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_幸淑冰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_幸淑冰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重庆 404100

摘 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它既可以减轻课业负担,又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也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下面我来谈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策略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也是认识某种事物或者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凡事一旦有了兴趣,结果也会事半功倍。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都离不开思维能力。教师要想发展学生的智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数学学科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要想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须有着良好的思维能力,这跟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思维就有了动力,对待任何事物都敢于探索和积极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充分了解,有效设计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要使得学生尽可能感兴趣,从而使得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变得特别积极,也会主动投入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积极性的目的。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

学生探究性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是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到跟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来,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探究对象,并给予学生思维的方向。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通过一些直观的材料和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思考的思路,增强他们探究的驱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探究

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合作交流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和促进的目的。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学生的成绩水平尽量做到一致。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确保组内每位成员都积极参与进来,让他们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互相讨论、探究、分析,最终解决出问题的答案,最后达到小组内的统一。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询问教师。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我发现班级学生在课堂上变得非常积极,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变得非常积极,这是值得我高兴的。而且在我公布正确答案的时候,学生们解决问题问题的效率不仅提高了,正确率也提高了。这样的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也是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问题。例如:我们学生每天使用的闹钟、日常去超市购物等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多结合生活实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出发,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问题。平时学习了数学知识,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这样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学以致用。

总之,教师要想教好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课下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也为学生精心打造一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廖明森 《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2018,10。

[2]李明辉 陈法刚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模式探究》.《科学教育前沿》,2017,12。

[3]王军虹 李荣贺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新教育时代》,2018,9。

[4]陶爱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中小学教育》,2015,3。

论文作者:幸淑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_幸淑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