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不同性别间糖脂代谢差异的调查研究论文_郑伟

郑伟

【摘 要】 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中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现状,分析高血压前期在不同性别间糖脂代谢异常的差异。方法 在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的健康体检人群,共6004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按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3904名,男性2242名,女性1662名;年龄21至80岁,平均(44.07±8.91) 岁。 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总体患病率为55.76%,其中,男性为66.86%;女性为40.70%。X2检验后,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X2值=262.89,P<0.001),且危险率为女性的2.93倍。高血压前期组与血压正常组之间糖脂代谢指标的均数比较,除HDL-C在男性和女性中均无差异,男性中身高无差异外;其余均有差异(P<0.001)。且高血压前期在男性中,以TG增高比率为最高(26.8%);而在女性中,以空腹血糖受损者比率为最高(19.3%) 。不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中,年龄>60岁,以收缩压增高为多见。调整年龄、BMI及其它血脂指标后,TG和空腹血糖受损者均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指标。结论 健康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由于性别是不可控因素,因此,不同性别间,高血压前期人群糖脂代谢的差异,应积极并分别干预和治疗。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性别; 糖脂代谢

高血压前期是血压介于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之间的一种状态,是临床高血压和一系列与血压增高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前期。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1]提出“高血压前期”这一分类,其后高血压前期备受关注。然而,高血压前期与糖脂代谢的关系研究较少[2-3], 作者单位:317016 浙江省 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而在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研究更少。为此,本研究调查健康体检中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现状,并分析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不同性别间糖脂代谢异常差异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临海地区2011 年9 月至2012 年5月到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21~80岁,无既往史的人群。排除标准:排除此次体检血压增高者(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有吸烟史(包括偶尔和经常)、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大量饮酒者、有精神疾病者、妊娠期妇女、家族遗传史和患有急危重症者。最后纳入本研究人群为本次体检中的非高血压人群(包括血压正常者和高血压前期者)3904人,平均年龄44.07±8.91岁(其中男性2242人,女性1662人)。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按照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出生年月、职业、婚姻状况、吸烟史、既往疾病史、家族遗传史等。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询问方式完成问卷的填写。

2.2体格检查:(1)空腹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2)血压测定:受试者休息10分钟,采用欧姆龙HEM-7011型电子血压计(日本欧姆龙有限公司生产)测量右臂肱动脉血压,测二次,取平均值。若两次测量误差>10mmHg,则需要第三次测量。

2.3生化指标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10小时以上,抽取静脉血样,采血后2小时内离心,4小时内进行检测,血清葡萄糖测定、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氧化酶法。均采用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室间变异系数(CV)均<5%。

3.诊断标准

3.1高血压前期:依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高血压前期标准:收缩压为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为80~89Hg;正常血压为<120/80mmHg。

3.2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根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标准[5],空腹血糖5.6~6.9 mmol/L定义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5.6mmol/L为血糖正常者, 空腹血糖>6.9mmol/L为血糖增高者。

3.3血脂代谢异常诊断标准: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标准[6],高胆固醇血症为TC ≥6.22 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为TG≥2.26 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LDL-C ≥4.14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HDL-C <1.04 mmol/L。

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健康人群中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

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的现况,见表1。本组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总体患病率为55.76%,其中,男性为66.86%;女性为40.70%。X2检验后,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X2值=262.89,P<0.001),且危险率为女性的2.93倍[(OR(95%CI)=2.93(2.57~3.34))

2.不同性别间高血压前期组与血压正常组间糖脂代谢指标均数与异常率的比较

不同性别间高血压前期组与血压正常组间糖脂代谢指标均数的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高血压前期组与血压正常组之间糖脂代谢指标的均数比较,除HDL-C在男性和女性中均无差异,男性中身高无差异外;其余均有差异(P<0.001)。不同性别间高血压前期组与血压正常组间糖脂代谢异常率的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高血压前期在男性中,以TG增高比率为最高(26.8%);在女性中,以空腹血糖受损者比率为最高(19.3%) 。

讨 论

1.高血压前期的高患病率及患心血管病的高风险

目前我国高血压前期者有32.6%发展为高血压[2],国外有文献显示年龄在55-64岁的高血压前期者中有一半发生高血压[7]。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当血压高血压前期≥115/75 mmHg时,血压升高与心脑血管病风险之间呈连续性正相关,即血压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病风险越大,且为独立危险因素[2-3]。高血压前期不属于临床高血压的范畴,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甚至药物治疗能阻止进展至高血压,进而减少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因此,了解此类人群的糖脂代谢状况,具有积极的预防意义,特别是在不同性别间。

本研究显示,本组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总体患病率为55.76%,其中,男性为66.86%;女性为40.70%。X2检验后,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X2值=262.89,P<0.001),且危险率为女性的2.93倍[(OR(95%CI)=2.93 (2.57~3.34))。与国内外研究相近[ 3,8]。高血压前期不仅人群患病率高,而且未来进展为临床高血压和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性增大。有研究表明,年龄在65岁以下和血压值在<120/80、120~130/80~85或130~140/85~90mmHg的人群4年内进展为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5.3%、17.6%、37.3%,而年龄在65岁及以上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比例则分别16.0%、25.5%和49.5%[9]。Vasan RS[9-10]等又研究表明,以血压<110/75mmHg为基线,血压为120~130/80~85mmHg时,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增加1倍,血压为140~149/90~94 mmHg时,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增加2倍多。弗明翰心脏研究亦证实,血压值在130~139/80~85mmHg与120/80mmHg以下相比,成年男性10年累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6倍,而成年女性则增加2,5倍。

2.高血压前期患者有明显的糖脂代谢紊乱

高血压前期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亦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患者已出现多代谢异常和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前期组与血压正常组之间糖脂代谢指标的均数比较,除HDL-C在男性和女性中均无差异,男性中身高无差异外;其余均有差异(P<0.001)。且高血压前期在男性中,以TG增高比率为最高(26.8%);而在女性中,以空腹血糖受损者比率为最高(19.3%) 。提示人群高血压前期常伴糖脂代谢紊乱。在常见的糖脂代谢指标中,TG是高血压前期代谢异常中联系强度最大的一项指标,也提示了高血压前期已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本研究与王薇等[11]的中国11省市人群高TG患病率男性为22.9%,女性为16.5%相接近。高TG血症是我国临床高脂血症构成中最常见的类型,高TG血症已不仅是TG的问题,可能还是脂质代谢紊乱中多代谢异常的标记[12]。高血压前期伴糖脂代谢异常而进一步致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15]:高血压前期降低内皮一氧化氮水平,进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可加重炎症反应和氧气应激;可导致胰岛素抵抗。

3.Logistic分析高血压前期与糖脂代谢

多种因素可导致血压升高。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整年龄、BMI及其它血脂指标后,TG和空腹血糖受损者均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指标。吴寿岭等[16]研究发现有危险因素和无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34.3%和19.9%,这说明危险因素促进了血压值的升高。在上述高血压前期的相关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因素外,其他因素均可通过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善及药物治疗等进行干预。临床高血压干预措施前移至高血压前期,不但能使患者获益更多,而且有助于减轻全社会的高血压疾病负担,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疾病预防策略。然而目前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的降压干预存在争议,仅对生活方式及相关因素的干预获得共识[ 4]。为此,糖脂代谢的控制及干预将有助于延缓或阻止高血压前期的发生发展,进而减少临床高血压和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4.结论与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高,高血压前期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由于性别是不可控因素,不同性别间,高血压前期人群糖脂代谢的差异,应积极并分别干预和治疗。

然而本文为横断面研究,限制了产生因果关系的推测,还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 7 report. JAMA,2003, 289:2560-2572.

[2]Sun Z, Zheng L, Wei Y,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the rural adult people prehypertension status in Liaoning Province of China. Circ J,2007;71(4):550-553.

[3]Xiaofan G, Liling Z, Xingang Z, et al. Prehypertens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ors of progression. Tex Heart Inst J 2011;38(6):643-652.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

[5]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Care 2011;34(suppl 1):S62-69.

[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7):390-413。

[7]Pitsavos C, Chrysohoou C, Panagiotakos DB, et al. Abdominal obesity and inflammation predicts hypertension among prehypertensive man and women: the AYYICA Study. Heart Vessels, 2008,23(2):96-103.

[8]Pimenta E, Oparil S. Prehypertension: epidemiology, consequences and treatment. Nat Rev Nephrol,2010,6:21-30.

[9]Vasan RS,Larson MG, Leip EP.et al. Assessment of frequency of progression to hypertension in non-hypertensive participants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a cohort study. Lancet,2001,358:1682-1686

[10]Vasan RS,Larson MG, Leip EP.et al. Impact of high-normal blood pressure on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1,345:1291-1297.

[11]王薇,赵冬,吴兆苏,等。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血清甘油三酯分布特点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26-29。

[12]冯宁,陆国平,龚兰生。对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的再认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9):395-398。

[13]Giannotti G, Doerries C, Mocharla PS, et al. Impaired endothelial repair capacity of early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prehypertension:relation to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Hypertension,2010,55:1389-1397.

[14]Nambiar S, Viswanathan S, Zachariah B, et al. Oxidative stress in prehypertension: rationale for antioxidant clinical trials. Angiology,2009,60:221-234.

[15]Hwu CM, Liou TL, Hsiao LC, et al. Prehypertens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QJM, 2009,102:705-711.

[16]吴寿岭,张子强,宋胜斌,等。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0):415-419。

论文作者:郑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高血压前期不同性别间糖脂代谢差异的调查研究论文_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