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论文_赵华芬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论文_赵华芬

赵华芬

(四川省南部县第二小学 南部 637300)

新课标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小学数学大纲也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德才兼备,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完成中国梦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将德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鼓励他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这样学生不仅对学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教学的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程中,教师要以自己榜样的力量取感召学生。这样,学生长期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放面也让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结合教学过程,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课不同于语文,没有一个固定的思想教育点,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 ” 适时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要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方向与位置——前后”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六个小朋友排队进入学校拉丁舞大赛赛场。张强排在第二位,这时我请学生说出张强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忽然张强的好朋友王顺气喘虚虚的跑来。他说他是赛场的小记者,马上就要迟到了。请求站在张强的前面。张强答应了王顺的请求,同时她自觉的站到了队伍的最后。这时我又请同学们说张强的位置有什么变化,他前面有几个人了,其他人变了吗?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其他小朋友的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小小的改变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使学生明白了张强是个爱帮助人、热心又守秩序的好孩子。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四、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五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五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五号”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五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声,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热情。

五、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通过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同时,应结合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勤俭节约、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其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我们在小学数学中,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论文作者:赵华芬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论文_赵华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