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中国管理心理学:问题与危机_心理学论文

世纪之交的中国管理心理学:问题与危机_心理学论文

世纪之交的中国管理心理学:问题与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心理学论文,世纪之交论文,中国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纪之交,实事求是地回顾中国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历程,就会明显地发现,教科书和有关管理心理学书籍品种繁多、无所不包,但一看目录便知,大多是形式一律、内容雷同、体系单一、实效性差。在有关问题的研究中,关于中外对比研究,特别是关于中国管理实际的实证研究很少。这不能不使我们感觉到,世纪之交的中国太需要自己的管理心理学了!中国的管理心理学教学与研究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表现在:

一、西方化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都有相当长的历史,取得了许多颇有理论价值与实验佐证的研究成果,其中有许多理论已经成为管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西方管理心理学在研究方法的水准、研究选题的范围、研究成果的积累上,在教学的内容体系、教学的环节重点上,都居主导地位,占有绝对优势。相对于起步比西方晚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管理心理学而言,大有可借鉴之处。事实上,迄今为止,中国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一直都是以介绍国外的文献、理论及研究成果为主的,并且已完成了大量有目共睹、业绩卓著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我们能够及时了解西方有关研究的动态与信息。

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问题不是仅仅研究它山之石,而是要研究这种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大可不必全盘照抄照搬。中国管理心理学领域的第一大问题与危机由此而生:过于西方化。研究方法是西方的、研究结果是西方的、甚至研究的问题也大都是西方的。至少是作为经典研究范例写入中国高校管理心理学教科书中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西方的,很少有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中国自己的问题。中国的管理心理学教学体系与研究框架,总是跟在西方后面蹒跚学步,没有自主意识,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教学与研究的内容体系。这样的局面不改革不行。因为我们不能永远跟在西方后面蹒跚学步,我们总要走我们自己的路。

无数经验表明,适合于西方政府与企业管理的管理心理学理论或研究结果未必全都适合于中国。

(一)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环境、民族文化、个性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我们在借鉴西方管理心理学理论的过程中,既要认识到人类基本心理规律是相通的,不能任意夸大其间的差异,又要特别注意对中国的管理实际问题做具体分析。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很特殊,是人类在管理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而管理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是形成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直接动因,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中国的管理心理学教学与研究必须格外注重中国的国情、人情,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必须与管理行为发生的特定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考察才有其真正实际意义,任何照搬国外管理心理的方法和理论在面对中国管理的实际问题时都是不可能直接奏效的。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不同于任何其它国家的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许多不同于西方管理发展中的特殊问题。至少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来看,就有许多特殊问题有待研究。例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与企业新型关系中的社会心理问题;政企分开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社会心理障碍分析;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中不同层次人员的各种心理需要及其激励措施的心理机制;中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中领导腐败行为的心理诱因分析;中国的民族文化与中国人个性心理特征所产生的不同于西方管理理论中所提到的领导心理、决策心理、权力心理、竞争心理、公平心理;中国人管中国人的难点分析等等。显然,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西方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找不到的新课题。如果还是跟在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后面,为验证西方理论而验证西方理论,就会禁锢住中国管理心理学教学与研究的思维方向和范围,形成不利于面对中国自己的新问题的心理定势,无法真正发现、勇于面对并切实研究这些只有中国才存在的重要问题。如此,我们中国的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只能陷入西方化的危机。最可怕的还在于,这完全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的!如果我们意识到了这种危机,及时地通过中西对比研究,把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的重心放在对中国特定的管理问题的分析上,就完全可以争取主动、摆脱危机。

(二)中西方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管理对象之间存在着差异。我们认为,西方管理心理学中所有的理论假设与实证研究结果都来自于以下前提,一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二是以长期自然形成并发育的市场为管理的宏观环境,以长期自然形成的现代企业为管理运作的微观环境;三是所研究的管理对象,即各种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全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恰恰就在这三个前提上,中西方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

1.就体制而言,中国在现代企业制度推展以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政企不分:政府管理企业、企业依赖政府。企业管理出现问题时不找厂长找市长。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以后,在中国形成的现代企业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西方意义上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产权绝不可能象私有制为基础的西方企业那样,明确地属于某个个体或群体,产权仍然是属于国家的。尽管国是全中国人的,但是要她象真正的人一样地拥有产权、行使权力、发出人的心理与行为,则只有靠其中的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来代表性地、象征性地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型、转轨势必会给中国的企业管理、政府管理涂上浓郁的中国色彩,从而产生出一系列不同于西方企业管理中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2.就企业管理实践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是历经家庭手工作坊、机器工厂到现代公司等多种发展阶段之后,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步形成的,公司制被逐步确认为最适于西方现代大企业发展的首选组织形式。显然,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相对于西方长期的、自然形成的市场和企业,中国这种主要由政府引导而形成的市场和企业是短期的、人为形成的。这必将导致出现只有中国才有的企业、政企关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出现只有中国才有的特殊管理心理问题。我们不能将西方对其企业的研究结果完全与中国企业实际对号入座。

3.在西方管理心理学发展中,不曾出现过诸如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类举世瞩目的庞大系统工程,也从未出现过所谓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化进程。而中国的管理心理学发展中恰恰就存在这些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摸索并创造出不同于西方已有模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与研究框架,去解释、说明中国的企业、政府与市场中特有的管理问题。这是历史赋予中国管理心理学的重任。

二、学院化

中国管理心理学的第二大问题与危机表现在,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都过分理论化:始终从理论到理论,只管理论上自圆其说,却不管在实际中是否能够操作化地实施。事实上,有些在理论上行得通的,在实际中却未必就一定行得通。还有就是过分学院化,只在实验室研究,不真正接触实际。这样就只能务虚不能务实,于是显得太空泛,不切实际,针对性和实效性差。

(一)我国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主要是从理论到理论,如数家珍地罗列那些有限数目的心理学名词与心理学理论,却很少触及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改革、中国的管理实际,很少把管理的理论与研究放在中国改革大潮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去,很少联系中国人特有的民族与个性心理特征具体分析中国特有的管理心理问题,充满了学院气息。给人一种明显的感觉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名词和理论都很新鲜有趣甚至天花乱坠,但却总好象是在空对空地闭门造车,无法使学生加深对于管理实际的认识,无法提高哪怕是理论上的管理水平。

管理心理学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与用人。但实际上,对于作为最关键的管理心理学中心问题的决策与用人,在中国所有的管理心理学教科书中都是所占篇幅甚少,有的甚至只用几节就一笔带过,充其量就是简单罗列决策的类型、决策的阶段或人事管理与考核的一般程序,很少涉及中国的政府与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决策过程和实际用人制度,几乎避而不谈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更不用指望启发学生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对策与操作方法了。

管理心理学总是在论述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问题,但只是停留在有关组织发展的一般概念、理论和程序等浅表问题上,却避而不谈中国这个大组织在改革这项最大的组织变革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与社会问题,更不关心国有企业改革这项巨大的组织变革过程中的任何问题。

中国的管理心理学教学不改变过分理论化与学院化的现状,就不会有任何的突破与创新,中国就永远没有中国自己的管理心理学教学体系,就管理心理学这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言,如果许多东西只能在理论上存在着,对色彩斑澜、迅速变化的管理现实却无能为力,那么,这样的管理心理学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就很值得人怀疑了。

(二)纵观中国近十年来发表的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论文,就数量而言少于心理学其它分支领域的研究,就内容与选题而言则很少有紧密联系我国十八年来改革过程中实际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

毫无疑问,改革的确是一个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管理问题。但我们认为,它更是人的心理问题。更确切地说,改革的问题尽管有些表面上看起来是体制、机构、组织本身的“硬件”问题,但深究其实质,最终大都可归结为管理的问题、心理的问题。一句话:人的问题,“软件”的问题。现代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所以,关于人的管理问题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与研究就必须责无旁贷地为现代管理制度的实际推展与理论总结提供心理学的解释与佐证。管理心理学至少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事实上,对诸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设立问题,国有大中型企业冗员问题,隐形失业问题等等,除了探讨其中涉及的政治、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之外,还必须对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再比如,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化改革的进程中,企业及其管理的现实状况,体制改革的社会心理攻坚问题,政府、企业、员工的管理心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管理心理学研究太重要了,而且必将越来越重要。事实上,这些问题理当成为管理心理学最为关注、最为集中研究的问题。在改革伊始就应该引起研究管理中决策与用人这类管理问题的管理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但正是一再标榜自己是专门研究人类心理的管理心理学家在特别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时却不闻不问,甚至从未真正实际地关心过这些问题背后的管理心理学原因。当然,这些问题太大、太多、太复杂,绝不是管理心理学一家之言就能解决得了的。但这正好说明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综合研究这些问题。

管理心理学家不研究管理实际、不关心企业改革、不过问现代企业制度推行的进程,不联系政治体制、经济运行、管理操作去深入研究实实在在的中国独有的管理心理问题,只是浮在表面上、停在理论上、封在学院里、写在书本上,这不只是奇怪,简直是可悲。这样下去,中国的管理心理学势必会失去其存在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从而失去其生机与活力,陷入脱离实际、停滞不前的境地。

三、滞后化

1.管理心理学只是空对空地介绍外国的理论,不可避免地要导致有关的教学与研究陷入滞后化的危机。因为知识更新与语言体系的转换至少要相隔多年,尤其是我们介绍的又大多是必须成为了经典的外国的研究,滞后现象就更不可避免了。

2.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文章和实证研究,一般总是研究那些已经发生、并存在许久的问题,很少进行预测性的研究,很少研究那些势必要发生或将会发生的问题,很少研究那些只要注意就有可能防患于未然的问题。管理心理学研究缺乏一门有生命力的应用科学所应具有的超前洞察、超前思考和超前研究,表现出滞后化。

3.管理心理学教学与研究的滞后化,与管理心理学工作者自身也不无关系。有些管理心理学工作者不关心政治、不懂得经济、不了解政府与企业的实际运作与管理现状,不想、不愿或无能力到管理实际中去做真正的实证研究。这就使得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总是对中国管理现状中的各种热点、难点等实际问题反应迟钝、反应滞后。管理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都是很复杂的过程,本身就不可避免地要有时间差,但这并没有长到足以造成管理心理学研究严重滞后于实际管理问题的局面。一句话,真正深入到管理实际中去做实证研究要比在高等学府中做些理论文章、在心理实验中做些实验研究碰到的困难多得多,这些主客观因素使得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难免不滞后。

4.许多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不了解管理心理学。有的认为管理心理学只是书本知识,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毫无用途。有的甚至认为,在中国只要大权在握,根本就不需要懂什么管理心理学。于是,现实对于管理心理学的需要显得可有可无,根本无法刺激管理心理学及时贴近现实需要、及时进行适应现实需要的研究方向性的调整,研究的重点与现实的问题之间自然也就出现很长的时间差,在理论界与管理界之间形成理论和应用之间的鸿沟,使得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严重滞后于管理的现实需要。

四、抽象化

1.在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中,一直延用至今的个性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四步曲式的管理心理学教学内容体系,过于抽象化地将心理过程与管理过程分离,心理学理论成份过多,而管理实际环节过少。与普通心理学一样十分抽象地介绍心理的一般规律性,从不紧扣管理过程的实际运作环节。这种直接以某些心理学理论本身构筑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的方法,很容易变成为讲理论而讲理论,严重脱离中国管理实际,造成管理心理学教学的抽象化。管理心理学的这种从普通心理学知识到管理心理学理论、从个性心理到组织变革的基本结构必须改变,这种体系结构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心理学研究与管理实际环节紧密相通才能生发出来的、管理心理学这门极富应用价值的学科本应具有的勃勃生机,十分不利于结合中国的管理实际讲授并分析中国管理现状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正是这种旧有的、天下一体的内容体系,使得管理心理学从来不着眼于政府机构运作与企业公司运作的操作性过程和具体环节,从来不研究其中具体的心理与行为的活动规律性及其管理,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脱离实际,陷入过于抽象化的危机。

2.在教学与研究的对象上,过于抽象化地将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混在一起很宠统地都谓之为管理,过于抽象化地讲管理心理学,不实际分析政府与企业在决策、用人、机构改革中不同的运转环节及其心理机制,以至于最后,连讲的是什么管理也搞不清楚。实际上,随着政企分开的推行,政府的管理与企业的管理会逐步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的企业管理要走出特色之路,中国的行政管理也要走出特色之路。这个特色不但应该体现在中西不同,更应该体现在政企不同。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职能分离,这两种管理将会有更多的不同之处,更多的特殊性。这两种管理过程有不同的运作模式,有些在行政管理中行得通的管理方式,未必适合于企业管理,而在企业管理中行得通的,在政府管理中未必就行得通。

在中国,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已经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雨,实际上已变得无所不在,但却又显得虚无飘缈、不知所云,就是因为管理心理学在中国过于西方化、理论化、滞后化、抽象化。中国的管理心理学正处于这些危机之中。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中国管理心理学应当正视自己的处境与危机,抓住中国近二十年改革开放这一最佳契机,与中国的管理实践进行同步的摸索,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中,针对中国的管理实际研究些中国自己的管理问题,切实研究中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切实研究中国人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心理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理论,提出在中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具有实用价值、能说明实际管理问题的全新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上做出有见解、有说服力的探索,使管理心理学中国化、操作化、实效化、超前化、具体化,这是中国管理心理学走出低谷与危机、找到方向与出路的唯一正确选择。

标签:;  ;  

世纪之交的中国管理心理学:问题与危机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