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破解社会治理难题论文

“因地制宜”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实习记者 陈秋圆 北京报道

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社会治理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贵州省荔波县、河北省定州市、湖北省潜江市、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等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做法。

水力喷射泵是通过地面增压泵将动力液加压,高压动力液沿井下油管输送至井下喷嘴,通过喷嘴将压能转换成动能并在喷嘴后形成低压区。期间动力液与油层产出液在喉管中混合,经扩散管将动能转换成压能,利用压能将混合液举升到地面[1]。

因地制宜 荔波、定州、潜江、榆阳有关负责人在分享社会治理经验。 摄影/宁颖

7月6日,“中国社会治理与全面小康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在本次研讨会举行的第一场圆桌论坛上,贵州省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河北省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居野、湖北省潜江市司法局局长李立、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政法委书记寇福英等分享了他们所在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小康》杂志社副总编辑张凡主持该圆桌论坛。

尹德俊提到了传统文化以及村规民约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他举例说,荔波县有一个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解放以来从没发生过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案件,奥秘就在于群众自治,大家严格遵守传承下来的村民公约。

2018年,荔波县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满意度位列贵州省第一,其经验有三条:一是激发村民内心的动力,参与自治的主动性;二是发挥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三是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提炼出家训和家风等,让村规民约深入内心,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王居野也提到了柔性力量和柔性执法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他以定州市“红三轮”整治的例子来说明在社会治理中要重视思想舆论工作。先前整治和取缔“红三轮”,效果并不好,反而越打越多。通过调研得知,老百姓对于“红三轮”的属性和危害认识得并不全面,心理上本能地认为蹬三轮的都是弱势群体,而不知道它属于非法营运。

对于社会治理来说,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如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李立介绍,潜江市结合实际探索了一套发挥人民调解员作用的机制。首先是人民调解队伍的建设和选配,每个村根据大小配备专职调解员,并且统一培训后再上岗。其次是经费保障,由政府购买服务,给每个村划拨调解工作的经费,而调解员办成案子以后还会有相应的经费补贴。这样,调动基层的力量,让公众参与进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些发展中的问题,也要在发展中运用创新的方法解决。榆阳区一个村子,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不到4000元跃升至上万元,关键就在于这个村率先实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即“地权变产权,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寇福英介绍道,产权制度事关根本利益,各方积极性很高,就相关问题开了100多次会议,最终讨论出一个章程。

推荐理由:本书是华尔街投资大神、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的人生经验之作,是他白手起家40多年以来的生活和工作原则。书中提到了21条高原则、139条中原则、365条分原则,多角度、立体阐述了生活、工作、管理原则。在中国金融圈、投资界和管理层都极具影响力,在中国大陆销量达一百万册,适合多层次、多领域的读者阅读。

标签:;  ;  ;  ;  ;  ;  ;  ;  ;  

“因地制宜”破解社会治理难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