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现实性与世俗化--兼论当前电视剧创作的趋势_电视剧论文

大众化、现实性与世俗化--兼论当前电视剧创作的趋势_电视剧论文

平民化、真实化、世俗化——论当前电视剧的创作倾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俗论文,倾向论文,电视剧论文,真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中国电视剧的转向是人所共知的,从宏大的历史题材和教育意图到更加生活化和实际化,正逐步实现以赢得百姓的掌声为方向的创作走向,所以,一方面我们有《围城》、《努尔哈赤》、《雍正王朝》等优秀的艺术剧,也更多的看到了趋近百姓生活愿望的情感戏。

从当初《渴望》的万人空巷,到《编辑部的故事》的嬉笑调侃,以至《戏说乾隆》、《还珠格格》的轻松愉悦,人们可以在悠然自得地享受可以平视的生活剧,在艺术化的氛围中体味家长里短的韵味、欣赏父母姐妹的情感波折。平民化的创作走向是世纪末从电影到电视,以至不同传媒的共同特点,它是大众文化时代的召唤,是落脚于个人感受的时代潮流的反映。电视剧的这一特点无疑是更加迫近其本质特征的必然结果。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艺术与人民心声的呼应是值得大大赞许的,这种呼应的表现实际上带来两种微妙的变化:一是精神本质的呼应,一是表现形态的趋近。就前者而言,在我们所洞见的中国电视剧的10年历程中,对百姓意志的尊重,对人民生活理想的赞许,对普通人世界的欢跃共鸣而造就的优秀电视作品日趋增多,而它们依旧以独立不倚的崇高理想和保持艺术品位的创作态度,在主流创作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诸如《党员二愣妈》、《和平年代》等作品就是其中的代表。就后者而论,更多的作品把视角探入家庭的矛盾冲突中,把普通人生命旅途的细枝末节牵拉给人们看,在人所共有的情感波折中淘取感悟叹息、悲欢离合的要素,于是,生命的重演和情感的放大就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话柄,它们几乎笼罩了通俗电视剧的主要地盘,招引着千千万万平头百姓的专注眼光。诸如《儿女情长》、《咱爸咱妈》等连续剧和《咱老百姓》系列短剧就是有代表性的作品。电视剧更加生活化、现实化,使人们观赏眼光跨越了艺术和现实的种种鸿沟,艺术和心灵的呼应,真切实在而可以捉摸。

的确,“真实”的意义前所未有的矗立在观众的口碑和心底认知中。伴随价值观的转换,对电视剧的真实与否的挑选,已经决定着作品的命运。而这种真实的认可,已不是可以用高谈论阔的艺术真实来一言以蔽之的,任何一点脱离生活痕迹的闭门造车,都会遇到不讲情面的冷遇和拒斥。1998年中,在上海和北京,都有一些电视连续剧虽然大腕云集,但内容空泛,虽然以唬人的架势被几家电视台以不菲价格购买,也上了黄金档,但很快在播出几集之后就被看穿实质,观众立刻以不买帐的方式远离频道,电视台也迅疾把它们撤下屏幕。还有许多节目虽然勉强播出,也难逃冷清命运,在冷落中很快烟消云散。时至今日,我们很容易发现,电视剧人物的美女靓男更多被普通化的常态人或丑星替代,出口成章的英雄被颇含私心欲望的凡人遮蔽,改革事业、生产矛盾被家庭纠葛的婚姻困惑淹没,真实的人间面貌扑面而来。真实的深入人心是开放的结果,也是艺术的必然追求,它促使电视剧创作从明显的高高在上的“艺术味”的位置走下圣坛、走入民间、走进寻常百姓家、走进你我凡人心底。

实际上,在平民化背景下的真实要求,最为明显的显示是增多了对个人情感的关注。普泛性的“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的核心,其实就是表现凡俗之情。在1999年最为轰动的电视剧中,《牵手》肯定是以大胆真实的儿女情长而吸引万千观众注意力的,剧中绵长的生活故事毫不掩饰当今的世风民情:一个家庭的坎坎坷坷,几对男女的分分合合,男性间的背信弃义,女人中的恩恩怨怨,朋友仗义与负义,情敌绝情与同情,构成牵肠挂肚的浮世情话。比起过去的作品,《牵手》的生活情感的复杂真切是颇有现实代表性的,在夏晓雪与钟锐的感情波折中,动人的关键是当今常人时常要遇到的事业与家庭的冲突,爱情浪漫与琐碎夫妻生活的龃龉,外遇刺激与夫妻情分的两难抉择,情爱冒险冲动与浪子回头的困境,观众在剧中的感情旋涡中宛如看到周围时时看到的状况,真实性是关联着真切感和真人琐事的,这是中国电视剧无可回避的事实。

于是,当今电视剧对生活的极度切近,可以说是现实生活无以遗漏的再现,但凡我们所能遇到的较为重要的家庭、情感、人际关系的诸多复杂的难题,都纤毫毕现地呈示在电视剧所营造的意象中,让人爱恨交加。最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情感的复杂呈现问题。中国电视剧中的人之感情表现,经历了从依附于政治态度定性,到牵连着思想品德评判,再到如今以个体人的多重层面自然表现,走过了不短的路途。当感情物的复杂不再成为规避问题,宛如江河决堤,电视剧表现一下子无所不可地大胆张狂起来。比如婚外恋、性的缺失与冲动、未婚同居等现象,过去忌讳提及而如今大量得到表现。在《牵手》中夏晓雪钟锐这对恩爱夫妻的矛盾,直接相关于“第三者”王纯的介入,这成为剧作重要的基础和最为动人的表现之一。在剧中,王纯的清纯可爱表现,使观众忘却了她的插足造就的恶果,而在生活中任何家庭都会对破坏家庭关系的插足者深恶痛绝的。然而,对王纯给有妇之夫带来的情感新生命的感召给予了动人心旌的表现,不细思索,我们会深深认同于生命际遇的这种精彩瞬间。但实际上,谁也不愿这种激情落脚在太多的家庭中甚至自己身边!

如果说《牵手》中的王纯还是急流勇退,成全了他人,从而增添了这一形象的完美,那么,在也属不错的电视剧《人来人往》中,对于婚外恋和“第三者”合理性的表现就更为直接和彻底了。在这部连续剧中,段莉娜和康伟业在特殊时代的结合,似乎成为后来康伟业与小一辈的林珠偷情、老康与近乎孩子的时雨蓬畸态情欲铺展的合理注脚。观众当然被影像中段莉娜和康伟业的不般配深为遗憾,也就预感到婚姻波折的必然,但把连续不断的婚外感情和性弥补作为华彩乐章津津乐道,大加赞扬人性情感的婚外勃发,毫不掩饰偷情的快感、移情别恋的正当,也就无形中在坦露颂扬倾向。也许这是电视剧坦然正视现实的表现?由于生活的现状已经无法掩饰,人们的感情早已默认两情相悦自可超越一纸婚约,同居和不以婚姻为终结的性爱习见不怪,于是,电视剧为什么不可以表现这一状态呢?

不可否认,生活已经复杂,墨守成规的“框框”早已土崩瓦解,人的感情世界也永远不是静水一潭般麻木沉稳。因此,艺术反映的复杂性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真实的背后隐藏着世俗化的倾向,不问可否,不加褒贬的展示,丧失了艺术判断的自觉性。比如,当前电视剧对婚外情所抱的实际赞赏态度,无论有什么特定背景支持,都是对实际社会业已形成的道德观念的冲击,而宣扬性的表现,特别是对影像中成功者的婚外感情的细腻复杂的描刻,也暗示着实际生活存在的合理性。《人来人往》中康伟业原属合理的对不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婚姻疏离,却未见合理的成为渲染各种偷情的基础,特别是加上他因为少年时由于有一段女舞蹈演员感情诱惑的怀念,以至和孩子般的时雨蓬纯粹性爱的关系痴迷,连在抗洪前线也没有舍弃随处萌生的生物需求。问题不仅在康伟业身上,作为艺术表现的少女形象,时雨蓬对“老康”完全是一边付帐需要,一边生理尝试需要的表现,让我们看到生活现实的残酷性:时代已经充许少年早熟及早充当情感冲动的奴隶,又肆无忌惮的容忍他们糟蹋青春,得乐且乐。世界可能太复杂了,但艺术随和世俗化的企图无论如何是值得警惕的。当《天龙八部》同时在十几个电视台彼此呼应的播出时,人们产生质疑是正当的,那么,对真实表现形态中不加掩饰的违反常理的感情情态世界的防范,也同样是重要的。要而言之,电视剧不仅仅是快餐,不只是生活流俗的堆积,作为艺术,产生美毕竟是最为重要的守则。

标签:;  ;  ;  ;  

大众化、现实性与世俗化--兼论当前电视剧创作的趋势_电视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