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和检修技术论文_张思源

解析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和检修技术论文_张思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鄂尔多斯电业局,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在当前电力需求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电力企业需要重视对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与检修技术进行研究。基础施工、杆塔施工、架线施工是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电网输电线路能够正常供电的重要保障,电力人员需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是对高压输电线路检修技术中的相对温差判断法、表面温度判断法、同类情况比较法、热图谱式分析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以期逐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检修技术;探讨分析

一、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1.1岩石嵌固基础

岩石嵌固基础对强风化岩石地基覆盖层较浅或者是没有覆盖层的地方比较适合。该基型的特点是有稳定的上拔、需要深挖基坑,底板不配筋,同时抗拔承载能力非常强。必要时,需要设置主柱的坡度和塔脚主材相同,这样可使偏心弯矩降低,同时也可将地脚螺栓省去。这样地基对岩石本身的抗剪强度进行了充分利用。而且由于混凝土和钢筋都有较小的用量,因此可使基坑土石方量降低。并且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必使用模板,这样可使施工费用减少。

1.2岩石锚杆基础

岩石锚杆基础对于整体性较好的,中等风化以上的岩石比较适合。该基型是在岩石中插入锚杆并钻孔,再进行灌浆,这样紧密连接锚杆和岩石。这种基型对岩石的强度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使混凝土和钢材的使用量降低,但此基础型式需要对岩石的完整性进行鉴定。

1.3掏挖基础

掏挖基础分为两种,既全掏挖和半掏挖。该基型对无地下水的硬塑粘性土地基比较适合。若基坑施工能够成型,则对基坑开挖时,不必对原状土造成感染,规避在开挖过程中进行填土。在对上拔负载进行承受时,掏挖基础的内摩擦角可以和原状土的凝聚力发生作用。据相关资料报道,因为各个施工线路有不同的地质条件,一般都是采用该基型,相比使用阶梯型基础,这样可大大节约钢材与混凝土量的使用。

1.4阶梯型基础

阶梯型基础对各类地质和塔形都很适合。其主要特点是对模版浇制进行充分利用,采取大开挖的形式,成型之后再进行填土。该基础充分利用了土体自重和混凝土的抗拔。基础底板有较好的刚性抗压能力,可不配用钢筋。但阶梯型基础需要有较深的埋置和较大的混凝土用量。在有流沙或容易塌方的地方,很难达到计设要求,所以阶梯型基础不太适合这类地方。

1.5斜插板式基础

斜插板式基础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即基础主柱坡度和塔腿主材坡度相同。在基础中插入塔腿主材角钢,这样可降低基础水平受力。在一般情况下,若基础有较为稳定的基础土体上拔和稳定的下压,则在计算基础强度时可对水平力的影响忽略不计。

二、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施工

依据不同的受力方式,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可分为直线型和耐张型。选择不同的杆塔,会直接影响到输电线路工程的经济性、建设速度、供电可靠性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杆塔型式和结构的合理选择是杆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在便于施工和运输的地区、平原和丘陵地带,应首先选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预应力混凝土杆。在今后的工程中,我们应积极使用和推广预应力混凝土杆,并逐步替代普通钢筋混凝土杆。当然还应充分考虑到其对施工和运输的影响。在有较大垂直档距的地方,则可考虑使用铁塔。

三、高压输电线路的架线施工

电网供电系统高压输电线路的架线施工通常有放线、紧线、安装附件、架线前准备工作等,放线与紧线便是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的基础性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放线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放线时的导线损伤面积要低于导线部分的2%,针对超出部分,便需要采取补修管来实施补修,如果出现了重度损伤的话,施工人员就必要截掉损伤部分,并利用接续管来进行连接。

为了防止导线发生损伤,降低地面青赔损失,施工人员就可以采取张力放线。张力放线主要是采取机械使导线能够拥有一个适合的张力,同时还能跟交叉物之间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这便可以有效保障放线质量。在实施紧线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确保铁塔能够完整组装,而且螺栓的紧固率需要保持在95%以上。

四、高压输电线路检修技术研究

4.1热图谱式分析法

热图谱分析法是一种先进的电网供电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故障问题判断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准确性,能够达到良好的诊断检修效果,所以在电力企业高压输电线路故障问题检修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热图谱分析法主要是对高压输电设备在异常情况下的热成像图谱跟设备正常运行时的热成像图谱实施比较分析,进而根据两者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判断分析高压输电设备是否发生了运行故障问题。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精密的特点,而且由于检测结果具有相应的对比性,因此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人员能够明显查找出相应的故障部位,所以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这种检修技术目前正运用于对电压致热设备的状态检修上面。

4.2相对温差判断法

检修人员在具体开展电网供电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检修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到相对温差判断法。这种检修技术一般是对两个负荷电流状况、支行环境温度以及型号都一样的设备,在所处的监测点上实施温差比较,而且还需要对温度较高检测点位置的温度上升比值实施比较。电力企业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人员在判断与分析电流型致热设备故障问题时,一般都会运用到相对温差判断法。检修人员在实际运用相对温差判断法来判断分析设备故障问题时,通常可以忽略负荷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所以这种诊断检修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4.3表面温度判断法

高压输电线路的高压输电设备,在具体运行时表面的温度都有一定的标准,国家也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电力企业检修人员可以在实际开展电网供电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的过程中,采取红外线设备来收集高压输电设备的表面温度值,进而将这些收集到的表面温度数值跟标准温度值相比较,便可以参照比较的结果来合理判断分析出相应的设备故障及缺陷。这种表面温度判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操作简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电力检修人员在具体实施检修的过程中,如果高压输电线路的负荷比较低的话,故障部位的发热现象就会不太明显,进而容易导致漏判或者是误判情况的发生。

4.4同类情况比较法

同类比较法一般是对在同一回路,运行环境相同的两个同型号设备的运行状况实施比较,进而准确判断相应的设备故障。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对三相设备的故障检测上时,如果在某个时间段内同时发生了热故障的话,就容易发生误判或者是漏判现象。所以,同类比较法通常会在判断分析电流或电压致热设备的故障问题时运用到。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压输电线路检修工作的技术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当然,安全是在进行各项线路检修工作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大动脉,本文主要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等进行了论述。由于高压输电线路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不同问题,因此在不同的环节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使设备的安全运行得到保证,进而保证电能顺利的输送到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刘健.现代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J].电气技术,2012(12):106-108.

[2]田晓朋.分析现代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J].通讯世界,2014(3):82-83.

[3]陈超,朱建文.浅谈现代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168.

[4]郭明军.浅析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的技术优化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6):132-133.

[5]蒋凯.浅谈输电线路的状态检修[J].中国科技财富,2011(03).

论文作者:张思源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解析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和检修技术论文_张思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