哪个位置观察苹果,教师就将苹果模型移到哪一面,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同一物体从不同方位观察所得出的不同视图;在“比一比” 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插入一些长发女孩与短发女孩、爸爸牵着孩子、西瓜与苹果的对照照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长短、高矮、轻重”的对比与差别。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理论与实际的相关性,从生活情景入手,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2]。

2 借助信息技术,将问题简化

小学生受知识层面、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其数学理解能力有限,复杂的问题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是一种考验。然而,小学数学也并不是只有简单题,面对难题,一味逃避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为克服学生畏难情绪,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巧妙借助信息技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3]。举个例题,已知猪圈里关有猪和鸭,现在圈里有20个头,50条腿,问猪、鸭各多少只?一般来说,解题思路为:假设全是猪,则应有腿20*4=80条,比题干多80-50=30条,而多出来的腿是因为我们把两条腿的鸭当成4条腿的猪来计算了,因为一只猪比一只鸭多2条腿,则鸭的数量等于30÷2=15只,猪的数量为20-15=5只。这种解题思路中规中矩,计算相对费时,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进来,解题将会变得简便得多。教师可以在电子教学设备上画出20个圆,代表题干中的20个头;由于每只动物至少有两条腿,再给每个圆添上两条线,代表两条腿,画完之后,带领着同学们一数,便会发现还有50-40=10条腿没画;接着,教师再给每个圆加画两条腿,直到10条腿加完;最后,电子设备上就会出现一个圆加两根线和一个圆加四根线的两种图形,其中,两根线的代表两条腿的鸭,四根线的代表四条腿的猪,即使是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的小学生也能通过数数的方式直接分辨猪鸭的数量。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枯燥的解题过程以有趣的动画形式呈现,简化问题的同时还能吸引学生上课兴趣。

3 依托信息技术,让理论知识动起来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刻板的,信息技术的加持使得学习动态的数学理论知识变成可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平移和旋转”这一章的教学中,原来教师只能通过手拿纸片、粉笔盒等辅助教具的方式向学生们演示平移和旋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出现,解放了教师的双手,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使这一过程能够规范简练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的特征和规律[4];在“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一章的教学中,原本学生只能通过拆盒子或者自己想象的方式得到他们的展开图,有了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观看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动态过程,对他们的展开图有更全面的认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4 借助微课资源,全面促进教学

在微课还未出现的时候,教师通常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内化,在这种模式下,很多课堂时间都在让学生熟悉教材的过程中被浪费掉;而微课资源的运用,使得学生在课前就能有方向性的完成对新知识的预习,待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基础的认知之后再上课,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教师也会教得更省力,还可以省出部分课堂时间用于答疑解惑。例如,学习“统计与可能性”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就熟悉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如何看统计图,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上便能将时间和精力放到给学生查漏补缺,丰富学生数学素养上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同时,小学一个班级少说有几十号人,而一群人的学习能力不可能完全一样,势必会有强有弱。教师统一在课堂上教授新知识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客观上也是造成学生之间成绩差异大的重要因素。而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的应用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自由的安排学习进度。那些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不用担心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在遇到难点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视频回放,多看几遍将其弄懂之后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避免出现知识漏洞越积越多的情况。而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便可以将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复习巩固、下一章节的预习或者放松自己。这样一来,微课的应用就很好的解决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师不好统一安排教学进度的问题。 5 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的融合不仅为教师丰富教学形式创造了条件,还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环境和可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找准教材的延伸点和拓展点,应用多媒体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寻找网络上有用的教学资源,令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脱离教材的束缚,使"小课堂"变成"大课堂"。运用信息技术选择丰富的数学学习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学生能用数学地眼光去观察生活,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渠道选择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享受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

结语

总之,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将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到一起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育也受到众多家长的关注。目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不仅可以营造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们敢想敢说。未来,信息技术将继续在小学教育的其他领域发光发热,全面助力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赵玉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以《圆的面积》为例[J].名师在线,2019(31):76-77.

[2]马国才. 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分析[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64-465.

[3]美尔班·巴合努尔.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策略[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75-76.

[4]李涛.深度融合,启迪思维,提升效率——论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学周刊,2019(14):135.

[5]彭建忠.深度融合 凸显学科本质——以“营养午餐”为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19-20.

论文作者:苏美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策略论文_苏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