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从初中生到职校生的转变论文_李小臻

谈谈从初中生到职校生的转变论文_李小臻

李小臻 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542500

一、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低

很多人都认为读职校没有什么出息,导致了职校招生难,他们在别无选择之下才来到了职校,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比较差也就成了既定的事实。他们大部分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到职校后,他们又面临至少两个较大的挑战,一是课程内容的增多和程度难度的加深,初中阶段的课程主要是语、数、英、政治、化学、物理等,而中职不但有文化基础课,还开设各门专业课,有些专业课还辅以较高难度的文化理论课,如汽修专业的《机械基础》,电子专业的《电子线路》等,这些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就中职学生原有的文化功底来说,听课如听天书。二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初中多是学习理论知识,职校则重在实践操作,这些变化使初中阶段文化基础本来就很差、学习能力很低的学生来说,往往会对专业课知识摸不透,在学习中的问题也会越积越多,初入职校的学习热情也就随之慢慢减弱。

二、不良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

进入职校前,本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到职校后又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习惰性就更大了,据调查多数学生课前从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不知如何听课,学习思路不清晰,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自习课或晚修课讲话、无所事事。

三、破罐子摔破的心态

有一部分的学生,从中学、甚至从小学便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从未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的求知欲遭到严重的挫伤,几乎没有学习进取心,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总是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再怎样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这种自暴自弃的心理使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无兴趣。

四、进入职校并非自己所愿

初中毕业生的年龄多数在14至16之间,年龄小,对进入普高走考大学之路又无希望,作为父母,特别是在社会风气不是很良好的当今社会,谁也不愿自己的子女过早地走入社会,他们也就将希望寄托在了中职学校上,既希望子女在职校学得一技之长,更希望子女在两年的职校生活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走向成熟,明辨是非能力得到提高,以免过早涉足社会而误入歧途,但孩子不一定理解父母的苦衷,认为读书只是为了父母,自己本身就没有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的动力。

面对中职生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初中生到职校生的角色转变,对新的学习、生活树立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为学生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进入职校的学生,很多人没有自己的目标,对学习、生活都很迷茫,作为老师,非常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目标教育,但在进行目标教育时,切忌泛泛而谈,空洞说教,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14-17岁的青少年,他们有自己的认知能力,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本人平时就注意收集本校已毕业学生在各行各业的就业情况,其中不乏成功者,更有一些不满足于现状的学识,到大学继续深造的学生,通过已毕业学生取得的成就不断地激励他们,让学生明白:读职校也有希望,只要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就会有明天辉煌的成就。同样身为职校生的故事能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帮学生重树信心。

其次,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重拾信心。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大多数是不被重视的,大多是得过且过,就更谈不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这些学生就要用多种激励手段,使学生重拾信心。一是情感激励,由于之前他们是不被关注的,因而我们在他们身上要投注更多的期待、尊重、信赖、关爱、理解,用积极的感情激发学生内心奋发进取的火花。二是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教师就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能力意识,进而把这种意识迁移到学习活动中来。三是成功体验,对于一直以来成绩都较差的职校生来说,学习的成功就是取得好成绩。根据职校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提问、操作实践,理论考试时有意降低难度,提供成功体验,学生的自我价值获得满足,学习的热情自然高涨起来。

第三,结合当前职校毕业生就业趋势,进行就业指导。

很多人不愿读职校,认为读职校没有前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种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职校生产生较严重的自卑感。但事实是,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至当前出现了“技工荒”“高级技师荒”等现象。事实和数据表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前景广阔。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些讯息转达给学生,转变学生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职校学生美好的就业前景及社会地位。

第四,抓住国家现有政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国很多人都希望上大学,国家在这个方面也给了中职生很大的政策,如,中职生可以不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直接参加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考试,进入高校就读等政策,中专生也能圆自己的大学梦,学生看到还有上升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只要我们铸造好开启心灵的钥匙,就一定能够打开中职生旺盛的求知之门,从而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中职学校的学习之中。

论文作者:李小臻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8

标签:;  ;  ;  ;  ;  ;  ;  ;  

谈谈从初中生到职校生的转变论文_李小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