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在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抽搐)中的应用论文_左巍,宋博一,刘琳,郭阳,曹莉

解放军第463医院肾内科 沈阳 110042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丙戊酸钠在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抽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总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丙戊酸钠;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临床疗效;安全性

尿毒症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是血液透析,但是长期接受透析的患者可能会因多种原因导致代谢性脑病的发生[1]。丙戊酸钠是一种治疗代谢性脑病的药物,丙戊酸钠在医药市场上价格偏低,但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受到医院及观察大力推崇,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潜力药品[2]。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丙戊酸钠治疗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导致患者发生尿毒症的原发病包括: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病、痛风性肾病、多囊肾、以及肾小动脉硬化。当横纹肌出现不随意的收缩则为抽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和影像诊断为代谢性脑病(抽搐)。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患者的年龄在32岁到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3.9)岁;体重48kg-80kg,平均体重(62.46±11.53)kg;参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在48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3.7)岁。体重49kg-82kg,平均体重(62.57±11.45)kg。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透析仪:德国费森尤斯或瑞典金宝血液透析机。透析器:聚砜膜、三醋酸纤维素膜。透析膜的大小通常在1.5-1.8m2左右。透析液: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的流量一般控制在500mL/min左右。透析频率:一周透析2到3次,每次控制透析时间在3.5h到4h之间,控制血流量在200mL/min到260mL/min之间。全身肝素化抗凝。出现抽搐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安定,或肌注苯巴比妥钠。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丙戊酸钠治疗。抽搐发作状态时静注400mg,每日2次。

1.3 疗效评价方法

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在1个月内无抽搐发作;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1个月内抽搐发作次数在3次以内;③无效:患者未能达到上述治疗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总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在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并发代谢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脑灌注不足、颅内高压症候群、脑内能量代谢紊乱、脑器质性损害等,与患者的原发性疾病、血压水平、血液透析时间长短、脑动脉硬化程度以及合并的凝血机制障碍等息息相关[3]。

本文比较了常规治疗和常规+丙戊酸钠治疗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证实了丙戊酸钠治疗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的有效性及可行性。这与丙戊酸钠的药理机制有关,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丙戊酸钠能够帮助将患者情绪状态区域平稳性,对于快速循环性狂躁症、心境障碍狂躁等临床表现均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方面,其临床使用需通过与脑内氨基酸的联合才可发挥,使用时可对人体蛋白激酶以及AC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继而减少患者狂躁时腺苷酸环酶增强程度,从而达到抑制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效果,减少抽搐发作次数[4]。

综上所述,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子高,张建峰,邬军锋等.丙戊酸钠脑病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6):407.

[2]梅昕,童波,郭玲玲等.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先后致皮疹、红细胞巨幼化及高敏综合征[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2):125-126,127.

[3]Leng Y,Marinova Z,Reis-Fernandes MA.Potent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novel structural derivatives of valproic acid:Potential roles of HDAC inhibition and HSP70 induction[J].{H}Neuroscience Letters,2010.127-132.

[4]孙洲,王磊,龚瑜等.地西泮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比较[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2):93-94.

[5]周元林,虞丹,郑海滨等.丙戊酸钠脑病一例[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4):76.

论文作者:左巍,宋博一,刘琳,郭阳,曹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2

标签:;  ;  ;  ;  ;  ;  ;  ;  

丙戊酸钠在尿毒症合并代谢性脑病(抽搐)中的应用论文_左巍,宋博一,刘琳,郭阳,曹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