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宝石一样珍贵的礼物论文_张琴

希望——宝石一样珍贵的礼物论文_张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8)

你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并为之坚定奋斗,不惧任何挫折和困苦,勇敢前行。在未来某一天的清晨醒来,你就会发现它真的如你期待的样子。你正在一点点地靠近它,拥抱它。这是我的人生导语,也是我对我的“孩子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以此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他们是偏远落后山区的大山里的孩子,他们只停留在吃饱穿暖层面的“小大人”,他们是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他们是我最心疼最感动的孩子,他们是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岁月已经走过二十多个春秋,而我从稚嫩无知的孩提时代一路颠簸走到今天,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大学生。我感谢那个偏远落后的山区,正是那一座座巍峨挺拔的大山给予我无穷的力量,让我坚定飞出大山的决心;感谢那片土地,滋养了我淳朴善良、感恩的可贵品质;感谢那贫困、物质极度困乏的年代,让我对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和憧憬;感谢这所有的一切,才有今天的我。远在他方的我,时刻惦记那里的贫瘠的土地,那在贫瘠土地上耕田播种的人儿,那奔跑在泥泞山路上求学的孩子。每每午夜梦回,我记挂着那片土地,那生我养我的土地。正是这样的情怀和牵挂,在大学毕业季,我实现了我牵挂的事,回到那片贫瘠的土地,去看望那些“可爱的人儿”。

希望的起点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光。阳春三月的北方,暖和的阳光,温柔的春风,使人留念不已,甚是静谧的好时光。去年的这是时候,正是我的毕业季,早早完成了论文的定稿,加下来便无事可做,看着一个个同学收拾行囊,装箱打包开始了她们期待已久的毕业旅行,甚至是规划了四年的长途旅行,和恋人、和父母家人、和朋友开始一段美好的心灵旅途。而此时的我,还在沉思中,我该何去何从?独自一人在北方求学的我,孤独而享受着一个人的时光。我思索着.....但心中似乎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我,有一个地方在心中盘旋,就是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贵州。于是便收拾行李出发,经过28个小时的火车硬座,转三次大巴车,一辆破烂的面包车把我拉到了这片我梦回萦绕的地方、我的故乡—贵州省凤冈县土溪镇鱼泉村。南方的春天,显得格外的有力量,万物复苏,百花争奇斗艳,百草丰茂,给人希望和憧憬。十年时光匆匆而过,每一年都是寒假回家过年,停留三四天的时间,来去匆匆,甚至都没有认真的看一眼这里的一切就离开了。十年前那时的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如此痴迷和狂热,我是这里的一份子,深深融进在这片贫瘠的土地而欣然自喜。而现在的我,站在这里,面对这片土地却别有另一番的感悟和深情,亲切和感动。

“母校”的兴衰

我达到后,立即去了我的母校“连山完小”,两个小时的泥泞的山路,才到达矗立在山顶上这孤独的、破旧的建筑物,便是我的母校。鸟语花香,风和日丽,一切都依旧如初,而不同的是校园里少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追逐打闹,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小孩子在树下玩石子。我在来的路上,曾无数次遐想这个时刻,有无数个画面在脑海中浮现,而于此时的场景大相径庭。经过与老师交流,才具体了解到,连山完小已经不是一所完整的小学。目前教师只有三位,一男两女,是村里有点文化的人,由于在家带孩子和无法外出务工才来负责教书,学生一共20个,学前班3个,一年级3个,二年级3个,三年级7个,五年级4个。经过具体了解,我才清楚这些孩子都是特殊原因才留在我的“母校”就读。这里的几个老师告诉我,他们都是贫苦农家的孩子,,基本只能维持温饱的状态,是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基本有爷爷奶奶带大的。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孩子,都跟父母外出,在镇上、或者县城甚是更好的地方接受教育去了,有对于这样的情况,当时的我心里五味杂粮,一是无法接受我的“母校”现在的处境,因为十年前的母校那样鲜活、蓬勃朝气的活力还尽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校园里几百个孩子课间在校园里、走廊上追逐打闹,尽显孩童时代的天真和无忧无虑。虽然那时我们的生活困苦些,除了一天三顿的玉米拌饭、土豆煮稀饭,只有年终时才能吃上梦寐以求的肉,但那时的我们在校园是多么的欢乐,对未来有那么多的期待和憧憬,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教育资源也十分匮乏,一只铅笔,一个小小的练习册都是异常珍贵的,练习册是反复利用,写完用橡皮擦涂掉,进行再次使用,教师是村里的几个有文化的教书先生,是上个世纪村里落魄“贵族”有文化的人。二是这些“坚守”母校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处境,没有父母的陪伴,亲情是培育孩子人性的土壤,缺少母爱是亲情缺失的重要因素,那时的我们,就算贫困,温饱堪忧,可是哟父母的陪伴和照顾,觉得生活依然美丽而快乐。其实,对于这样的处境,我是有些预知的,只是如此落魄的场景,无法接受。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大山的外的世界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亲身经历的变化。而村里则一条通向镇上的公路,把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成功“输送”到江浙等发达的地区,他们做起了建筑工地上的水泥工人、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等,靠付出廉价的劳动力来获得报酬,这便是这群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了。我不去太多深入了解这些原因背景,我只想用我的爱去靠近这些孩字,用我 的能量去激励这些孩子。

那些日子,予你满天繁星

接下来,我便和几位老师便投入到我热爱的教育工作中,我用无限的爱和力量去感化我的“孩子们”。去了解这些孩子,走进他们,理解他们,用真切的来爱去拥抱、感化他们,信任和尊重他们。在为期30天的相处中,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这段美好的时光将是我一生的财富,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懂得感恩,懂得我的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王宇:五年级班长,是4个人的班长的他,自豪而得意,聪明机智帅气的小伙儿,他是留守儿童,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四个姐姐,这是落后地区传统家族观念“养儿防老”,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家人和姐姐们特别受宠他,虽然是宠儿,但没有娇气,反而很男子汉,很懂事,积极带领组织一年级4个孩子一起学习,帮助弱小。但是在学习方面有点小自私,别人做错题,幸灾乐祸的表情甚是可爱,有一次,我带领他们折纸飞机,我告诉他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在纸飞机上,纸飞机分的越高越远,梦想就能越早实现,把对亲人的寄语,纸飞机就会把思念和问候带到父母的身边,他们认真听我讲述,那认真的样子让我感动,让我铭记于心。王宇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别的同学都在认真的折纸飞机,他却托着双巴发呆,我走过去轻声问他,“王宇小朋友,你在想什么呢?能不能跟老师分享一下呀!”我仿佛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才回过神来,“老师,我在想,我要是在我折纸飞机写上老师您读的大学的名字,那那长大以后我是不是就能读大学了,就能和老师您一样优秀了”。我很坚定的告诉他,可以的,一定可以的。我说:“只要你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并为之坚定奋斗,不惧任何挫折和困苦,勇敢前行,你就一定能实现你的梦想,纸飞机也会帮助你,给你飞翔的力量”。我看到他信心满满的样子,对未来胸有成竹,我是幸福的。王宇这些话瞬间温暖了我的心,那一刻我懂得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给人希望和力量。希望是和宝石一样珍贵的东西,使人奋进。生命是有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只要不失希望,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我希望王宇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直心存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王红海:一年级的小男孩,一个写字飘逸,说话的时候总带着稚气未脱的语气,爱笑而腼腆。真正把我吸引住的是他的眼神,羞怯的,期许的,对我这个陌生的老师充满好奇。他家三个孩子,有两个姐姐就读三年级,三姐弟非常懂事,感情很好,我去家访过程中,他们争着干家务,两个姐姐总会什么事都让着最小的弟弟,特别是好吃的,总是想着给弟弟留着,自己舍不得吃,弟弟平时也想着姐姐们,放学路上,相互争书包背,令我感动不已。据我深入了解,他们父母关系异常,母亲是父亲在外地务工结识的外地女孩,回家结婚生下两个姐姐以后,便开始出现家庭矛盾,他们的母亲接受不了家里的生活条件,却始终改变不了生活的现状,于是生下弟弟后便悄悄离家出走,或是去寻求更好的生活方式,亦或是别的原因,从此便再无踪迹。照顾三个孩子的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关键这个嗷嗷待哺的弟弟才出生几个月。父子四人相依为命,这是三个孩子过于懂事成熟的原因。家庭条件简陋地只能维持温饱,她们会每天早早起床为爸爸烧火、做饭、扫地打扫卫生,回家后给爸爸洗衣,平时的生活中还会打理其他琐碎的家务。每当我看到这三个孩子一起上学放学,看到他们离去的背景,我甚至偷偷哭泣,这种很复杂的情感,无处安放。每次他们拿着作业本围绕在我身旁的时候,不停的问问题,或是主动读课文给我听,他们乖巧认真的样子深深印在我的心底。我一个人的时候总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我到底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我一直在寻找着、思索着.....

卢依依:三年级的学习委员,长着漂亮的尖尖的小虎牙,笑起来很可爱的女孩,她看起来瘦弱,但在我眼中却是一个大姐姐的形象,爸妈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次,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已经年过七十,行动不便,眼睛也不看不清楚。每天早上她就带着一个学前班的双胞胎弟弟走两个小时来到学校,她细心,照顾弟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处理弟弟的矛盾也得心应手,当弟弟们因争执某一样东西而大打出手时,她两边跟弟弟各自说几句话后,弟弟们便不闹,总是把属于自己的一份给弟弟们,从来不舍下任何一个。她的另外一个非常优秀的特点,那就是对学习的执着,她勤奋好问、刻苦好学,不求甚解。她总会追着问作业,就算让她课间休息一下她都不愿意,她说,放学回家,这些不会的题便没有机会问老师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满是心疼。当我每每经过她家旁边的那条路回家时,总能看见在路边石块上那个趴着做作业的女孩,那就是她。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会驻足。

还有很多感动的瞬间,还有很多“可爱”的人儿。都留在了我的记忆最深处。

每每孩子用我的手机与他们的父母通话时,最后的一句话永远都是“孩子,在家乖乖的,要认真上学,听老师的话,爸妈过年回家,给你买新衣服啊”!多么心酸而无奈的话。山区爸妈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时隔不知多久电话里的几句句关怀的话语,大部分的父爱和母爱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只属于教科书上,而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但这些孩子又是那么的容易满足,又是那么的懂事,为了能够不像爷爷奶奶一样生于大山又沉眠于大山,他们带着希望,带着寄托,带着期许,清晨六点起,翻山越岭,爬山涉水的来到的学校,破旧而脏乱的教室学习,坐在破旧的桌凳子上,拿着快写到头的铅笔,写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脸上庄严而认真。在他们心里,学习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这是他们飞出大山的唯一途径。

在二十多天的相处里,我们从陌生到相知,孩子们从开始沉默寡言,不愿意和我说话,逃避与我的面对面交流,到遇事找老师,一起玩一起闹,孩子们天真烂漫,大声闹肆无忌惮的笑,那笑脸那无忧的表情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老师,这话送给你,孩子们摘来一朵山上的花,开心的跑过来”;“同学,来,把书包给老师背吧!”,“不,老师,书包挺重的,我自己来”,山间的小路上,这些属于我和孩子们的故事,每次回想起来,就像一碗汤,每次都品尝出不一样的味道,但都值得回味一生,愿每个孩子都安好,快乐健康的成长,带着梦想跨越大山,实现童年对大山外无数个夜里的幻想。

对未来充满希望,勇敢前行,拥抱希望,美好的明天就会拥抱我们。这是最后离开时送给孩子们的话。也是我对他们的希望。人生总有别离,愿下次相逢,将是最好的我们。愿我的“孩子们”像芦苇一样坚韧,像芦苇一样坚挺。芦苇不是树,却有了树的坚强和厚道;芦苇不是竹子,却有着竹子的抱负和伟岸。愿我们都是风中的芦苇。

论文作者:张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希望——宝石一样珍贵的礼物论文_张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