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实践--对乡镇企业“六制”管理机制转变的思考_企业经营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实践--对乡镇企业“六制”管理机制转变的思考_企业经营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实践——乡镇企业“六制联动”转换经营机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现代企业制度论文,经营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企业改革,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苏南农村经济主体的乡镇集体企业如何按照这一方向进行实践探索,不断创新,适应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已不容置疑地摆在我们面前。本文试图根据吴县乡镇企业“六制联动”多种形式转换企业经济机制的实践,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转折与动因

众所周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业劳动生产力,为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提供了前提。应运而生的乡镇企业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发展,在风风雨雨中茁壮成长,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的富裕文明,乃至国家的兴旺发达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健全,乡镇企业固有的弱点日趋显露,灵活的机制优势逐渐退化,甚至消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目前正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冷静地分析乡镇企业深化改革的内在动因,不难发现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乡镇企业内部因素来看,八十年代初期普遍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其改革的核心是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来调动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益显露,一是经营者负盈不负亏,出现了厂长负盈、企业负亏、公司负债、政府还债的经济怪圈。二是约束机制不到位,利润审计流于形式,换一个厂长,出现一个窟窿;利润分配保两头压中间,即保上交国家税金及乡村开支所需,保越来越刚性化的职工分配,压中间企业积累,有些企业连简单生产的固定资产折旧也得不到有效补偿,使企业难以为继。三是企业行为短期化,一年一定的承包合同,使一部分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掠夺性经营。四是政企难分,企业的投资决策一般均由乡村行政领导拍板,决策失误由政府承担,企业大额供款由乡村合作经济组织担保,出了问题,乡村领导当被告,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其次,从乡镇企业外部的宏观条件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健全和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强化,这无疑对依靠国家信贷增量支持和税收优惠的乡镇企业,或多或少会带来断“奶”的阵痛,尤其是那些靠高负债经营,以速度争效益的企业,“痛”得更甚。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资源,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去年,国家出台了信贷、财政、税收、外贸等项改革措施,乡镇企业除了直接感受到资金枯竭外,更重要的是感到来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挑战。因此,乡镇企业必须面对新形势,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来适应新情况,求生存,求发展。

还有,个体私营经济对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乡镇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目前,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比较宽松,这对低水平、低投入的加工型集体企业是一种致命的挑战,这类企业,不改革,不转制,只有死路一条。

总之,乡镇企业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度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实践与探索

在历史性的转折关头,乡镇企业如何改革发展,历史的重任已摆在人们面前。吴县在这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加快了乡镇企业改革的步伐,在机制上有所创新,在管理上得以强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目前,吴县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主要是“六制联动”:一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有机结合,既具有股份制的风险机制和聚集分散的生产要素规模使用的功能,又具有合作制的社区性劳动联合、资金联合、资产联合,保障其成员民主权益的作用。股份合作制的资产比较明晰,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劳动者的利益比较直接,其产权制度是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一种创新。他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聚集资金,也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生产者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所以,股份合作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吴县正处在试行股份合作阶段,目前,以村办股份合作为主的企业从1993年19家,发展到61家,资产总额达2.55亿元。

二是风险抵押承包责任制。实践证明,乡镇企业实行集体承包、厂长负责制以来,效果是明显的,他改善了企业管理,加快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也暴露了明显的弱点,需加以改革完善提高。吴县在乡村两级企业的承包责任制中采取了二种办法加以完善。一种是在承包方式上加以充实,除原来的“集体承包、厂长负责制”外,允许合伙承包、个人承包。据统计,吴县现有合伙承包、个人承包企业394家,占承包经营企业的20.1%;另一种是在承包中推行风险抵押承包。据统计,吴县乡村两级现有风险抵押承包的企业931家,占承包经营企业的47.5%,提供风险抵押金2403万元。

三是租赁制。租赁制是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中实践较多的一种经营方式。他是将集体资产包括房屋、设备、土地等出租给承租人经营,由承租人分期交纳一定的租赁费用。据统计,吴县乡村两级企业中实行租赁经营的企业有1665家,占现有企业总数的45%,租赁资产18.9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占44.4%,流动资产占55.6%。承租者交纳风险抵押金3271万元。乡镇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把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是实行“双层经营”的一种好办法。它既可使集体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又可充分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是集体力量和个体(或小集团)能力的有机统一,达到促进生产,发展经济,增加收益之目的。吴县在推行企业租赁经营中,按照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在租赁对象的选择、租赁标的确定、租赁范围的议定、租赁权利和义务规范以及财务核算与分配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实施办法。还根据租赁企业的运营状况,分别总结了先租后股、先租后卖、先租后转的典型实例,引导租赁制企业向股份合作制方向发展。

四是企业集团。组建企业集团是乡镇企业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缝隙中“船小好调头”到市场经济条件下“船大抗风浪”实现的战略性转变。企业集团是以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为龙头,联结一批具有相当经济实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形成多层次组织结构,通过资产和生产经营纽带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以规模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以高组织程度,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它打破了行业、所有制和区域性经济的界限,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重组优化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据统计,吴县在乡镇企业中现有集团型企业41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20家,县级13家。集团企业拥有资产总额37.26亿元。集团企业个数占全县乡村两级企业总数的1.1%,资产总额占32.2%。

五是中外合资。中外合资、合作、独资企业进入农村阵地,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乡镇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有效途径。三资企业的产权相对明晰,管理比较规范,权责比较明确,是大力发展的方向所在。据统计,吴县乡镇企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三资企业有349家,其中合资企业有276家,合作企业有12家,独资企业有61家。在这些三资企业中外方投资额占总资产的54.3%。对于合资、合作的企业,近年来在经营管理体制上进行了逐步调整和完善,大力提倡了以一方(外方或中方)为主承包经营,企业实现的最终利益,按出资比例或协作协议分配,避免了以往在经营活动中相互推诿、责任不清、管理不力、经营不善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出口创汇能力。

六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主要是以个体、私营为主,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的必要补充。目前,吴县的民营企业有二种,一种是“集体搭台、个人唱戏”式。这是农村能人利用民资,挖掘民才,在集体提供的经营场所、配套设施的支持下创办的工业企业。另一种是“脱壳”式。即是农村有一技之长者或在企业中有一定技能、经营能力者购买原属集体企业资产而形成的私营企业,也即集体企业通过资产评估拍卖脱壳给私人经营的民营企业。据统计,吴县目前属这类的民营企业有78家。这78家企业原集体净资产2600万元,拍卖金额3919万元。

近几年来,吴县为保证乡镇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顺利进行,逐步强化了包括资产、财产、财务、审计、核算、分配等在内的配套管理措施,这对提高转制效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利用。

刍议与思考

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目前,乡镇企业关键一着应在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上,探索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首先必须进一步明确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从塑造、培育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和企业法人实体着手,把改革、改造、改组结合进来,探索政企分开的路子,引导企业真正进入市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总原则,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一切从现实出发,提高认识,在改革中求创新,在实施中求提高。乡镇企业在创建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具体应注意四个方面:

1.渐进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对照这个基本要求,乡镇企业不管从形成与发展过程看,还是从现实状况看,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一是表现在认识上,虽然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产品经济到商品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已比较统一了,但对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还不是那么清楚,一提产权只认为是集体与个体之分,公与私之别,对法人产权的概念比较模糊;一提政企分开,企业对政府既有要求放权的一面,又有难以摆脱依赖政府的一面。二是表现在资本积累上,仍以集体为主体,企业主要靠农业的原始积累和集体资本滚动发展,其他方面的资本投入毕竟较少,私人资本、外来资本要形成一定实力,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表现在管理规范上。乡镇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大多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搞农业走向办工业,粗放经营,管理滞后的问题还相当普遍。所有这一切,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所以,乡镇企业只能沿着现代企业制度这个目标,循序渐进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分阶段进行,决不能一蹴而就。

2.适应性。在乡镇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结合农村的实际,不搞一哄而起、一刀切,应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分层次实施。首先在那些具备条件,产权关系易予划清,管理水平比较高的一部分企业中率先施行,按《公司法》建立责任有限公司,有条件的建股份有限公司,并不断规范、提高,树立样板,逐步推广。其次是大部分企业,采取过渡型,宜借鉴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先联产到大组,后联产到小组,最后联产到劳的形式,在乡镇企业中先巩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成果,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再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在操作中,可以逐步加大风险抵押承包、风险抵押租赁、股份合作制的力度,培育积累经营者和法人资本,待条件成熟,或巩固提高股份合作制,或组建责任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对于新办企业,原则上均要建成股份合作企业、责任公司,防止新的资产不清、政企不分。

3.科学性。“六制联动”是按照苏州市1993年8月在吴江召开的乡镇工业会议的口径提出的,但对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许多地方是不够科学的,似混淆了经营权与资产权的界限,难以明确权与责。拟按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分成二大类。按财产组织分成乡村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国内联营制企业(包括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五种;按经营方式分成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个体(合伙)经营三种。我们应该把资产组成形式与企业经营方式区别开来,这有利于企业产权的界定、改造与重组,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实施,也有利于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

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包括组织领导,资产管理,劳动人事,核算分配,专业管理和技术管理等等制度。更为重要的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衔接的责任制度。各类制度的建立都要讲究科学性。如组织领导制度要与民主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制度在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的同时,逐步培育增大法人资本;劳动人事制度要逐步形成企业领导聘任和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核算分配制度要在严格按照“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实行按效分配;企业的各种责任制要同专业管理和技术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配套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单靠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努力能实现的,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是宣传上要配套。在人们思想上形成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氛围。首先领导思想要解放,这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其次是基层干群的思想要跟上,知道现代企业制度是怎么会事,自己应处在什么位置,以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二是法制上要配套。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冲突,这必须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防止个别行业、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阻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三是政策上要配套。改革本身就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现代企业的变革也涉及许多政策,如集体资产的界定,企业法人地位的确立,政企分开的方法,企业外部责任制的规范。又如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实施步骤,保障体系的确定等,都要政策引导。四是服务上要配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的面广量大,情况繁杂,各种服务措施要跟上,工商、金融、税务、审计以及经营管理部门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千方百计竭尽能力为企业过度到现代企业制度搞好服务。

总之,我们要坚持实践是第一的观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结合农村特点,走群众路线,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之路。

标签:;  ;  ;  ;  ;  ;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实践--对乡镇企业“六制”管理机制转变的思考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