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诊断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郭庆东

彩超诊断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郭庆东

黑龙江省虎林市庆丰农场医院 15842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在脾脏淋巴瘤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疑似脾脏淋巴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然后分别对这47例疑似脾脏淋巴瘤患者采用CT检查以及彩色超声检查,以手术所见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容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彩超诊断方式的进行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优于CT诊断的诊断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脾脏淋巴瘤患者来讲,采用彩超进行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良好,诊出率较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脾脏;淋巴瘤;彩超;诊断

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恶性淋巴瘤,该病发生时一般会先在患者脾脏上产生相关病变,而这时,通常脾脏外的淋巴组织不会受到相关侵害[1]。人体脾脏是一个较大的淋巴造血组织,是恶性淋巴瘤入侵的一个十分常见的部位,特别是对于HD晚期的患者,其脾脏会更加容易遭受淋巴瘤的入侵。为了探讨对于脾脏淋巴瘤的有效诊断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近期收治的部分疑似脾脏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对分析结果作出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疑似脾脏淋巴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最大的为74岁,年龄最小的为35岁;其平均年龄为(53.67±8.15)岁;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14个月,平均病程为(7.45±4.46)个月。所有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腹部隐痛、食欲下降、体质减轻等相关症状。

1.2 方法bb

患者在入院后首先进行CT检查,然后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彩超检查时探头频率为3.5~10.0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部分患者可采用俯卧位或坐位。检查时要求患者双手抱头,尽量增宽患者的肋间间隙,从左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的相应肋间进行连续常规扫描,对患者脾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情况、病灶数目、血流信号等相关信息。同时仔细观察患者脾门区、腹腔部位、腹膜后淋巴结以及其周围的相关脏器情况,必要时还需要详细观察患者颈部、腋下、腹股沟等浅表部位的淋巴结情况,然后记录好相关部位情况并进行存档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以影像学检查后的术后所见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对于脾脏淋巴瘤的检出率、准确性以及对肿瘤性质的诊断准确性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后期手术证实,在本文所选取的47例疑似脾脏淋巴瘤患者中有34例患者确诊为脾脏淋巴瘤患者。彩超诊断方式共检出脾脏淋巴瘤患者32例,通过对比,这30例患者均在后期手术中进行确诊,2例漏诊。彩超诊断方式检出率为94.11%,准确率为100%,漏诊率为5.89%。CT检查方式共检查脾脏淋巴瘤患者29例,其中28例患者后期证实为脾脏淋巴瘤患者,误诊1例,漏诊6例,其检出率为82.35%,准确率为96.55%,漏诊率为17.65%。两组比较,CT检查方式与彩超诊断方式的准确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彩超诊断方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方式(P<0.05),同时彩超诊断方式的漏诊率显著低于CT诊断方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人体内的脾脏是人体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淋巴器官组织,在临床上十分容易发生淋巴浸润显现象,进而容易形成脾脏淋巴瘤[2]。脾脏淋巴瘤在发病早期,通过有效的诊断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过后,对淋巴瘤进行分期并制定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后,可有效提高对淋巴瘤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淋巴瘤患者的死亡率,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彩色超声诊断技术以及CT技术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对脾脏淋巴瘤的诊断方式,二者各具优点和特长,同时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二者的临床诊断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脾脏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技术支持。

彩超检查方式操作简便、重复性强,应用彩超技术对脾脏淋巴瘤的诊断,不仅能对脾脏的大小、内部回声以及病灶大小、数量等相关信息作出明确诊断,同时也能对脾脏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以及有无合并脾脏外的其他病变情况进行有效地诊治,其临床应用范围相对更广[4]。为了探讨彩超诊断技术对于脾脏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选取了我院近期收治的多例疑似脾脏淋巴瘤患者,分别采用CT技术以及彩超进行检查。其结果显示,彩超诊断方式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T检查方式,同时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也较高。所以,对于脾脏淋巴瘤患者来讲采用彩超进行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良好,诊出率较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司桂华,李照宁.彩超诊断脾脏淋巴瘤1例[C].//2013年超声新技术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2013:212-212.

[2]李哲.彩超诊断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213-214.

[4]孙琦,张培红,刘恩彬等.脾脏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诊断[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3,42(4):234-238

[5]李守红,郭晓华,石尖兵等.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3202-3203.

论文作者:郭庆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彩超诊断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郭庆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