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房调剂的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_宋富明

重庆沙坪坝区中医院, 重庆 400030

【摘要】目的:探析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10月来我院中药房购买药物的88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4)、试验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质量监管,试验组患者给予系统质量监管,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予以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为95.5%、7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为4.5%、18.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加强系统质量监管的实施,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关键词】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临床疗效;不良事件

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广泛应用,中药房调剂质量受到了高度重视。若中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择恰当药物,合理决定用药剂量,妥善配伍中药处方,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除了病情复杂之外,中药调剂质量也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1]。为此,在中药房调剂中,一定要加强系统质量监管。本文现对2016年5月~2017年10月来我院中药房购买药物的88例患者予以探究,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10月来我院中药房购买药物的88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4)、试验组(n=44)。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各25例、19例,年龄范围25~87(47.5±7.5)岁;试验组患者中男、女各24例、20例,年龄范围23~88(47.7±7.6)岁。运用SPSS 22.0软件处理患者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质量监管,即严格按照科室规范标准执行工作。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给予系统质量监管,内容如下:(1)成立质量监管小组:在中药房设立中药调剂质量监管小组,并对各项监管制度予以完善,之后全面落实;同时,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保证调剂师道德水准与专业素养合格;此外,定期检查中药处方,以免处方错误;(2)强化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力度:①处方审查:在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处方审查为第一步,一定要保证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并且详细说明药物名称、用量及使用方法,同时保证脚注内容清晰,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尽量避免存在错别字、药物重开等错误。②加强沟通:调剂师和处方医师应积极沟通,并对用药规律牢记于心,如果存在配伍禁忌、药物剂量超标等问题,一定要及时和处方医师沟通。③规范处方:在开具处方时,应依据《中国药典》规定予以处理,并重点注意脚注内容,严格区分处方药生熟区,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确保用药安全、准确。④规范药材称重过程:药物剂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能够接受用药称重误差,禁止药剂师根据自身经验随意更改药物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后果,影响临床疗效[2]。⑤加大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力度:中药饮片种类非常多,成分非常复杂,如果加工、处理、收集、存储过程没有按照规定执行,那么就会导致药物成分变质,所以,中药房调剂人员一定要对中药饮片质量予以严格控制,禁止调配出卖变质、伪劣药物,以此确保用药合理、安全。⑥对药物包装与发放阶段予以严格控制: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合理,在完成药品调配后,由主管药师进行再次检查,确认无误后,马上签字,并在包装袋上注明患者姓名、药物剂量、煎制方法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予以统计比较。不良事件:配伍禁忌、处方错误、质量不佳、未执行脚注。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各项症状基本消失,指标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指标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未满足上述标准。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SPSS 22.0处理两组患者临床数据,计数资料表达形式为百分率,实施卡方检验,如果P<0.05,表明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为95.5%、7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病情开具处方,并决定患者药剂使用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药剂师只是凭借经验抓药,并未正常称重,倘若出现药剂过量的问题,就会致使患者药物中毒,进而导致患者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如果药剂用量多少,就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在中医师开具处方的时候,因为字迹潦草、药材名称简单化、备注不明、使用其他符号替代等,致使患者不知药品怎样服用,造成临床效果不佳[3]。除此之外,部分药剂师缺乏对中药调剂知识的了解,只能按照医师处方配药,当看不清处方内容时,经常随意猜测药品名称,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所以,一定要组织药剂师进行定期学习与培训,并及时和开具处方的医师进行沟通,以此保证处方准确,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通过系统质量监管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中药房调剂质量,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与相关文献报道[4-5]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在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加强系统质量监管的实施,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邱冬梅.中药饮片调剂对临床疗效的干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13):134-134.

[2] 全艳晖.对中药调剂配方对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及有关完善措施进行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190-191.

[3] 翟华强,田伟兰,李睿,等.中药小包装饮片的历史源流及其调剂规范化操作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6):452-455.

[4] 翁富美.中药的调剂管理与中药房的质量控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197-198.

[5] 邱磊.中药房加强中药处方调剂质量监管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7,26(15):95-96,封3.

论文作者:宋富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中药房调剂的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_宋富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