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论文_张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心内科,山东潍坊,261000

[摘要]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为早期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一定的临床借鉴。方法:针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白细胞升高、心脏杂音及栓塞及脾大,分别占84.44%、62.22%、53.89%及42.22%;对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共分离出133株病原菌,其中主要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57%、20.30%、14.29%及9.77%;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103例,心瓣膜穿孔5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28例,三尖瓣43例,脓肿43例,分别占57.22%、31.67%、15.56%、23.89%及17.22%。所有患者经早期足量的应用抗生素,及时对症治疗后应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痊愈103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死亡11例,总有效率为93.89%。结论:根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应用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itis,IE)是由病原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侵入到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主要表现为附着在心内膜表面的大小不等且形状不一的赘生物[1]。IE作为一种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E主要分为四类: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及静脉吸毒者心内膜炎。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严重疾病,早期的正确诊断及及时治疗,对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2],因此对IE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针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早期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一定的临床借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IE的临床表现

I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白细胞升高、心脏杂音及栓塞及脾大,分别占84.44%、62.22%、53.89%及42.22%,具体结果见表1

1.2血培养结果

对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共分离出133株病原菌,其中主要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57%、20.30%、14.29%及9.77%,具体结果见表2.

1.5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在低温(26-28℃)全身麻醉中进行,应用冷稀释血心脏停搏液经主动脉根部顺行间断灌注,或经冠状静脉窦插管逆行持续灌注[3]。术中患者有赘生物者,应彻底清除赘生物,被破坏的瓣膜,切除瓣膜邻近坏死组织,并清除瓣周脓肿。期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室间隔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心内膜垫缺损手术等。术后,给予强心、利尿及对症治疗,早期足量应用敏感性抗生素2-3周。

2.结果

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早期足量的应用抗生素,及时对症治疗后应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痊愈103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死亡11例,总有效率为93.89%。

3.讨论

血培养是诊断IE的特异性指标,最佳取血应在患者体温>38℃时采集标本,24h内抽取3-5次,进行血培养,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抗生素进行治疗。超声心动图是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的方法,它以接收反射回波为基础,通过对心脏进行无数的切面扫描,综合分析心脏各结构的位置。形态。活动与血流特点,从中获得其病理及血流动力学的诊断资料。IE的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赘生物的部位、大小及数目。瓣膜损害征象、脓肿等[5]。因此,血培养阳性及超声心动图发现有赘生物即可诊断为IE。IE患者的手术时间为早期足量的应用抗生素感染、体温正常、血常规正常后2周以上,方可考虑手术治疗。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I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白细胞升高、心脏杂音及栓塞及脾大,分别占84.44%、62.22%、53.89%及42.22%;对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共分离出133株病原菌,其中主要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57%、20.30%、14.29%及9.77%;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103例,心瓣膜穿孔5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28例,三尖瓣43例,脓肿43例,分别占57.22%、31.67%、15.56%、23.89%及17.22%。所有患者经早期足量的应用抗生素,及时对症治疗后应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痊愈103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死亡11例,总有效率为93.89% 综上所述,根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应用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邬武斌, 张丹, 陆曹杰.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与治疗[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2):399-400.

[2]黄美容, 陈树宝.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及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治疗及预防指南解读[J]. 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6):474-479.

[3]罗敏, 邓瑜琼, 刘沧海,等.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和治疗[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4).

[4]刘红梅, 孙传伯. 7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及治疗[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2):17-19.

[5]郭瑞明, 张伟华, 乔晨晖,等.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诊治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 25(1):30-31.

论文作者:张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论文_张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