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软实力的衰落--华盛顿应该对此感到担忧_软实力论文

美国软实力的衰落--华盛顿应该对此感到担忧_软实力论文

美国软实力的衰落——华盛顿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盛顿论文,美国论文,忧虑论文,实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世界的反美情绪日益高涨,因此美国的软实力——即美国政策的合法性及其 所体现的价值观对其他国家产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正在衰落。盖洛普国际民意调查 显示,在被访问的29个国家中,多数人认为华盛顿的政策使他们对美国的看法产生了负 面影响。一项欧洲调查显示,大多数欧洲人认为美国妨碍了世人为消除全球贫困、保护 环境和维持和平而付出的努力。人们的这种态度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削弱了美国不战 而屈人之兵的能力。

对软实力表示怀疑的人(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声称他根本不明白这个术语)宣称大众 的流行看法是短暂的,不应该左右外交政策。他们认为美国已经强大到可以为所欲为, 而不需要征得世界的同意,我们只需接受别的国家会妒忌和反感这一点就行了。在拉姆 斯菲尔德看来,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不需要永久的同盟,事件决定我们将与谁结盟,而 不是相反。

但美国吸引力的衰落不应该就这样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的确,美国的声望已经从过 去不受欢迎的政策中恢复过来(比如越南战争),但这大都是在冷战期间,当时其他国家 更惧怕苏联的邪恶。的确,美国的实力和现代化会不可避免地招致憎恨。但明智的政策 会减少这些引起的敌意。事实上,华盛顿在二战后恰恰做到了这一点:美国利用软实力 资源将其他国家纳入一个持续了60年之久的同盟体系。我们就是凭借软、硬实力兼施的 遏制战略才赢得了冷战的胜利。

没有其他国家的支持合作,美国无法应对恐怖主义的新威胁。当然,他国政府出于自 身利益常常会与我们合作,但合作的程度常常取决于美国的吸引力。

因此,软实力不仅仅是流行一时的大众观点,它是美国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手段。当 华盛顿轻视它在国外的吸引力时,就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当美国在世界上变得非常不受 欢迎,外国领导人采取亲美政策将不啻于同死神接吻时,他们就不可能做出对我们有益 的让步(比如2003年3月智利、墨西哥和土耳其的挑战)。如果美国的政策在其他国家眼 中失去了合法性,那么人们的不信任感会增加,从而削弱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

对软实力持怀疑态度的某些强硬人士可能会反驳说,无论软实力具有什么好处,它在 当前的反恐战争中却没有用武之地,因为本·拉登和他的追随者不是崇尚而是厌恶美国 文化和价值。这种观点忽视了衡量反恐战争取得胜利的真正标准,也就是拉姆斯菲尔德 在2003年2月发表的、现在人人皆知的备忘录:“我们每天俘获、射杀或震慑的恐怖分 子的数量比极端宗教分子针对我们招募、训练、部署的数量多吗?”

当前对伊斯兰恐怖分子的斗争不是文明的冲突,这是一场同伊斯兰文明内部温和派和 极端派之间的内战息息相关的斗争。只有当美国及其同盟采取吸引温和派的政策,并且 通过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指一国政府针对外国非官方的公众,媒体和组织, 通过沟通、对话等途径,取得对本国政策和行动的了解,理解乃至支持,并进而影响对 方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有效地传递我们政策的吸引力,我们才能赢得战争的胜 利。然而,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信息革命的领导者,在公共外交方面的支出却同法国 和英国一样,而且在宣传战中还经常被躲在山洞里的极端分子胜出一筹。

随着冷战的结束,软实力看起来似乎可有可无。美国政府大力节省开支,对软实力的 投资则兴趣衰减。1989年到1999年期间,美国新闻署(USIA)的预算减少了10%,该局在 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印度尼西亚资金投入也削减一半。到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国务 院接管新闻署时,该局的雇员仅剩6715人(而60年代中期鼎盛时期有12000名雇员)。冷 战期间,华盛顿资助的广播电台每周可覆盖苏联一半的人口和东欧70~80%的人口;而 “9·11”袭击前夕,只有2%的阿拉伯人能收听到“美国之音”。同时,每年学术和文 化交流人员的数量也从1995年时45000人减少到2001年的29000人。在人们印象中,软实 力是与冷战紧密相连,因此随着信息革命的来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软实力将变得更加 重要,而不是可有可无。

“9·11”袭击使美国人认识到了这个事实。然而尽管华盛顿重新认识到公共外交的重 要,但它还没有掌握在信息时代运用软实力的复杂技巧。现在,政府里的某些官员承认 取消美国新闻署是个错误,但他们还没有就是否重设或重组新闻署达成一致。克林顿政 府在采纳杰西·赫尔姆斯(Jesse Helms)参议员的建议后,新闻署的各项功能就分散到 了国务院的各个部门。负责掌管美国之音和其他赋有特殊使命电台的管理层已经采取了 一些有效措施,比如设立阿拉伯语广播电台Sawa,波斯语广播电台Farda和阿拉伯语电 视台Al Hurra。白宫也成立了自己的全球信息办公室。但是需要做的仍然很多,尤其是 在中东地区。

中东的专制政权已经铲除了它们的民主反对派,极端的伊斯兰主义者是硕果仅存的反 对者。这些极端分子利用人们对腐败政权的愤怒,对美国政策的反对,以及对现代化的 恐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将自由、民主描绘成充满腐败、暴力和性,这一印象被 美国的电影、电视所强化,被美国国内的一些用心不良的基督教教士的极端言论所强化 。

尽管如此,情形并非无可救药。虽然现代化和美国价值观有些声名狼藉,但它们也可 以带来教育、工作、更好医疗卫生条件和无数新机会。事实上,民意调查显示,中东地 区的许多人渴望从贸易、全球化和先进的通讯条件中受益。美国的技术得到人们的广泛 崇尚,美国文化也常常比其政策更具吸引力。鉴于这种广泛的温和派观点,我们仍然有 机会孤立极端分子。

然而,民主是无法用武力推行的。尽管美国在伊拉克武装占领的最终结果至关重要, 但是它的成功也将取决于美国推行的政策是否能开放区域经济,减少官僚控制,加快经 济增长,提高教育水平,鼓励那些正在小国中发生的渐进式政治改良(比如巴林、阿曼 、科威特和摩洛哥)。那些倡导民主的知识分子、社会团体的壮大,乃至最终整个国家 的发展将证明,自由民主并非与穆斯林文化水火不容,这就如日本和韩国所向世人证明 的那样——民主可以同亚洲本土的价值观共存。但是这种示范效应尚需时日,也需要美 国同其他国家、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合作,有效地利用软实力资源。

经历“9·11”劫难后,美国人为一个问题所困扰——“他们为什么仇视我们?”但是 中东地区的许多人并不憎恨美国。正如民意测验所一贯显示的那样,许多人害怕、误解 和反对美国的政策,但他们却崇尚美国的某些价值观以及美国文化的某些方面。作为信 息技术的领导者,美国却未能认识并利用这些机会。

2003年,美国两党负责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的公共外交顾问团发现,美国在这些以穆 斯林为主的国家投入的公共外交支出仅有1.5亿美元。顾问团的成员表示,“说对该地 区的资金投入不足还算是好听的。”他们建议委任一名新的白宫公共政策主任,设立图 书馆和信息中心,把更多的西方书籍翻译成阿拉伯语,增加访问学者的数量,训练更多 掌握阿拉伯语的人和公共关系专家。

有效的公共外交必须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战略。就短期战略而言,美国应该更为灵 敏地应对和解释当前发生的事态。新成立的电台,诸如Sawa在播放新闻时也会插播些流 行音乐,这就是有益的尝试。但是美国也必须学会同阿拉伯媒体,比如半岛电视台,展 开更为有效的合作。

就中期战略而言,美国的决策者必须确定某些关键战略的主题,以更好地诠释美国的 政策,给美国打上民主国家的“标签”。有人指控美国的政策对穆斯林的生命漠不关心 ,我们可用美国介入波斯尼亚和科索沃以拯救穆斯林,以及援助穆斯林国家发展经济和 对抗艾滋病等事例加以反驳。正如美国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所指出的,我们必须将民主的进程嵌入“为解决地区问题而制定的积极 而广泛的日程表中,比如伊拉克重建,实现总统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自建国的构想, 使阿拉伯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等等。”

然而,至关重要的是长期战略,它建立在文化和教育交流之上,建立在将中东国家发 展成为更加富有和开放的民主社会基础之上。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最有效的发言人不是 美国人,而是那些理解美国优点和缺陷的当地代理人。公司、基金会、大学和其他非政 府组织以及政府都能够为促进中东民主开放社会的建设助一臂之力。公司可以提供技术 使当地的教育系统现代化;大学可以为学生和教师设立更多的交流项目;基金会可以资 助当地的美国研究机构,并加强新闻报道的职业化培训;政府则能支持英语教学并为学 生交流项目提供资金。

总之,我们有多种途径可使软实力的资源永不枯竭,并营造实现民主的各种条件,以 达成行之有效的长期战略。当然,即使是最动人的广告也无法售出不受欢迎的产品:如 果某一沟通交流的策略违背了政策的本质,那就将无功而返。同样,如果美国政策的风 格和本质与广泛的民主思想相悖,那么公共外交也将一无所获。

美国最显著的失败是对发展软实力缺乏重视,投入的资源不足。国务院公共外交计划 和美国国际广播的总支出仅为10多亿美元,大约占外交事务预算的4%。而美国的外交预 算总额仅为情报预算的3%,国防预算的0.25%。如果华盛顿能将其国防预算的1%用于公 共外交,用前联邦通讯委员会负责人牛顿·米诺(Newton Minow)的话来说,“我们仅用 一美元来传播我们的理念,就能达到花100美元发射炮弹的效果。”——这意味着需将 当前用于公共外交的预算增长4倍。

我们还需要在公共外交的各个方面保持政策的连贯,使之与其他政策事务有所关联。 国际教育者协会报告说,美国不仅在国际学生交流活动中的份额不断减少,而且“政府 似乎对学生交流的重要性缺乏整体的战略意识。正是由于这一战略空白,学生们发现要 想克服种种阻碍前往美国留学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学生交流政策和签证政策之间几 乎没有协调。如教育家维克多·约翰逊(Victor Johnson)所提出的,“尽管我们需要提 高警惕,但学生交流政策还是会为我们网罗各种人才,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威胁。”然而 政府却毫无必要地阻止人们前往美国,此类政策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

公共外交需要白宫的大力支持。外交委员会最近的一份报告建议成立一个“白宫公共 外交协调机构”,由总统任命的人选领导。他们还建议成立一个非营利性的“公共外交 协会”,以组织和动员私人机构参与其中。最后,一项成功的战略不仅要传播美国的观 念,还应注重双向交流,使社会的各个部门参与进来,而不仅仅由政府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美国人需要更加意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需要放弃狭隘的本土观念,对国 外的事务有更为敏锐的认识。

因此,需要采取的首要措施是改变美国人的态度。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别人是如何看 待美国的政策的。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媒体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覆盖已经急剧减少,外 语培训也已落后。越来越少的学者能够加入到富布赖特访问学者的行列。历史学家理查 德·佩尔斯(Richard Pells)表示,“从前,美国历史学家怀着对世界的好奇心,超越 学术和国土的界限,能够与大众交流国内和国际事务。这样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尽管它对我们的影响依然存在。”

与硬实力不同,软实力的运用更不能实行单边主义,这是美国还没有认识到的事实。 为了与世界有效地沟通,美国首先需要学会倾听。

标签:;  ;  ;  ;  

美国软实力的衰落--华盛顿应该对此感到担忧_软实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