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孙佳轩

地铁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孙佳轩

(中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110013)

摘要:地下连续墙围护技术是较为常见的保障地铁深基坑稳定性的技术,在实践中其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本文选取某一深基坑工程作为案例切入点,分析其中地下连续墙的关键施工技术,力求为专业人员在提高施工精度、保障工程稳定性的基础上,优化工作效率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地铁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技术

地铁深基坑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且与地面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其连续墙围护结构的施工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性,保障各个步骤的精确性与稳定程度。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一步骤不符合规定程序,或是所用的材料状态不能满足前定的标准要求,就必须停止施工进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从而确保施工全程的高质量。

1 案例工程的基本概况

本文选取某一地铁站点的深基坑工程为案例,该深基坑工程的基本设计方法采用了“明挖顺做”的原则,该站点工程位于某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周边地理环境相对稳定,水质状况良好,因此,在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协商沟通下,初步拟定了基本方案,即以连续墙围护结构为主要保护结构,同时也充当地下室外墙的基本功能,墙体厚度初步设计为1250毫米,采用标准直径为609毫米的配套钢管。在设计过程中,将该工程初步分为两段建设,即标准段和端头井段,这两个不同区段在墙体深度上存在明显区别,标准段开挖深度设计为14.3米,端头井处则设计为16.1米,其对应的地下连续墙深度则分别为28米与30米。在地下连续墙的内部幅度划分中,每一幅墙体长度范围控制在4.5-6米之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其采用的布置形式主要包括L型、Z型和一字型,依据不同分段进行针对性的配置。施工全程需要依托合理的精密仪器实时监控与检测地下基坑的变形状况,保障施工过程的稳定。

2 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工艺

案例工程连续墙的施工工序划分为依次进行的几个过程,即完成导墙修筑、制备泥浆、开挖槽段、制备并完成相应钢筋笼的吊装、完成浇筑。

2.1 导墙施工

导墙施工是地下连续墙的起始阶段,其主要通过控制平面的位置、阻挡土质进入、引导正确的垂直方向等形式,保障后续施工的精确性,为后续施工提供直观参考。通常来说,导墙施工应该始于连续墙轴线的两侧,本案例的施工方式也是如此。尤其要注意的是,地下连续墙开挖槽段的施工必须要依托导墙修筑的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土质的稳定,如果忽略这一步骤或是混乱工序,将难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牢固性。一般来说,导墙施工前应当提前做好该区段土地的平整工作,后续通过测量、挖槽、混凝土浇筑等一系列过程,初步完成导墙修筑。必须注意的是,在修筑导墙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基底部分与所在土面的紧密结合,从而避免因土质疏松而造成的泥浆渗漏。由于分段施工的特点,因此在各个独立区段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数据参数,预留出合理的衔接区域,用于通过钢筋连接各导墙。

2.2 泥浆的制备与应用

泥浆的合理配制是整个连续墙施工的材料基础,案例工程泥浆的制备原料主要为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纯碱、膨润土以及水,在实践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合理设定各原料的比例。对于已经完成配置的泥浆,不能将其露天放置,以防止其变化为干燥状态,影响实用价值,应当及时将其存储在独立的泥浆池中,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通常采用半埋式的泥浆池。为了保障泥浆的合理状态,应当配套以科学的循环系统,通过泥浆泵与软管完成泥浆的保护。由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环境较为复杂,且与地上作业环境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泥浆与地下沙土、水源等外在因素接触较多,很容易使得其掺杂杂质,如果超过一定的标准,则不能继续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通过半埋式的循环系统,要严格控制循环程序,一旦泥浆经过一次循环使用的过程之后,就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与净化处理,分解出掺杂在其中的各类杂质,最大程度提高其纯净度,以保障循环使用率的提高,降低原材料成本。地下连续墙施工对于护壁泥浆的稳固结构要求较高,因此,往往单一的分离与提纯不能满足其实际使用需求,且会影响施工地连墙的整体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护壁过程,会使得泥浆暴露在复杂环境中,与相应的杂质来源接触机会就更大,既会使得原料中主要成分比例降低,也会使得大量的有害离子掺杂进去,与原料产生化学反应,造成泥浆结构的变化。因此,要想切实保障泥浆质量,就必须在分离工序完成之后,再采用再生处理的手段对其形成补充,以确保泥浆的基本状态符合规定的标准参数,在实现循环利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好护壁泥浆的设计功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复杂环境对于泥浆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将检测工作常态化,一旦发现不符合性能标准的泥浆,应当及时将其分离出来,按照净化程序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2.3 开挖槽段

开挖槽段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基本方式,这一过程对于机械化水平的要求较高,需要配置技术先进、适应性强的大型机械,案例工程主要采用了KH180履带式起重机进行槽段的挖掘工作,辅之以配套的抓斗和挖掘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已经初步完成了护壁泥浆的施工,此时槽段表面较为脆弱,为了防止对护壁泥浆结构的破坏,应当注意工序的渐进性。一般来说,在进入导墙入口后,抓斗应当逐步推进,工作力度应当较为轻缓,将对泥浆的冲击作用降到最小,防止因护壁泥浆的破坏而造成的整个导墙破坏。在正式挖掘土层的过程中,钢索要保持高度的垂直紧绷状态,以较高的垂直度为精密度的实现打下基础。在开挖槽段的过程中,应当利用好侧斜仪器把握整体机械的运转状态,一旦发现斜度超出预定标准,就要及时停止深入施工,直至将其调整到合理的范围之内,以避免意外状况的发生。最后,特别要注意的是,为了降低外界因素对槽段施工的干扰,当每一部分槽段施工完成、并在测算后符合合格标准之后,就应当立即指挥挖槽机械开出施工区域。

2.4 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吊装与槽段开挖在器械选用上具有一致性,仍然需要依托于重型起重机,在施工过程中,这两个环节可以完成有效衔接,减少大型机械的运输损耗。在开始吊装工作时,应保持钢筋笼处于标准的水平状态,运用主副吊钩开展同步作业,当离预设高度较近时,应当提前预留时间,适当放缓吊装的强度,缓慢放松副吊钩、继续稳定提高主吊钩高度,实现钢筋笼由水平到垂直状态的平稳转变,在这一状态转变完成之后,就可以卸下副吊钩,依照操作标准设置的定点位置完成钢筋笼对槽的定点投放。如何确定吊点位置、选择何种起吊方式是钢筋笼吊装工序中的重难点问题,如果不能根据施工实际,选择了不合理的吊点或起吊方式,那么会对钢筋笼的形态造成较大的破坏性变形,且这种变形往往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在实践中要注意的是,要严厉杜绝元件在地面上的拖拉情况,避免钢筋笼形态受损,同时在高度机械化的状态下,为了保障钢筋笼的基本质量和工作精度,应当适当引入人工工作作为补充,通过人力牵引拽引绳,确保在高空环境中钢筋孔能保持设定状态。

3 结束语

综上,文章以案例工程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地铁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施工的重点工序,探究了其中的主要工序与重难点问题,正视了地下连续墙建设环境的复杂性,提出了严格控制工序、保障施工精度、优化成本投入的相关策略。同时,具体的实践应用仍然需要专业人员在项目中统筹探索,力求提高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效率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江天堑.城市地铁深基坑穿越临江断裂带涌水治理关键技术[J].中国标准化,2019(02):16-18.

[2]王江荣,梁永平,赵振学.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J].工程质量,2019,37(01):54-58+64.

[3]吴超.软土路段地铁车站半盖挖深基坑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1):216-218.

论文作者:孙佳轩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地铁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孙佳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