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与对策论文_刘海波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与对策论文_刘海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36

摘要:在本文之中,首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主流治理手段和生态治理手段的重点和要点,明确了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对策

引言:

如何有效地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而农村污水治理本身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以及农村生活环境的优化之上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村水污染治理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所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涉及到的方面众多,工作量较大,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就要求了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效力,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监督管理力度和基础设施后期运行维护的力度,从而使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推动农村水资源利用效力的全面提升。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一)主流治理措施

从目前来看,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往往是结合实际情况,运用集中式处理的方式,将处理对象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并且对象有着相应规模的污水来源,且容易实施管网并网工作,可以通过小型污水站的治理对策进行污水治理。除此之外,农村生活污水主流治理措施也包括分散程度较高、污水来源较少,且用水量较低的用户,一般会以几个农户为一个单位进行污水处理设备的布置,并通过小规模污水处理设备对污水加以集约式处理[1]。

(二)生态治理措施

所谓的生态治理措施,也就是通过湿地系统之中大量生物的稀释降解作用,以生物分解治理的方式除去污水之中存在的污染物,这种模式也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段。人工湿地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为表层湿地处理法和潜流湿地处理法,而在这两者之中,前者更适用于可利用土地较多的场景,而潜流湿地则适用于占地面积较少,且表层湿地较小的情况,但是其施工成本往往比表层湿地要高。

(三)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至今没能实现完全覆盖,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往往没有经过相应的处理就排入到河流之中,或者渗入到土壤之中。根据科学数据表明,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往往以厨卫污水和洗涤污水为主,在污水之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以及磷化物质,而磷化物质则是引起水资源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农村生活污水往往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如何合理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也就成为了每一个管理人员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2]。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管网建设不够到位,污水治理配套设施建设也不够齐全,另外,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着更新较慢,雨污分流体系也没有得到全面的建立,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地下水受到严重的破坏。从目前来看,仍然有很多小型乡村缺乏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设施,农村的生活污水往往没有经过科学处理就排入到地表水体之中,从而最终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难度较大

从目前来看,农村很多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难度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排放标准和实际要求,而这些污水在排放过程当中,往往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严重的危害。从实际情况来看,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着分布广、运维检修难度大的情况,这也导致了污水处理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维持,而如果污水处理设施出现一定的故障,那么就会引起操作失误的问题,往往会将没有达标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体环境之中,对大自然水环境循环造成严重的破坏[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污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农村生活污水如果没有达到排放标准,就会对当地居民、动物乃至植物造成巨大的危害,使当地生态链遭受严重的打击,使当地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大量动植物死亡的情况,从而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人体会通过饮水、饮食的方式受到污水的影响,严重时会引起中毒情况甚至器官衰竭而死亡。另外,生活污水之中可能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而这些物质在进入到人体之后,会引发癌症,使人染上疾病,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而如果农村生活污水没有达到排放标准,当地地表水的质量也会严重恶化,人们在饮用之后,也会发生对应的病变反应。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污水处理效果的保障体系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或者污水站的出口,可以通过生态治理理念来构建一个稳定的湿地体系,采用双重保障的机制提升出水的稳定性。

稳定塘也就是氧化塘,而这些池塘往往是以自然池塘或者人工挖掘形成池塘的形式而存在,在这个池塘之中,通过菌藻互生以及水生生物等多种生物性机制,获取净化污水的最终效果。通过稳定塘系统的构建,能够对农村原有的池塘体系进行修补和利用,进而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作量得到大大降低,进而起到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同时也能避免新池塘的开挖。在稳定塘周边,要修建相应的围堤,防止出现渗透的情况,并将污水引入到池塘内部,运用池塘之中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全面处理。在构建稳定塘系统时,其对资金的需求量较低,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基本都在初期池塘的挖掘之中,而相应的维护工作也较为简单,能够应用到持续性的污水治理的活动当中。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之中的应用也有着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也是当前较为新颖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其使用方法也较为简单,农村居民只需要将生活污水引入到水生植物生长的地方即可,同时人们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污水停留的时间加以控制,通过微生物技术对污水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最终目的。这里要注意的是,这项技术的应用往往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到地域以及外界气候的影响,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需要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确保该技术的应用[4]。

(二)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如果按照常规污水治理的方案来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则可能造成设备设施总量大,运行维护费用高,总体投资费用高的特点,但是农村污水处理本身又存在着总体水量较少,治理设施较为分散,无法获取相应经济效益的特点,这也导致农村污水在处理过程之中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将乡镇之中所有的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提取,构建出远程信息化监控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污水监督管理体系的运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使运行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为农村生物污水的有效治理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产业已经发展到亟待转型的阶段,而这也就要求了相应的从业人员能够通过科学的组织规划,做好产业的引导,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产业发展体系,从而使相应的标准体系得到完善和优化,引入更加全新的技术力量,推动我国农村生物污水处理效率的全面提升。农村各级管理人员也应该能够构建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构建出新型的,与农村污水处理相符合的管理模式,从而为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稳定的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确保农村污水治理产业能够朝着标准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佟立娟,何鸿雁,岳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与对策[J]. 农家科技(上旬刊),2018,(6):276.

[2]姜海,李成瑞,梁永红,吴昊,王博,冯骞,陆继来.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苏太湖地区为例[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2):1-6.

[3]钱奔,徐卫刚. 浅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J]. 科技致富向导,2014,(2):42.

[4]李健.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浅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3145.

论文作者:刘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与对策论文_刘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