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立中学初级职业教育述评_职业教育论文

台湾国民中学初等职业教育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国民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国民中学〔注〕是台湾国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计除了共同必修科目外,还设置了两种选修科目:一是继续升学科目,一是职业选修科目。后一种选修科目的目标有三:进行职业陶冶与职业辅导;实施技艺教育;开展就业辅导。因此,考察和研究台湾国民中学的初等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目前的中学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一、台湾国民中学初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台湾国中的初等职业教育是随着不断发展的台湾经济而发展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40年代末至50年代末,这是台湾国中初等职教起步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台湾,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科技水平相当低,社会经济也颇为落后。为了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以稳定台湾社会,台湾当局从50年代初就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并同时积极发展教育。其间两次修订国中课程标准,包括通过改革选修科目来加强初等职业教育。如1952年修订的国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多种职业教育科目,以分别适应学生升学与就业的实际需要。又如在1955年公布的国中课程标准中,为推行生产劳动教育,将“劳作”科改为“劳作及生产劳动”科,并增加了教学时数等。上述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学阶段的初等职业教育,以适应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这一时期台湾的初等职业教育,主要是由各种职业学校来承担,国中的职业教育基本上只是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家事等方面的教育与训练,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但它毕竟走上了起步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为整个60年代,这是台湾国中初等职业教育不断探索、完善的阶段。50年代末期,因原苏联卫星上天而在世界上掀起的教育改革浪潮,深深地影响了经济正在起步的台湾。为了顺应世界教育潮流,提高台湾国中的教育水平,台湾当局在60年代期间再度两次修订国中课程标准,并强化了初等职业教育。过去国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设计,以“升学”为唯一目的,而对不能升学的毕业生则未作周密考虑,以致造成许多毕业生失业。为此,1962年公布的国中课程标准适当放宽了选修科目的幅度,增设多种职业科目,以分别适应学生“升学”与“就业”的实际需要。在1968年公布的国中课程标准中,又增设了“职业简介”及农、工、商等职业科目,由学生选修。其目的,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对各种职业的认识,矫正以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并陶冶职业兴趣,培养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学生养成手脑并用、勤劳俭朴的习性,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作好就业的准备。这一时期台湾国中的初等职业教育,从选修科目的设置到教学时数的增减,以及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为其以后的发展摸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三阶段为70年代以后,这是台湾国中初等职业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其间,台湾经济已经起飞,工业生产由满足本岛需求的内向型向加工出口的外向型过渡,农业社会逐渐解体,向工业社会转型。这个阶段里,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而作为职业教育初级阶段的台湾国中初等职业教育,也随着台湾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进入了规范化发展阶段。如在1972年公布的国中课程标准中,“职业陶冶科目”改称为“职业选科”,除原列出的科目以外,还增加“水产及其他”一项,并规定各校视地方需要、设备及师资状况自行酌定开设职业选科,而且要结合当地社会资源,加强教学效果。过去,选修科目被硬性划分为“升学预备”及“职业陶冶”两类,使学生在心理上容易产生错觉。在1983年公布的国中课程标准将选修科目扩大为四大类:①职业科目类;②实用科目类;③升学预备科目类;④艺能科目类。其中职业科目类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家政、水产等,并规定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在教师辅导下选修职业科目。后来,为了避免在学生潜能发育尚未成熟、习性并未稳定的情况下硬性将学生编入“升学班”或“就业班”,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984年4月台湾“教育部”再次修订了国中课程标准,推迟了课程分化的时间,规定三年级才按学生的志趣与能力分为“理论组”和“实用组”。根据部分学生毕业后将要直接就业的情况,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在三年级强化初等职业教育,增加了教学时数,并更加注重学生敬业观念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技艺的训练。至此,台湾国中初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为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良好素质的劳动者。

二、台湾国民中学初等职业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历次改革

在1968年以前,台湾的初等职业教育由初级职业学校和五年制职业学校来实施,而当时的国中课程设计则主要是为应付学生升学作准备的,所以台湾初等职业教育的科目及教学时数相对较少。1968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台湾停办了各种初级职业学校,初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才主要由国中通过开设各种职业选修科目来完成。从这时候起,职业选修科目就成了国中历次课程修订的重要内容。以下介绍台湾国中从1968年起至今5次课程改革中有关实施初等职业教育方面的情况。

(一)1968年公布的国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升学预备”和“职业陶冶”并重的原则。为了加强职业教育,该课程标准增加了职业陶冶科目,除设置工艺(女生家事)、职业简介为必修科目外,另设职业选修科目供学生第二、三学年选修。以下是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数表(见表一):

表一

选修办法规定:1.二年级学生可在该年级所设选修科目中任选1门。2.三年级学生应在该年级所设每科2小时的选修科目中选修2~3门科目,如选修2门科目,其中有1门是职业科目;如选修3门科目,其中必须有2门是职业科目,甚至3门均为职业科目。但工业组制图、金工、电子工各科目每周均为4~6小时,故选择其中一科修习即可。3.各校视地方需要、设备及师资状况自行酌定开设选修科目,尤应利用当地社会资源,加强教学效果。

(二)1972年修订的国中课程标准,删除了“职业简介”,而有关职业简介的教材则并入“指导活动”内。“家事”改称为“家政”,原只由女生选修,自改为“工艺或家政”后,男女生均可自由选修。此外,“职业陶冶科目”改称为“职业选科”,并于其中增加“水产及其他”一项。以下是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数表(见表二):

表二

选修科目的选习办法规定:二年级学生可在作物栽培概说、制图、珠算等职业选科中任选1科。三年级学生应在该年级所设选修科目中至少选修1门职业科目,其选习时数不得少于6小时,但成绩考查结果符合留级规定者,得免修数学与自然科学而改选修职业科目。另外,各校开设职业选科得视当地的实际需要、设备、师资状况自行酌定,同时也可开设经“教育部”核准表列科目以外的职业科目,以供学生选习。

(三)1983年修订的国中课程标准中,“工艺或家政”科维持不变,而将选修科目分为四大类:①职业科目类,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家政、水产及其他等;②实用科目类,包括应用文、实用英语、实用数学、实用物理、实用化学等;③升学预备科目类,包括英语(甲)、数学(甲)、自然科学(甲)、自然科学(乙)等;④艺能科目类,包括音乐(甲)、美术(甲)、体育(甲)等。以下是选修科目及教学时数表(见下页表三):

表三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从二年级就开设升学预备与就业准备的选修课程。其选修办法还规定:凡是学生在修毕第一学年课程后,具有职业倾向或有6科以上不及格者,得在教师的辅导下选习职业科目或实用科目。

(四)1985年4月所公布的经修订后的国中课程标准,是为了避免如下情况出现:学生因学习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而导致一年级成绩不太理想或显示出所谓的“就业倾向”,于是从二年级起就被硬性编入“就业班”,从而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因此,该课程标准推迟了课程分化(主要是选修科目选习)的时间。以下是具体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数表(见下页表四):

表四

该选修办法规定:国中二年级不论是具有升学倾向还是就业倾向的学生,每周均须修习4小时英语、数学及理化等科目,并可在作物栽培、制图、珠算、服饰缝制等科目里选习2小时以内的科目。三年级中志愿就业的学生,除选修实用英语、实用数学、实用物理、实用化学外,还得选习应用文、音乐、美术、体育及各种职业陶冶科目,其总选习时数为10~15小时。

(五)1989年以来,台湾“教育部”为适应台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培养能面向21世纪挑战的后备力量,再度对国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修订工作于1991年基本完成,现正在推行之中。其选修科目及教学时数表列如下(见表五):

表五

新的课程标准简化了选修科目表,增列了第二外国语和电脑,以及早培育学生的第二外语能力或适应科技变迁的需要。同时,“家政与生活科技”仍定为必修科,由学校视实际需要分为“家政”、“生活科技”科目,每周各排1节或隔周连排。另外,各校根据学生的志趣,从三年级起集中用英、数、理化三科教学时间及选修科目教学与补救或充实教学的时间,实施艺能科教学或职业陶冶教学。据此,三年级上下学期可用时间各为14~17节,学校可依照学生需要、地区特性进行课程规划。

三、台湾国民中学初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纵观台湾国中初等职教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是与台湾经济的变迁息息相关的。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新的就业机会的出现,激发起台湾职业教育在观念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与完善。笔者认为,通过课程设置实施的国中初等职业教育,有4个比较明显的特色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①把学生掌握初等职业技术当作具备良好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要求。从其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学校从二年级起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初等职业教育,要求每位具有升学倾向或就业倾向的学生都必须选习职业科目若干个学时;只是到了三年级,才根据学生的志趣与能力,以及他们毕业后就业或进入职校进一步学习的实际,在初等职教课程设置方面有所偏重。这是台湾国中初等职业教育最大的特色之一。②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倍受重视。过去台湾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中初等职业教育过分重视职业智能的教育或训练,造成毕业生所缺乏的不是职业技能,而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进而导致劳工流动率偏高,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近些年来国中初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道德与伦理教育被提高到重要地位,甚至被强调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课。③所开设的职业选修科目幅度较宽,有利于对学生志趣的试探和全方位培养。国中初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职业选修科目的内容随着台湾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其教学也越来越讲究科学性。一方面,通过设置旨在试探学生职业兴趣、性向、能力的职业辅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志趣与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性、兴趣作好职业选择与职业准备,以达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④重视初等职业教育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台湾国中职业选修科目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各校开设职业选科得视当地实际需要、设备及师资状况自行酌定,并规定可开设经“教育部”核准表列科目以外的职业科目,以供学生选习。这样就形成了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弹性的多元化课程设置,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并有力促进了台湾国中初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当然,台湾国中初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有:①对学生习性与志趣的试探、辅导工作还不太完善。国中设置的职业试探科目比较齐全,但由于受到社会上升学主义的影响,疲于应付升学考试,而轻视了这一阶段最重要的试探与辅导功能的重要性,以致许多学生在事先并未充分了解技艺的情况下,匆忙修习技艺课程,影响了初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②师资不足。台湾国中虽设有职业陶冶课程,却没有职业陶冶科教师的编制名额。各校除了美工科、家政科教师以外,具有职业选科专长的教师绝无仅有,因而职业选修科目往往以搭配方式授课,以凑足教师的授课时数。另外,教师平日与该行业实际接触较少,对该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影响了职教的水平。③资金不足。一般学校的工艺、家政教室都是按照学生班级数由上级主管部门资助兴建,至于职业陶冶学科的教学实习工场则不在补助之列,造成某些科目教学往往无法顺利进行。同时,由于资金不足,各校技艺教学所需仪器设备缺乏,维修与更新也很困难,影响了教学效果。④受传统升学主义思想的影响,学生多不愿被编入实施初等职业教育的所谓“放牛班”。学生从第一天进国中起,就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怀抱的唯一志向就是升学;而一旦在三年级被编入就业班,他们就自然因“理想破灭”而悲观失望。此外,就业班的学生常常受到老师、同学甚至家长的歧视,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学业的进取精神。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国中初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引起了台湾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他们正寻求各种方法来给予合理的解决。

总之,在台湾国中初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台湾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在当今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的情况下,国中初等职业教育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台湾国中初等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学生职业伦理与道德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职业性向、兴趣与能力的试探与辅导;而且将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学环境,设置专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至于这些措施将会取得什么成效,还有待继续观察。

注释:

台湾国民中学阶段相当于大陆基础教育初中阶段。1968年台湾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台湾初级中学改称为国民中学。简称为国中。

标签:;  ;  ;  ;  

台湾国立中学初级职业教育述评_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