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探究论文_彭子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有着十分显著的特点和内涵,其产生和发展也蕴含着建筑的特色和美学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探究,从美学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挖掘中国传统建筑的美。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探究,为当今中国建筑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发展思路,开阔当代建筑设计的眼界。

关键词:传统建筑;美学;探究

引言

关于美学的研究一直都是学者的难点领域,每个人对美的认知和感悟都是不同的,鉴赏美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美学的研究往往也涉及到心理与大脑活动的研究。而什么是美?美的标准是怎么样的?美的规律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美学的研究中处于缓慢探索的领域。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探究中,也有着类似的问题。本文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探究是基于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美的审视、鉴赏的过程,而且研究的对象基于中国特色的建筑,可以说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是有关中国建筑艺术审美本质的哲学。

一、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色概述

(一)丰富的序列层次

在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色时,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序列层次的美。中国传统建筑中构建的序列层次与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认知有关。中国传统建筑十分注重建筑的生活礼仪特征以及生活实用特征。我国古代推崇的阴阳、人伦等属性也都从很大层面上影响着建筑者的构思。另外,丰富的序列层次也与我国古代社会中严谨的等级规定和礼制理论有关,这点体现在建筑细节上也是十分明显的,比如不同等级人用的瓦也都不同。对于序列层次的美可以通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丛树万人家”看出。这句诗形象生动的画面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我国传统建筑中层次序列的美以及层次序列带来的幽美深长(如图1所示)。

图1中国传统建筑的层次序列及幽美深长

中国传统建筑中层次序列的美也与我国古代道教思想中“天人合一”有关[1]。在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推崇整体与局部完美的融合,掺杂着社会属性的层次感、节奏感的建筑风格。但是这种一味地推崇整体的建筑风格,使得我国传统建筑缺少一种开阔、浪漫的建筑风格。

(二)人与自然相融合

人们对于美的认知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在我国古代,道教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我国传统建筑的选址与构思都深受“道法自然”的影响。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尽可能的尊重自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另外,这种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建筑施工,对于建筑外表本身并不会追求过多的豪华,更加看重对于“情景交融”的内在意境的设计和施工。中国传统建筑强调的人与自然相融合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对大自然的尊敬,中国古代文化追求与自然的统一和和谐。在我国古代都城的选取和建造上也都充分考虑到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依托大自然来考虑都城建设。人与自然的统一也体现在我国古代的园林建造中,园林建造的风格也都是因地制宜,人工与自然结合,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2]。人与自然的融合也是当今我国发展的重要国策之一,强调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只有保证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才能促使社会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三)精巧复杂的结构设计

到中国传统建筑时,一定要提到中国传统建筑复杂的结构设计。我国传统建筑复杂的设计与同时代世界其它国家的建筑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的建筑基本都是以砖石结构为主,而我国传统建筑中依靠复杂巧妙地木质的设计,使得连接处和支撑处恰到好处的拼装在一起。这种木质建筑有着不输于砖石建筑的稳定性,并且独具风姿,这种巧妙的框架式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我国传统建筑中,木质结构的应用不仅能够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也能恰到好处的反映出建筑设计中结构美和装饰美以及空间艺术美。此外,我国古代以木质材料为主体的建筑方式,使得整体的建筑结构可塑性、适应性都很强。木质结构能够更好地构建艺术特色,我国古代的木质建筑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前后之间左右、上下相连或是叠加,拼装成各式各样的形状[3]。依托于木质建筑主体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我们经常可以在古代屋顶等看到各种样式的结构,比如翘角飞檐(如图2所示),披搭等样式。

图2中国传统建筑中翘角飞檐建筑设计

不仅如此,木质结构主体的建筑能够更加便于雕刻和彩绘创作,为设计者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创作思路。在我国传统建筑的门窗设计上,都采用易于拆换的门窗,甚至包括阁楼的设置上也会通过不同的木质搭配,使得建筑的性格更加鲜明,更富自然情趣。木质建筑也是环保的表现,不像砖石等结构体,需要加工和锻造,所产生的工业污染是无法估量的。现阶段,我国建筑设计更应该学习这种传统的方式,要打破砖石的建筑一定比木质建筑结石的观念,要学会物以致用。

(四)造型意境的逼真

我国传统建筑中,十分注重艺术造型的设计以及建筑整体意境的塑造。在建筑设计中会综合考虑建筑空间的三维物质实体的组合[4]。我国传统建筑中,十分注重造型意境的整体美感,而且也会考虑到兼具多样化与层次性。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对造型的塑造会考虑建筑整体、局部、以及一些因素。在意境造型上,注重逼真度的模仿,对建筑的大小、高低、曲直、凹凸、结构性与对称性等综合考虑和设计[5]。在传统建筑意境造型中,故宫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故宫从整体结构的设计,到每个宫殿内层次的搭配都体现出雄伟富丽以及宁静肃穆。这种意境的塑造更多会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关联和搭配。此外,我国古代建筑中皇家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上,也十分讲究对称和平衡。在相应的造型意境上,注重数量、位置的对称,给人以庄重或宁静的感觉。这种对称的设计形式使得整体的造型意境逼真,营造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二、我国传统建筑对当代我国建筑美学的启示

建筑是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相比于其它艺术形式,建筑的流传时间更为久远。建筑能够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6]。建筑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史中,不断革新,不断的与时俱进,把人类的精神文明融入到物质文明当中。在我国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甚至是深深影响世界建筑发展的形式。这些成就既是中华民族自己的,也是世界的。

在当今的中国建筑发展中,国家层面也越来越鼓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也逐渐的接纳和采用曾经的中国美学传统。当今世界建筑中,西方的建筑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一些近现代的西方著名建筑师所倡导的美学观念。但是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这种千篇一律的建筑美学设计方式,使得城市的建筑风格相似,单调而统一,这也是今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后,都要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为此,作为曾经引领世界建筑风潮的中国传统建筑,我们应该重拾自信,不要盲目的追寻西方的现代建筑形式,要理性的回归传统建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曾经迷失的中国当代建筑美学观逐渐走回大众的视野当中。

另外,当代中国建筑美学应立足于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的自信是我们立足于多元化的世界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今后建筑的发展上,应该注重于传统建筑美学的结合,汲取传统建筑的优点,学习其丰富的序列层次、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精巧的结构设计以及逼真的造型意境。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原本就有上述普遍认可的“美学”品质,这些中国特色和中国烙印是我国五千年华夏文明辉煌历史的见证。对于当今我国建筑设计发展上,应该扎根东方传统的土壤上,虚心学习、吸收、借鉴人类历史上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理念,继承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成就,并使之发扬光大。在我党的正确领导和号召下,发扬和继承优秀文化,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将我国的建筑设计美学带到全世界。我国传统建筑美学是体现我国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方面,传统建筑的应用与探究能够为我国当代建筑的设计带来新的灵感。在不久的将来,西方的建筑理念也会逐渐的出现我国传统建筑的身影,也是我国建筑设计屹立世界之巅的时候。

参考文献

[1] 曾坚, 尹海林. 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体系的思考[J]. 建筑学报, 2003(1):25-27.

[2] 李英俊. 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在当代居住建筑中的承扬[D].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 李婧, 陈天.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色探究[J]. 建筑与文化, 2015(1):118-120.

[4] 胡勤. 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意蕴[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5] 秦红岭. 儒家伦理与中国传统建筑[J]. 新建筑, 2004(3):65-67.

[6] 段良骥.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境界”效应[J]. 华中建筑, 1991(4):71-73.

作者简介:彭子云(1989.09-),女,湖北武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鉴赏与美学。

论文作者:彭子云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探究论文_彭子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