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竞争与就业准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调查报告_显著性检验论文

适应竞争现实,做好就业准备——关于大学生职业设计的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研报告论文,现实论文,竞争论文,大学生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导言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除经济发展状况、就业环境、就业体制、人事制度等外在的客观因素外,大学生个体的择业观念、职业设计、就业准备等因素也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注:雪亭“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访人民大学马俊杰研究员”《中国大学生就业》1999创刊号,P22)。 大学生的职业设计问题既包括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观念研究,也必然涉及就业准备、对就业有影响的因素等操作分析。为了实证性地研究大学生职业设计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所于去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对99届已确定工作单位的260位本科毕业生作了关于大学生职业设计的问卷调查, 并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长期、大规模的个案访谈。中国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会、经济和管理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因此该调研报告的结论可能更适合该类院校。

研究方案

(一)研究假设

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官本位”观念(注: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P63—72 )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逐渐淡化。其次,新一代大学生的个体意识逐渐加强,更加关注经济待遇和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个体价值出现了多元化,并非一定要由经济待遇来体现。第三,就业准备充分的大学生择业相对容易;性格、对竞争的适应程度、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等因素对就业准备都有较大影响。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以中国人民大学99届已确定工作单位的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多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具体做法为:以各系院名单为抽样框,随机抽取14个系院,系院中若有多个专业则随机各抽取1 个专业;最后以抽中的各班已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为抽样框,再各随机抽取10-30名毕业生。这样,共抽取了14个系院、99届已确定工作单位的本科毕业生260名构成了本次调查的样本。实际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为78.84%;取置信度为95%;忽略前几个阶段的抽样误差, 最后阶段的实际抽样误差为6.84 %; 统计分析使用Spss 8.0 For Windows版软件包。

调查结果

一、关于大学生职业设计的观念研究

(一)传统的“官本位”观念的影响及其根源分析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观念在大学生中仍有一定的影响.从本次调查中对“您联系工作的第一选择”问题项的回答就可窥豹一斑:51人首选政府机关,占24.9%;48人首选事业机关,占23.6%;46人首选外企,占22.4%;32人首选国有企业,占15.6%;12人首选民营企业,占5.9%.性别差异对择业第一选择的影响并不大。

为了进一步研究“官本位”观念的存在根源,问卷调查运用了“官本位”倾向指数(为李克特量表),包括“政府机关是就业首选”、“寒窗十多年,就为一朝能当官”等问题,见表1.1

表1.1 “官本位”观念的存在根源

"官本位"倾向指数

Eta

F检验Peason's r Sig

家人的农村生活过的人数 - -

0.144*

0.040

父母的愿望

0.708

通过 - -

对政府人员社会地位的评价 0.670

通过 -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调研表明:家人(仅指父母、兄弟和姐妹)曾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数与大学生“官本位”倾向指数成正相关;父母希望子女去政府机关工作的愿望与大学生“官本位”倾向指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708, 高度相关,量化后作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为正相关,并且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家人曾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数,尤其是父母的愿望成为“官本位”观念得以存在、传承的重要外在影响。从大学生的个人内部导找原因,表1.1 显示:大学生对政府人员社会地位的评价与其“官本位”倾向指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67,量化后作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为正向中度相关,也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在95%的置信水平上,政府机关人员特殊的社会地位成为大学生“官本位”倾向的重要内在根源。

(二)大学生对经济待遇的看法及分析

新一代大学生一方面在受传统“官本位”观念的辐射,另一方面有其对经济待遇全新的看法.在对于问题项“我首先选择经济发达、 生活水平高地区的单位”的回答中,不同意的仅25人,占12.3%;中立的39人,占19.1%;而同意的多达140人,占68.6%。 在对于问题项“如果单位待遇好,专业不对口并不重要”的回答中,不同意的46人,占22.8%;中立的65人,占32.2%;而同意的多达91人,占45.1%。

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对经济待遇看法的因素,问卷调查运用了大学生经济待遇偏好指数(为李克特量表),包括“我首先选择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地区的单位”、“个人能力高低只能用收入来衡量”、“收入高低最重要”等问题,见表1.2

表1.2 影响大学生经济待遇观念的因素

经济待遇偏好指数

EtaF检验Peason's rSig

平均每月的总支出额

-

-0.162* 0.022

专业适合从事经济工作0.362

通过-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调研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大学生平均每月的总支出额越高,择业时对经济待遇的要求也越高;大学生的专业越适合从事经济工作,择业时对经济待遇的期望也就越高。

(三)大学生对自我价值和发展前途的理解及分析

为了统计分析大学生对自我价值、发展前途的看法,问卷调查运用了大学生个人发展偏好指数(为李克特量表),包括“发展前途最重要”、“个人价值不一定要通过收人体现”、“如果在单位不能发挥我的才能,待遇好也留不住我”等问题,见表1.3

表1.3 与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前途相关的因素

个人发展偏好指数

Eta

F检验

Peason's r Sig

所去工作单位的制度建设、职位 0.269

通过

-

-

对所去工作单位的了解程度 0.353

通过

-

-

对竞争的适应程度 0.663

通过

-

-

就业准备程度 - - 0.289** 0.000

待遇偏好指数 - --0.196** 0.005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调研表明:

1.表1.3中待遇偏好指数与个人发展偏好指数成负弱相关, 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大学生已具有了自我价值并非一定要由经济待遇体现的观念萌芽。本次调查中关于“您对用人单位最关注的因素”调查项更能说明这一点,在对限定单选的选择题“您对用人单位最关注的因素”的回答中,选住房一项的9人,占4.4%;选培训计划一项的10人,占4.9%;选工资奖金一项的24人,占11.7%;选个人能力发挥一项的27人,占13.2%;而选个人发展前途一项的多达126人,名61.5%。这一数据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1998 年的大型调查结果非常吻合:对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问题项,6796位调查对象回答“非常重要”的占62%(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1998年中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问卷与数据”载于《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第2期,P6)。

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一代大学生看重经济待遇,关注生存条件;并越来越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发展前途,而且出现了价值的多元化,形成了个人价值并非一定要由经济待遇来体现的观念。

2.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前途的大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1)对竞争的适应能力强,喜欢具有竞争性、挑战性的工作。表1.3中个人发展偏好指数与对竞争适应程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663, 量化后作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正向中度相关,且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大学生要实现自我价值、注重发展前途必须增强对竞争、挑战的适应能力。

(2)对所去工作单位比较了解、并且倾向于选择制度建设、 职位设置和工作量安排情况比较完善的单位,从而更好地实现其价值和追求发展前途。

(3)就业准备更充分。为了统计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 问卷调查运用了大学生就业准备程度这一变量(为李克特量表),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承受和发展规划等方面提问,包括“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突变使我难以适应”、“我对将来自己如何一步一步晋升、发展有明确的设计”、“自己的升迁掌握在别人手中,职业设计毫无意义”等问题,在计算总和时对负向维度的问题得分进行了转换。表1.3显示:个人发展偏好指数与就业准备成正比,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89, 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在95%的置信水平上,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前途的大学生对于就业问题在心理承受、发展规划等方面有更充分的准备。

二、关于大学生的就业准备

(一)对就业影响较大的因素

在回答选择题“您认为对就业影响较大的因素”时,260 位已确定工作单位的99届本科毕业生每人限选5项。11 个备选项按选择人数的多少依次排列为:专业方向,面试时第一印象,表达能力,社会实践经验(如证明证书),性别,户口、指标(如留京指标),所获奖励,文笔(如发表文章),在用人单位有关系,政治面貌,实习鉴定。(注:唐钧“新一代大学生的择业观”载于《中国人民大学》第1050期)

(二)性格对职业设计的影响

调查将性格由内向至外向设置为1至5,用以统计分析性格对职业设计的影响,见表2.1

表2.1性格对职业设计的影响

性格(维度由内向至外向)

Eta F检验 Gamma Sig

竞争的适应程度 - - 0.277 0.003

对所去单位的了解程度

- - 0.250 0.001

就业准备程度 0.440通过 --

表2.1中Eta为定序一定距变量的相关系数,Gamma 为定序一定序变量的相关系数(注: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P235-237),3个统计值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将性格、对竞争的适应程度和对所去单位的了解程度量化后作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都为正相关,且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问卷调查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性格越外向的大学生对竞争的适应程度越好,对所去单位的了解程度越多,就业准备也越充分。因此,建议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更要注重增强对竞争、挑战的适应程度,更加重视职业设计问题,增加就业准备的充分程度。

(三)影响就业准备的相关分析

表2.2与就业准备相关的因素

"官本位"倾向指数

Eta F检验Peason's rSig

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

0.436通过-

-

职业设计理论的动用程度

0.499通过-

-

发展规划明确程度 0.674通过-

-

大学期间从事社会实践的时间 -

- 0.205**

0.003

性格 0.440通过-

-

对竞争的适应程度 0.495通过-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调研表明:

1.职业设计对择业、就业确有意义。问卷调查进行了工作满意度调查,具体为“与您同学的工作相比,您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将答案由极不满意至很满意设置为1至8;表2.2 显示:就业准备程度与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相关系数为0.436,中度相关, 量化后作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为正相关,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大学生就业准备程度越好,在同等条件下,找到的工作越好。

职业设计不仅存在重要性,还有迫切的必要性。在对于问题项“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突变能否适应”的回答中,完全能适应的20人,占9.8%;基本能适应的98人,占48%;中立的63人,占30.9%; 而基本不能适应的22人,占10.8%;完全不能适应的1人,占0.5%。同时,在对于问题项“对将来如何一步一步晋升、发展是否有明确的设计”的回答中,完全不明确的6人,占2.9%;基本不明确的53人,占26%;中立的68人,占33.3%;而基本明确的67人,占32.8%;完全明确仅10人,占4.9%。

2.性格对就业准备有较大的影响。表2.2 显示:性格(由内向至外向设置为1至5)与就业准备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44,,中度相关,量化后作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为正相关,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在95%的置信水平上,大学生性格越外向,就业准备越充分。

3.大学期间从事社会实践(如从事系、校学生工作)对就业准备有影响。表2.2 显示:大学期间从事社会实践的时间与就业准备程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05,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在95 %的置信水平上,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适度增加社会实践的时间,能使就业准备更充分。

4.对竞争的适应程度对于就业准备有较大的影响。在表2.2 影响就业准备的因素中,对竞争的适应程度与就业准备程度的相关系数居第三,达0.495,几乎与第二位持平(0.499),量化后作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为正相关,且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大学生在职业设计的就业准备过程中如何增加对竞争挑战的勇气、信心和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5.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程度对就业准备有较大的影响。表2.2 影响就业准备的因素中,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程度与就业准备程度的相关系数位居第二,量化后作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为正相关,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具有推断大学生总体状况的意义。因此,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对于个人的择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制定培训计划;从而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命运。例如,美国工程技术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表明(注:孙彤、许玉林《组织行为管理学》红旗出版社,1996,P86。),在65岁以下的在职工程师中,从事管理工作的占68%;在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职业目标的咨询中,约有80%的人表示希望在5 年内成为一名主管人员或经理;他们为实现此种职业生涯的目标,往往在大学学习了工程技术专业,工作几年后又进入研究生院读管理硕士,最后进入管理领域工作。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发展方向、工作计划从而取得辉煌成就的事例举不胜举。调研也说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大学生运用职业设计理论对就业准备确有较大的影响.但是问卷调查同时显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设计理论的大学生有125位,占61.3%, 了解并能初步运用职业设计理论的有66位,占32.3%,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职业设计理论的仅13位,占6.4%; 这与职业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在大学生职业设计教育中,应加强职业设计理论的学习。

6.调研表明:发展规划的明确程度对就业准备影响最大。表2.2 影响就业准备的因素中,发展规划明确程度与就业准备程度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74,量化后作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为正相关, 且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具有推断大学生总体状况的意义。 但调查同时显示:205位大学生中对将来自己如何一步一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127人,占62.2%;有设计的67人,占32.8%;有明确设计的仅10人,占4.9%。这显然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又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在大学期间的就业教育中,如何结合职业设计理论提高大学生发展规划的明确程度,使大学生普遍能够熟练运用职业设计理论,比较明确地规划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不仅是职业设计与择业就业的问题,更有利于大学生一生的发展。

讨论

一、关于大学生职业设计的路径分析

在大学生职业设计的观念研究和就业准备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与大学生就业准备中高度相关的因素,作出简要的大学生职业设计路径分析图,见图3.1

图3.1 关于大学生职业设计的路径分析

从图3.1 的路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学生由个人发展偏好既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前途而产生较高的竞争适应程度,而较高的竞争适应程度、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外向的性格,尤其是明确的发展规划程度,最终产生充分的就业准备。

二、关于大学生职业设计的模型初探

(一)回归假设

在路径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探讨大学生职业设计的模型,着手量化出性格、竞争适应程度、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规划的明确程度对于就业准备的回归方程。经试探性检验后删除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对方程拟合优度贡献不大的性格变量,最终得出以下结果,见表3.2

表3.2竞争适应程度、 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规划明确程度与就业准备的回归分析

BStd.Error

Beta t

Constant13.317

1.291 - 10.318

发展规划明确程度2.6720.2500.55010.707

竞争适应程度1.1650.2860.2084.071

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 1.2150.2580.2354.712

SigPearson'rPartial Cor.

Conatant 0.000 - -

发展规划明确程度 0.0000.655 0.607

竞争适应程度 0.0000.409 0.279

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

0.0000.379 0.318

(二)回归检验

表3.2中的回归系数、标准回归系数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 具有推断大学生总体状况的意义。但为了拟合模型,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的方程拟合优度、方差、误差序列相关、共线性检验。

表3.3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方差、误差序列相关、共线性检验

表3.3显示,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为53.5%,调整后为52.8%, 方差检验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该回归方程的现实解释能力达到了52.8%。Durbin-Watson检验值为1.931,非常接近2,表明几乎不存在设差序列相关的问题.共线性检验中3 个自变量的容限度分别为:0.897、0.901和0.946,说明其能够提供的独立信息分别占本身方差的89.7%、90.1%和94.6%;方差膨胀因子说明共线性问题使3个自变量回归系数的方差分别扩大约1倍;总的说来,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三)模型初探

在以上回归假设和回归检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关于大学生职业设计的理论模型:Y(就业准备)=0.550X1 (发展规划明确程度)+0.235X3(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程度)+0.208X2(竞争适应程度)

这一关于大学生职业设计的理论模型初步规划出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准备的三大因素:发展规划明确程度、竞争适应程度和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程度,及其对于就业准备的互动影响。这一理论模型的提出,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发展规划明确程度、职业设计理论运用程度和竞争适应程度对于就业准备的影响,以及3 个因素各自对于就业准备的贡献:发展规划明确程度占55%,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程度占22,5%,竞争适应程度占20.8%。该模型对于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发展规划明确程度,学习运用职业设计理论,增加对竞争的适应程度,从而提高就业准备的充分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主要结论

1.传统的“官本位”观念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仍有一定的影响,这与研究假设不符;调查表明:父母的期望和政府工作人员特殊的社会地位成为大学生择业时倾向于政府机关的外来和内在的影响根源。这一调查结果还可能与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经济和管理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这一性质有关,因此该调查报告的结论也可能更适合该类院校。

2.新一代大学生更加关注经济待遇,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前途,并逐步形成人生价值并非一定要由经济待遇来体现的观念,出现了价值的多元化局面。

3.职业设计对大学生就业确有影响,就业准备程度越充分,在同等条件下,找到的工作越好。同时,因为多数毕业生难以适应由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变化和缺乏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职业设计的教育在现阶段尤其重要和迫切。

4.性格、大学期间从事社会实践对就业准备有影响;对竞争的适应程度和职业设计理论的运用程度对就业准备影响较大;发展规划的明确程度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就业准备的影响最大。

5.在以上详细地分析影响就业准备的各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列出关于大学生职业设计的路径分析。经过回归假设和回归检验,初步建立了由发展规划明确程度、职业设计理论运用程度和竞争适应程度共同作用于就业准备的理论模型。这一理论模型的提出,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发展规划明确程度、职业设计理论运用程度中竞争适应程度对于就业准备的影响,以及3个因素各自对于就业准备的贡献, 该模型对于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就业准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标签:;  ;  ;  ;  ;  ;  ;  ;  ;  ;  ;  ;  ;  ;  ;  ;  

适应竞争与就业准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调查报告_显著性检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