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超滤法处理刺五加提取液及丹参水解反应的研究

絮凝超滤法处理刺五加提取液及丹参水解反应的研究

张业旺[1]2000年在《絮凝超滤法处理刺五加提取液及丹参水解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壳聚糖絮凝法对刺五加提取液进行预处理,考察了药液pH值、体系温度、絮凝剂加入量、浓缩倍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找出了最佳的絮凝条件。发现pH值影响最大,然后是温度和絮凝剂加入量,同时跟酒精沉降做了比较,认为壳聚糖絮凝沉降可以取代醇沉,具有经济效益比较高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用聚砜中空纤维膜对絮凝后的药液进一步进行处理,研究了操作压力、膜面流速、药液浓度、温度等操作条件对超滤的影响。超滤能有效除去药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同时较好地保留小分子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采用较高的操作压力和保留液循环量,适宜的料液浓度和温度会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还对膜的清洗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对丹参提取过程中的水解反应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水解产物丹参素的含量的变化,解释了丹参中丹参酚酸类的水解反应。在提取和加热水解过程中,总酚酸的含量是基本不变的,建议丹参药物提取过程和药物制剂中采用控制水解程度的方法制成有效的剂型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姜翠莲[2]2007年在《清开灵注射液膜分离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超滤膜分离是利用膜的筛分原理将溶液中大小分子分离的技术。中药注射剂提取精制的目的是保留小分子有效成分,去除大分子杂质和热原,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本文以清开灵注射液为研究对象,将超滤技术应用于中药注射液的精制和除热原,以取代醇沉除杂质和活性炭除热原,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节约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方法】清开灵注射液原生产工艺是黄芩苷、猪去氧胆酸和胆酸以较纯的提取物直接入药,水牛角、珍珠母、板兰根、栀子、金银花等五味药材分别提取精制后以提取液形式入药,经六混醇沉、八混、活性炭脱色等制剂过程形成最终产品。本文通过对清开灵注射液生产过程每一步需要除去的杂质和保留的有效成分的分析,明确了膜分离工艺流程,确定适宜的膜材料、膜孔径和膜组件型式,建立二级膜过滤方式,将超滤膜分离技术用于六混精制和除热原单元操作,并对超滤产品的质量和药效进行评价。1.超滤用于六混精制过程:①采用膜孔径为50KD、100KD和150KD的聚丙烯腈超滤膜对六混液进行超滤,探讨膜孔径和操作压力对产品指标成分总氮、栀子苷、胆酸等的转移率、固含量降低率以及膜通量的影响,比较超滤前后组份的变化,确定六混超滤工艺最佳条件。②以膜通量恢复率为指标,选用化学清洗剂氢氧化钠、次氯酸钠,以不同的清洗方式清洗超滤膜,确定膜污染后清洗的最佳工艺。2.超滤用于除热原过程:①采用鲎试剂法评价不同截留精度的膜去除细菌内毒素的效果,选择确定30KD聚砜共混膜用于清开灵注射液除热原。用选定的膜超滤含有热原的清开灵注射液八混液,以家兔法检测热原,验证超滤膜的除热原效果。②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平均膜通量和有效成分黄芩苷为指标,建立除热原膜分离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试验。为防止浓差极化现象,提高超滤效率,进一步探讨了压差与膜通量的关系。③以膜通量恢复率和细菌内毒素为指标,对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不同清洗方式去除细菌内毒素效果进行考察,确定除热原膜最佳清洗工艺。3.对膜分离工艺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①对清开灵注射液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指标总氮、胆酸、黄芩苷、栀子苷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氯原酸含量,建立了成品中板兰根的活性成分鸟苷和腺苷的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②建立清开灵注射液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清开灵原工艺产品建立对照指纹图谱,对超滤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③按药典方法对蛋白质、鞣质、树脂、草酸盐和钾离子等有关物质进行检查,考察超滤除杂质效果。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用Bradford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超滤产品中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的可行性,为进一步评价超滤除大分子蛋白质效果提供依据。4.对膜分离工艺产品的药效进行评价:选择清开灵注射液解热、抗炎等主要药效学指标,与现行工艺产品进行比较。①观察不同剂量的两种工艺产品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家兔体温升高的抑制作用。②观察不同剂量的两种工艺产品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急性炎症影响,以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影响。【结果】1.超滤用于六混精制过程:①选用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超滤膜,孔径50KD,在压力0.10MPa条件下,膜平均通量174L·m~(-2)·h~(-1),有效成分转移率分别为:总氮99.36%,胆酸99.99%,栀子苷98.62%;固含量降低率0.80%。②采用0.2%氢氧化钠或次氯酸钠溶液反清洗30min,可使膜通量恢复率达98%以上。2.超滤用于除热原过程:①10KD、30KD和50KD的聚砜共混超滤膜均能去除细菌内毒素,其中10KD和30KD的膜去除细菌内毒素效果肯定。30KD聚砜共混膜去除清开灵注射液中热原效果肯定。②优化工艺参数:在压力0.10~0.14MPa范围内,泵转速为250转/分、药液温度为40℃时,超滤通量最大,生产效率最高。③膜清洗采用2%NaOH溶液浸泡后循环清洗45min效果较好。3.对超滤产品的质量评价结果:①超滤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均在合格范围内,与原工艺产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超滤产品与原工艺产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好,R=0.992~0.999。③有关物质检查结果显示,超滤能有效去除蛋白质、鞣质、树脂、草酸盐和钾离子等杂质。④热原检查和异常毒性检查均合格。4.对膜分离工艺产品的药效学评价结果:①超滤工艺制备的清开灵注射液与模型组比较,对由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有显著抑制作用;②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和棉球肉芽肿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超滤工艺比原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更强的解热抗炎作用。5.膜分离工艺经济效益提高:①按年产量2000万支,每支10mL计算,每年节约乙醇投入近200万元。②工序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至2天,缩短了5天。【结论】本文确定了超滤技术应用于清开灵注射液生产的环节点,建立了筛选膜的方法,通过比较超滤工艺和原工艺产品的质量、药效和经济效益,确定了超滤技术用于清开灵注射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安晓娇[3]2006年在《中药提取液选择性絮凝除杂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絮凝技术用于中药提取液的除杂及澄清,与醇提技术相比,显示出了明显的优越性。但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絮凝剂在絮凝杂质的同时往往也将有用成分去除,提高絮凝的选择性将成为絮凝领域的新课题。本文即通过对两大类五种絮凝剂絮凝山茱萸水提液与黄芪水提液,去除药液中的鞣质,保留其各自有效成分来研究絮凝剂的选择性,进而研究影响絮凝剂选择性的因素。本文中首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各种絮凝剂在不同药液中的最佳选择性絮凝工艺条件,接着按正交实验最优条件展开,研究了絮凝剂用量,搅拌速度,温度对絮凝选择性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絮凝剂对同一种药液以及同一种絮凝剂对不同药液的絮凝情况,研究其选择性机理,以及影响选择性絮凝的因素。在研究中发现,壳聚糖絮凝剂在山茱萸水提液中,鞣质去除率为90.66%,马钱苷的保留率为98.87%,选择性良好;在黄芪水提液中,由于对黄芪皂苷中的黄芪皂苷Ⅷ及大豆皂苷发生絮凝,使得壳聚糖在黄芪水提液中黄芪总皂苷损失较大,选择性较差,最佳工艺时,黄芪总皂苷保留率为88.39%,鞣质去除率为97.46%。壳聚糖盐酸盐絮凝山茱萸水提液时,絮凝剂中的盐酸基团,增加了絮凝剂的水溶性,但是由于盐酸基团抑制了鞣质的电离,使得絮凝剂用量较壳聚糖用量大时才选择性较好,最佳工艺条件时需1mg絮凝剂/ml药液,壳聚糖为0.5mg/ml药液。三元共聚物中引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基团,可与药液中鞣质形成不溶性的盐,而不与有效成分反应,较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鞣质的选择性增强。两性聚丙烯酰胺在山茱萸水提液及黄芪水提液中选择性较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三元共聚物好。同时起始浊度较大的山茱萸药液,悬浮物含量高不利于絮凝选择性的发挥。黄芪药液中的黄芪皂苷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使得加入其中的絮凝剂能更好的发挥选择絮凝作用,絮凝剂对鞣质去除率较山茱萸药液中高。

刘德芳[4]2005年在《天然药物有效部位提取及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能够为大家提供方便的手段,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检索方法,收集常用的天然药物,将其基本信息和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鉴定方法、分离提取常用方法等总结于该数据库中,有利于各医药研究机构及医药专家检索查询中药的有效成分、结构、提取分离方法等信息。本研究应用VisualC++及VisualBasic语言混合编程开发了天然药物的分离提取及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中文窗口界面,可运行在Win98及Win2000平台上,PC机可选CPUPentiumII366MHz、内存128MB以上配置。本系统收集了五大类常用中药有效成分,分别为:黄酮、生物碱、萜类、蒽菎类、皂甙类:先对每一大类分成小类,阐述其生物活性,罗列出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将其基本信息和有效成分、鉴定方法、分离提取常用方法等总结于该数据库中。本数据库有两大模块即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数据查询有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两种方式。模糊查询系统,使查询时间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而精确查询适用于准确知道该物质中文名或英文名或结构式。数据更新可以及时增加、删除、修改相应数据,使该数据库内容更加翔实、广泛、充足和准确。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可以对不同植物中含有的相同成分,及复方中多个成分进行比对,找到其药理作用的异同,另一方面,作为新药开发的先导化合物,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也得以揭示;对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中英文名称、结构、药理、提取分离、鉴定等信息通过查询大量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使相关工作者能得到有益启示。

孙照[5]2007年在《防止中药胶囊剂吸潮辅料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硬胶囊剂为临床常用的剂型,易出现吸潮、流动性差、难崩解等常见问题。中药胶囊剂的吸潮问题是一直困扰中药制剂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辅料是除药物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是生产药物制剂的必备材料。它可以左右药物的稳定性,药效发挥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等。对中药硬胶囊剂辅料的研究与开发,必将加速中药制剂现代化进程。本课题对17种辅料的防潮性能进行了考察,并探讨直接试验设计技术(Direct Experimental Design简称DED)和星点设计技术在中药胶囊剂防潮辅料配比中的应用。本论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综述共有三篇。综述一介绍了中药固体制剂防潮研究概况,综述二介绍了中药胶囊剂防潮的技术和辅料研究概况,综述三介绍了中药胶囊剂药用辅料研究概况。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部分,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对预选的13种稀释剂、4种润滑剂采用恒温恒湿的方法,绘制辅料在温度40℃,相对湿度70%下的吸湿曲线,观察辅料自身的吸潮情况,进行吸湿率和流动性测定,优选出有防潮作用的稀释剂。考察了十七种辅料在两种胶囊剂中的防潮作用,绘制了两种胶囊内容物添加不同比例的辅料在温度40℃,相对湿度70%下的吸湿曲线,并对其进行多指标的评价,初步筛选适合两种胶囊的不同辅料。2选取两种类型的胶囊剂,用直接试验设计法设计方案,分别考察添加辅料总比例为10%、30%、50%时胶囊剂内容物制粒、不制粒,装胶囊、不装胶囊的吸潮情况,绘制了两种胶囊内容物添加不同比例,不同配比的辅料在温度40℃,相对湿度70%下的吸湿曲线,并对其进行多指标的评价,优选出防潮辅料之间的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配比的辅料可以降低胶囊的吸湿率,胶囊内容物不结块,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并使水分测定可达到7%。3用星点设计法选择胶囊剂防潮辅料配比,选取两种类型的胶囊剂,用星点设计法设计方案,分别考察添加辅料总比例为10%、30%、50%时胶囊剂内容物制粒、不制粒,装胶囊、不装胶囊的吸潮情况,优选出防潮辅料之间的最佳配比。

参考文献:

[1]. 絮凝超滤法处理刺五加提取液及丹参水解反应的研究[D]. 张业旺.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2]. 清开灵注射液膜分离技术应用研究[D]. 姜翠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3]. 中药提取液选择性絮凝除杂机理研究[D]. 安晓娇. 天津大学. 2006

[4]. 天然药物有效部位提取及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研究[D]. 刘德芳. 重庆大学. 2005

[5]. 防止中药胶囊剂吸潮辅料的应用研究[D]. 孙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絮凝超滤法处理刺五加提取液及丹参水解反应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