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_管理会计论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_管理会计论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建设若干理论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两个基础理论问题

以发达金融市场为依托建立独立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必须首先澄清两个基础理论问题。

(一)金融市场、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的共生互动性

企业财务管理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不能离开社会经济环境这个大前提。当然,社会经济环境所涵盖的范围极广,但就其主体而言,我认为金融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这两个因素最为重要。就企业的组织形式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最早形成的都是独资企业,随后才是合伙企业,最后才是现代公司制度,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与通过何种方式筹集资本这个问题密切相关。从某个侧面说,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轨迹是一种“资金拉动”型的路径。从历史上看,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化,特别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与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相辅相成的。金融市场把许多“契约关系”联结在现代公司这一“连接点”上。现代公司制度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金融资产,使得企业筹资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从而促进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没有现代公司制度和金融市场,就没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反过来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促进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繁荣。这就是现代公司制度、金融市场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共生互动性,它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基石。[①]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以“财务本质及其体现的经济关系”为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阐述财务的概念、财务管理的对象、原则、任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从企业财务管理学科建设和完善的角度看,它只能解决财务管理学科的现象,而不能解决为什么要进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等根本性的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指南,也是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之始终。因此,它是企业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

学术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利润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和企业价值最大化(Wealth Max-imization)。从传统的观念来看,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准就是利润。19世纪初,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当时,企业组织形式大多是独资企业,业主的唯一目标就是增加个人的财富,可以通过利润最大化这个目标来满足。然而,从现代公司制度来看,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既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又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容易出现短期行为。

以金融市场为主导和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主体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人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到追求综合程度更高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前提下,使得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进而使股东财富最大化。

现代金融市场的功能在于将资本从资本的所有者手中,按照一定的法则分配到资本使用者的手中。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资本总是流向报酬较高的企业;在报酬相同的情况下,资本则流向风险较小的企业。由此可见,在发达金融市场上,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资本的流向,引导着各个资本所有者将资本投向报酬高、风险低的企业。从整个社会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社会财富也会最大限度地增加。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社会都是有利的。在现代公司制度下,资本的所有者将其资本投资于股票上,其本人就是股东,而其财产就体现在股票这种虚拟资本上。值得注意的是:股东之财产价值并不是股票的票面价值,而是股票的市场价格。因此,在现代公司制度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可以进一步演化成为股票市场价格最大化。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之始终。因此,以它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体现了现代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特征。

二、企业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相关理论问题

要建立独立的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必须澄清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与邻近学科如会计学科、财政学科及管理会计学科的关系。

(一)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通常简称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这在我国理论界曾经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主要有几种不同的认识:(1)独立论。认为财务与会计之间虽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彼此是互相独立的,财务与会计是两个不同的独立学科。(2)大财务论。认为财务包含会计,会计工作是财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计学科包含在财务学科之中。(3)大会计论。认为会计包含财务,财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财务学科包含在会计学科之中。(4)会计管理活动论。将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论争转化为财务与会计管理关系之争,认为“作为理财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它与会计管理是一个意思。[②]

我认为,我国会计学界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只是片面地、孤立地从当时我国存在的财务与会计学科现状,就事论事讨论财务与会计关系,而没有联系财务管理学科与会计学科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忽略了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企业财务管理共生互动性。我的结论是:财务管理科学与会计科学分别是两个不同的独立学科,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然而,它们的关系又十分密切。目前会计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反映了理财过程(财务管理)与理财结果(会计),财务与会计沟通的桥梁。如果我们把会计对象看成是现金流动,那么,财务与会计关系就是:会计反映现金流动,而财务则是改造现金流动。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就如同化装师与摄影师的关系。[③]

(二)企业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有的学者认为:“管理会计学实际上应是财务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具体可称为财务决策学和财务控制学,而不是管理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可不必单独成科”。[④]“从我国情况看,引入西方管理会计之前,虽然人们对财务与会计的关系未能达成共识,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在内容上仍是经纬分明的,恰是在引入西方管理会计之后,二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既是这样,不能不让人对管理会计单独成科的科学性表示怀疑。”[⑤]上述观点的共同点就是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难以区分,管理会计不应单独成科。对此,实不敢苟同。

我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它为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管理服务,但不是管理本身。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一方面表现为科学的门类愈分愈细,越来越趋向专门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多种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一定的衔接点上相互融合。会计科学也是如此,其发展也表现出分化与融合的辩证统一。现代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标志着会计科学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现代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没有改变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基本性质,而且它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系统”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对于现代管理会计,已经不能从传统的原始意义上的‘会计’去理解它了,它具有很大的综合性,表现为多种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许多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等都已在管理会计中成功地应用着,使它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⑥]现代管理会计的产生以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必须对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进行重新认识,不能再用传统的、原始意义上的“会计”基本特征来理解现代会计。对此,葛家澍先生认为现代管理会计的出现,使“已有五百年发展史的现代会计,似乎成了一门新兴科学。由于这一系列变化,对会计的基本认识,例如会计的对象、职能、性质甚至会计的定义,人们都觉得有重新探讨和研究的必要。”[⑦]余绪缨先生认为:“会计学是一门专门的知识领域,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着重研究如何科学地组织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使之更好地发挥其管理咨询作用的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围绕会计诸范畴,着重研究如何对会计信息科学地进行汇集、加工、分析、比较和反馈,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⑧]如果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科学可以看成是信息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上述分析,我的结论是:第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无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层次上还是内容上有什么差异,它们都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则是财务管理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是两个不同学科体系的交叉关系。管理会计是作为会计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而存在的,而财务管理则作为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而存在,它们各自适应不同的需要而独立成科。它们即使在内容上有交叉,那也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第二,如果说反映是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的话,管理会计不过是财务会计反映职能的直接延伸。从本质上说,它还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现金流量,那么,管理会计侧重于现金流量信息而不是现金流量本身。它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处理,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其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罢了。如果说财务管理的对象也是现金流量的话,那么,财务管理侧重于现金流量本身(通俗地说,财务管理是一种现金流量的安排),而不是现金流量信息。这就是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之所在。第三,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它必然与许多学科如现代管理科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科学等存在密切的关系。作为边缘学科,管理会计立足于“为我所用”,应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但其意并不在这些理论和方法本身,而是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更好地对财务会计所生成、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改制和延伸。总之,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与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矛盾。

(三)企业财务管理与财政学的关系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财政学界把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学科视为社会主义财政学科体系的基础环节。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只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单位,企业没有自主权,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制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由国家财政拨入,企业实现的利润也如数上缴国家财政,甚至连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也要上缴国家财政,企业如果发生亏损自然也由国家财政弥补。在这种“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只不过是国家财政与企业之间的出纳,根本不存在独立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社会主义财政学理论认为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这样,在当时那种特定的环境下,国家财政的这种分配关系囊括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学科体系来说,把企业财务管理学科视为财政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无可厚非。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单位,而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此时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显然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国有企业,无论是进行股份制改造还是实行税利分流,企业与国家的关系都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企业与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国家之间的投资关系;其二,企业与作为社会行政管理者的国家之间的纳税关系。很显然,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纳税关系不是国有企业独有的关系,任何设立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都存在这种关系,而企业与国家之间的投资关系也与过去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政资金分配关系在性质上截然不同。企业与国家之间的投资关系表现为利润分配的关系,它具有经济性和增值性的特征。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任何财政分配的的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因此,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如果再把企业财务管理学科看成是财政学科体系的基础环节,就缺乏应有的科学依据。

三、重新构造企业财务管理学科的结构体系

如果以金融市场、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的共生互动性作为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就其基本框架而言,主要包括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两大部分。至于股利(利润)分配及相应的股利(利润)分配政策,我认为那不过是筹资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股利(利润)分配政策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内部筹资决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上述论证成立的话,那么,现代企业面向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如何进行科学的筹资、投资决策,如何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来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如何正确估量和尽量减少投资风险等等,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财务管理学的重要课题。这些重要课题体现在企业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之中。

第一,筹资管理。面对发达的金融市场,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可以从不同的来源,通过不同方式来筹集。而各种资金来源、不同筹集方式筹集的资金,其成本、使用时间、抵押条款及其附加条件和风险自然各不相同。为此,企业的筹资管理实际上就是要在进行科学的筹资决策,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并对筹资效益、筹资成本(即资金成本)与相关风险进行必要的权衡,以资本结构理论为指导,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优化资金结构。具体地说,企业筹资管理应包括:(1)预测企业的资金需要量;(2)规划企业的资金来源;(3)拟定筹资方案,确定相应的股利(利润)分配政策;(4)确定企业的资金成本与最佳资金结构等内容。

第二,投资管理。企业筹资的目的在于应用资金即用资。这里的用资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投资。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投资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一般认为凡是把资金投入到将来能获利的生产经营中去,都称为投资。投资按其目的可以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其结果表现为企业的资金占用。因此,投资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营运资金管理两个组成部分。同样地,投资管理也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必要的权衡。具体地说,企业投资管理应包括:(1)选择投资方式(生产性资产投资还是金融性资产投资);(2)评价企业的投资方案;(3)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4)营运资金管理等内容。

当然,筹资管理与投资管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而言,筹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起点,企业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就有可能寻找到有利的投资机会,获取盈利,也可将较多的股利(利润)分配给股东(投资者)。反之,如果筹资成本较高,资金来源有限,就限制了企业的投资机会和企业股利(利润)分配的数额。同样地,投资也会影响筹资和股利(利润)分配。如果企业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较多,企业就必须筹集较多的资金,发放(分配)较少的股利(利润);反之,如果企业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较少,筹资也就不那么重要,同时,发放(分配)股利(利润)的数额相对就较多。总之,企业财务管理应该包括上述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它们都是通过影响企业的风险与收益来影响企业整体价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就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做适当的平衡,从而使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⑨]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当然,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企业财务管理学科的结构还应该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目标、环境、方法、基本观念(如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与收益对等观念)和基本原则等基础理论。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财务管理学论著都包含成本、收入及利润管理等内容,而上述所构造的企业财务管理学科的结构体系却不包括这些内容。这是因为财务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企业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安排。成本显然与现金流出量不是一回事。有些转帐摊销费用属于成本的范畴,但却不是现金流出量的范畴,它们的关系就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关系。同样收入和利润与现金流入量也不是一回事。收入和利润不过是会计权责发生制的结果,企业有收入乃至利润并不意味着就有现金流入量,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安排,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包含了成本、收入及利润管理的内容。因此,我们不应再将这些内容纳入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否则,将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逻辑混乱。

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包括的内容也相当广泛。这里的论述不可能面面俱到,仅是个人的肤浅认识,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指正。

注释:

[①][③]参见胡玉明:《论资本成本会计》,《厦门大学会计系博士学位论文》1995年10月。胡玉明:《试论现代公司制度、金融市场与企业理财和会计的共生性》,《会计研究》1996年第4期。

[②]阎达五、陈亚民:《发展会计理论,振兴会计事业——“会计管理活动论”10年回顾》,《会计研究》1989年第6期。

[④]何得伟、何南:《试探管理会计学学科属性》,《广东财会》1989年第3期。

[⑤]李心合:《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新论》,《财经科学》1995年第1期。

[⑥]余绪缨:《当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其有关问题的分析》,《财会探索》1987年第1期。

[⑦]葛家澍:《马克思簿记理论与现代会计》,《中国经济问题》1983年增刊。

[⑧]余绪缨:《要从发展的观点,看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中国经济问题》1980年第5期。

[⑨]Haim Levy and Marshall Sarnat:《Capit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Decision》,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6),PP.432-434。在文献上,还有与之名异实同的表述如“普通股每股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所有者权益总价值最大化”等。Haim Levy和Marshall Sarnat用数学证明了它们的实质都一样。

标签:;  ;  ;  ;  ;  ;  ;  ;  ;  ;  ;  ;  ;  ;  ;  ;  ;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_管理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