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应用系统与多个桌面应用系统的集成

Web应用系统与多个桌面应用系统的集成

黄少敏[1]2002年在《Web应用系统与多个桌面应用系统的集成》文中认为在企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和企业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多种C/S架构的系统在企业中同时并存,采用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库都不尽相同。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B/S架构的Web应用系统也被企业广泛地应用起来了。为了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再次开发,把企业原有的信息和现在正要开发的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了很多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是以笔者参加的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项目为基础完成的,该项目是为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自动化办公和信息管理综合系统。 首先,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办公,如:个人办公(个人邮件、待办事宜、个人名片、日程安排)、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车辆管理、请示报告、物业管理)、公文管理(收文管理、发文管理)、项目管理、公用信息(公告牌、日常信息、办事指南)等功能。 其次,将现有的多个桌面应用系统(水电费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文印费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结合起来,即通过 Web 应用系统来读取多个桌面应用系统里的信息,实现数据在多个系统的查询。 系统采用了Microsoft.NET、XML、ASP.NET、Web Service、C#等技术。在此之前,软件开发模式一向侧重于单个系统,甚至试图掩饰与其他系统的互动。要将所有可用资源整合成为一个解决方案,建立在XML和因特网协议的标准整合构造上的Microsoft.NET平台则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马联江[2]2011年在《基于消息中间件集成异构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各子系统的协作日趋紧密,企业员工需要接收、完成企业内部各种不同类型的任务,并及时地给予反馈,其中任务与其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密切相关,目前许多大型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都是由一些相对于整体业务问题而孤立的应用系统所组成的自动化孤岛,信息在这些系统间的传递受到阻碍,如果能在这些孤岛之间架起桥梁,那么效率将会得到很大提高。因此需要一种软件,它能够集成多个运行于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上的应用系统,消息中间件正是解决这种互连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搭建安全、稳定、高效的桥梁,消息中间件基于消息队列的存储转发机制,包括队列管理器、队列、通道、消息等各种对象,提供了在异构网络环境中实现消息传送的可靠且易于使用的解决方案。本文结合大型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一套解决企业异构系统集成的方案,开发了一个集成化的任务管理系统,通过消息中间件集成ERP、PDM、CAPP和MES四个分系统,以任务来贯通整个集成过程,解决了现有信息系统之间数据无法传递等问题,满足其它系统与任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且方便今后系统的进一步集成。集成化任务管理系统以任务为核心,实现任务的自顶向下分解,各职能部门通过任务管理系统反馈任务的进展情况,以便顺利完成职责范围内的任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对任务的管控效率,加强了企业任务协同处理能力。通过消息中间件的集成,打通现有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实现各系统与任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使得在生产过程链中所产生的数据,以及与生产相关的信息可以顺利地传递,管理人员通过统一的界面就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存在于各个系统中与生产任务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准确的了解生产情况。

周桂贤[3]2010年在《E-HUB模式制造资源管理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网络化制造的制造资源及产品市场的全球化,网络化制造系统的特征表现为结构上的快速重组、性能上的快速响应、过程中的并行性与制造资源的分布性。在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异构信息系统,使得企业之间系统难以实现互联,这已成为实现基于制造资源共享的网络化制造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在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E-HUB模式的制造资源管理系统”(2006AA04Z130)的支持下,针对中国企业制造资源整合需求开展了以下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异构系统集成的研究背景、应用现状,并对异构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形成网络化制造叁种基本模式的市场背景,指出了企业异构系统集成的必要性;随后对异构系统集成的相关实现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支持开放标准的企业集成技术,支持异构系统之间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的实现。通过对E-HUB标准体系和SOA集成结构的研究,提出了面向服务的E-HUB模式主体结构模型,并详细介绍了该框架基本的工作原理。本文以实现网络化制造环境下企业之间制造资源管理的可用服务为主要目标,提出了基于E-HUB模式的制造资源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研究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支持开放标准(RosettaNet, XML, SOAP, WSDL, UDDI, SAML, EDI等)的制造资源管理系统,从而支持异构系统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本文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面向协同的制造资源管理业务建模技术、异构系统接口技术及实现框架、共享制造资源的建模方法、共享制造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算法等。在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一套基于E-HUB模式制造资源管理的原型系统。研究成果将为实现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以及业务互动提供有效支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综述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及商务模式研究中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思路;(2)文献探讨了基于开放式电子商务标准和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平台建设,分析了RosettaNet标准以及E-HUB模式的集成策略。有效的重用和共享各分布异构系统的现有制造资源。(3)设计并实现了E-HUB系统模型,对基于E-HUB模式的共享资源模型、基于质量的制造资源服务选择、基于遗传算法的服务选择优化进行了研究。证明E-HUB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4)设计并探讨了E-HUB模式制造资源管理系统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环境下企业数据交换安全技术和网络入侵检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5)研究了基于AHP的制造资源模糊评估方法,在对制造资源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E-HUB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数学模型、并改进了制造资源评价及优化算法。(6)将基于E-HUB模式的制造资源管理系统集成的设计研究结果应用于部分中小企业,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多异构信息系统集成提供更全面的参考。通过以上研究和开发,改进了传统制造资源优化算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E-HUB系统结构模型,为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以及业务互动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相关领域的资源共享和服务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陈志圣[4]2008年在《基于网格理论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竞争的网络经济时代。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Internet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平台,传统的供应链也已经向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发展,供应链的协同已经成为新的供应链管理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Internet上主机大量增加但利用率不高的状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将其四个超级计算中心构筑成一个元计算机,由此诞生了网格的思想。网格被誉为“下一代的Internet”,它不是Internet和Web的替代者,而是它们的发展。网格是把整个Internet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目前,网格的建设已经成为IT领域的热点,欧美以及中国每年在其上的投资都数以亿计。Internet对于供应链的协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其发展产物的网格也将在供应链的协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Gartner的预测,在2006年底之前网格运算对盈利企业的主要用途会是用来处理计算密集的工作负荷,例如复杂的商业和财务分析。之后,网格将会跨越企业边界支持企业之间的协作,并最终将全面支持公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服务。网格环境下供应链的IT环境将会得到怎样发展,如何利用网格来促进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如何在网格环境中构建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当前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理论前沿课题。现有的研究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理论分析体系和可以指导供应链成员在网格环境中构建信息系统来实现协同管理的机制方法,本文将从网格的商业应用趋势、应用策略、系统模型、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的角度对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供应链成员在网格环境中实施信息系统建设并利用其进行协同管理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网格理论以及网格在供应链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分析了网格对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协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第叁部分研究了网格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策略以及具体系统模型;第四部分研究了在网格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交互;第五部分分析了网格技术对于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协调所产生的影响。在第一部分中指出了信息技术在提高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格作为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产物将会对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信息协调产生的促进作用。接着对供应链管理、网格理论、网格在商业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在第二部分中,首先分析了供应链中各种活动的协调机制,然后着重分析了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的发展和作用,最后分析了网格将会如何影响供应链的商务环境,并且描绘了网格在商业应用中的整个发展蓝图以及当前所处的位置。第叁部分首先研究了当前网格技术最新的标准——OGSA、WSRF,这些标准是网格得以在商业环境中进行应用的关键所在,它也是本文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叁层虚拟化策略(第4章),并依据该策略设计了基于网格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模型。然后,分析了该模型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层的设计、安全性、QoS、可行性等问题(第5章)。第四部分研究了在网格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供应链成员之间如何通过工作流管理对应用层的Web服务进行组合与控制,实现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并且针对网格的特点设计了一个两层的工作流控制系统。同时,还分析了如何利用网格信息系统模型中应用层的Web服务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B2B的数据交换,并提出了基于时间Petri网的分析方法(第6章)。第五部分分析了网格信息系统对于供应链管理中,在信息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孤岛的整合,通过对VMI、CPFR的支持来弱化牛鞭效应,对于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系统柔性的支持等(第7章)。最后,总结了研究工作,并且就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刘际洲[5]2007年在《富因特网技术在电力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企业管理方式的不断更新。随着因特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电力行业中,跨网监控逐步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监控方式。传统的B/S、C/S模式系统逐渐暴露出功能单一、接口专用、不易部署、不易升级、安全性低等缺点制约了电力监控软件的发展。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用户的操作体验成为电力监控在网络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本文的研究是以作者对富因特网技术的深入了解为基础,以SunRise2006综合电力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运行系统)为设计背景而展开的,提出了基于SmartClient技术与Web Services技术的具有SunRise2006综合电力自动化系统自身特色的Web发布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思想,并对其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和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系统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以及安全性方面对整个Web发布系统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设计。 本文介绍了富因特网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阐述当前比较常用的实现技术及各个技术的优缺点,并选择SmartClient技术作为本系统的实现技术。同时对系统设计中使用到的Web Services技术和CORBA技术等关键技术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在完整分析整个运行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框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智能客户端技术新的电力监控远程实现模型,并与现有的运行系统进行整合,使之成为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使原有的运行系统在功能上更加的完整同时也有利于系统的对外延伸和部署。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方向和措施。

刘坤鹏[6]2017年在《基于HTML5开放API设备的跨平台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应用与智能硬件的结合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便利,万物互联,连接一切,设备、技术、服务叁者共融成为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趋势。但当前智能设备服务商固步自封,缺乏共享意识,不同品牌的设备间缺少连通。同时移动终端快速更新,终端的操作系统、种类纷繁复杂。同一个功能,开发者需要根据不同系统、不同平台、不同开发语言开发不同的程序,极大提高了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因此,智能设备开放共享和移动应用跨平台急需解决。本文基于现有的开放API设备和跨平台应用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开放API OAuth2.0协议及HTML5跨平台相关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具有集成开放API智能设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并提供个性化建议的跨平台Web App应用系统。首先,根据系统总体方案,选取开放API的fitbit智能手环和withings智能体重秤作为接入设备,从市场、用户、技术等多角度验证系统可行性,进而提出功能和非功能需求。并基于系统总体框架,对后台服务器和终端处理方案进行设计。其次,对设备授权管理、数据接收、数据存储、数据交换、终端展示、设备和场景管理及目标建议等模块进行详细设计。采用OAuth2.0协议和访问令牌机制,实现设备服务商对本系统进行合法性验证及用户授权处理。利用Mysql与Redis双数据库共存模式减少I/O请求,采用RESTful API接口在服务器和不同移动设备的客户端间进行表现层的状态传输。最后,基于HTML相关技术、MUI框架、响应式设计方案,在系统终端实现类原生应用的展示和交互,并基于智能设备的数据及热量摄入消耗计算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的指导建议。系统实现中,搭建前端自动化工作流,自动检测代码风格、实时页面刷新、JS/CSS/图像自动压缩,极大提高开发效率。系统实现后,对系统进行兼容性、功能、性能测试,通过PageSpeed Insights优化建议和localstorage的缓存机制对系统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了具有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的集成开放API智能设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并提供个性化建议的跨平台系统。

夏凡壹[7]2013年在《海底观测网岸基数据局域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岸基数据局域网系统作为岸基控制与数据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是远程用户与海底设备之间的纽带。一方面,岸基局域网能与海底设备建立通信,对水下接驳盒和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各路电压电流,腔体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测和实时监控。同时对故障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另一方面能实现对实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显示、管理、归档。并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服务类型包括静态信息,实时动态信息,历史动态信息,应用平台等。本文在吸取国内外海底观测网络运行控制与数据管理平台的经验基础上,针对现有海底观测网结构以及已有设备情况,分析了岸基数据局域网系统应具备的网络通信、数据解析、数据存储、数据库维护、数据发布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岸基数据局域网按功能划分为以下子系统组成:运行管理子系统、故障诊断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和数据服务子系统。运行管理系统,运行在岸机控制服务器上,与海底接驳盒建立通讯连接,对水下接驳盒和各个传感设备进行监控管理。使各接驳盒以及传感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包括电压电流,以及温湿度,油压等状态信息,能够实时传输到岸机服务器上,并对其状态进行实时动态可视化显示,实现对各接驳与传感设备系统的运行状态的监视与控制,同时可以通过岸基控制计算机对海底设备及接驳盒等进行开关断控制。各个岸基管理系统还需要将数据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中存储,便于管理和远程查看。数据库服务器是整个岸基信息局域网的核心部分,一方面,服务器承担着与多个岸基运行管理系统交互数据,将水下设备与接驳盒采集数据接收解析,并存储到制定表里。另一方面,还为用户提供了远程访问的接口,用户通过各类动态数据表可以及时了解海底设备运行情况。数据库服务器需要完成数据存储、数据通信、数据解析入库和数据维护的功能。具体来说,数据库服务器需要数据处理中心软件和数据库组成。数据服务处理中心需要有大致分为叁大模块:与岸基运行管理系统通信模块,数据采集解析和存储模块,数据管理与查询模块。数据库按照观测网的情况,建立实体属性表,公共表和观测日志表叁种。数据服务系统是数据储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之后进行对外发布的平台。在海底观测网中,为了更好的监控接驳盒和其他传感器的工作状况,实现海底数据的实时传输及历史数据的显示,并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访问,更广泛的扩大浙江大学海底观测系统的影响,需要建立自己的海底观测网网站。网站即是一个外界了解学习观测网知识的一个平台,也是外界远程用户实时获得海底观测数据的一个窗口。最后,通过联调试验测试,数据能实现从海底设备到运行管理系统到数据库服务中心,再通过网站发布到Internet的全过程。数据传输稳定,数据解析正确完整,达到预期目标。

王强[8]2008年在《面向服务的智能客户端在MIS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广泛使用,传统的封闭式系统暴露出很多难以克服的缺点,系统功能单一、结构死板、难以部署和更新的局限性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为克服这一缺陷,.NET平台下智能客户端(SmartClient)技术应运而生,其应用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成为软件开发中的热点。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Smart Client技术,面向服务(SOA)技术的构成及其特点,并详细分析了Smart Client框架、SOA的协议。其次,对模型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引入离线操作模式,在本地缓存数据的最小映射集,客户端操作基于该数据集,恢复连接时再将该数据集和服务器同步,在引入Web服务技术对原有业务逻辑封装后,与传统的中间件技术相比,既提高了开发效率,增加了通用性、分布性和应用平台的多样性,并且将取得的数据用XML格式进行封装,在系统间传递,实现了异构系统中的数据集成。最后,本文为了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依照实际需求开发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此系统完全依照模型提出的逻辑结构进行设计,并且对开发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给出了相应实现方法。它解决了C/S模式下移植困难,维护,升级麻烦,B/S模式下响应速度慢,糟糕的客户体验和网络依赖性强等问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在线和离线都可使用且能智能升级的系统。

张波[9]2012年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师系统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应用已经逐步普及,很多高校都已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辅助日常的管理工作,大部分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已经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动态反映,讲究真实性、原始性,该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汇总分析等环节,其中以数据采集最为重要,教师数据采集作为数据采集内容之一。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现在的数据采集过程,主要以EXCEL形式进行采集,即每位教师根据表格项目填写完成后,再由学院秘书统一汇总,这种做法效率低下并且很容易出错。因此,开发一个教师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数据采集效率,提高汇总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填写过程中能实时了解以往的填写记录,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显得非常重要。教职工只要在内网环境下登录系统,就可进行数据填报与采集。管理员登录系统,可以以Excel文档的形式导出教师本年度填写的数据。当教职工的数据需要更新时可即时进行,而不需要像现在采用的方式,等到要填写表格时才更新,这更体现了教师的一个动态记录,数据的即时性。系统投入使用之后,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教师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可以让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教师及时通过web了解自己填报的信息的情况,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徐斌[10]2017年在《都江堰市教育局教育云桌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云计算、云桌面技术的发展,云桌面的优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日益凸显。目前,都江堰教育局及所主管的中小学校一般提供传统台式机给教师和学生使用,以进行日常办公和课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暴露出其管理、维护、安全、成本上的弊端。因此,都江堰教育局准备充分应用云计算、云桌面等先进技术,建设以“办公、管理和资源”为核心的“云桌面”。本文以都江堰市教育局及所主管学校为目标对象,通过对KVM虚拟化技术和云桌面技术的研究,设计与实现了都江堰市教育局教育云桌面系统,实现了云桌面的管理、分配,云桌面的安全连接、使用。本文针对教师在办公、教学过程中的业务进行了需求分析;结合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性需求,完成了系统整体架构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并以分层分级的模块化思想,完成了B/S架构的云桌面系统编码和技术实现。最后运用软件测试技术完成了系统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验证了都江堰市教育局教育云桌面系统是否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教育云桌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都江堰市所有教师、学生提供了云桌面服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网络即可随时随地通过瘦客户机终端访问个人专属云桌面,获得与传统台式机无差别的用户体验。系统帮助用户快速构建高质量的桌面虚拟机资源池;能够保证云桌面稳定流畅,保证大规模用户使用无性能故障。

参考文献:

[1]. Web应用系统与多个桌面应用系统的集成[D]. 黄少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02

[2]. 基于消息中间件集成异构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马联江.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3]. E-HUB模式制造资源管理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D]. 周桂贤.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4]. 基于网格理论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研究[D]. 陈志圣. 同济大学. 2008

[5]. 富因特网技术在电力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刘际洲. 西北工业大学. 2007

[6]. 基于HTML5开放API设备的跨平台研究与实现[D]. 刘坤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17

[7]. 海底观测网岸基数据局域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夏凡壹. 浙江大学. 2013

[8]. 面向服务的智能客户端在MIS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D]. 王强. 南昌大学. 2008

[9].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师系统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10]. 都江堰市教育局教育云桌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徐斌. 电子科技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  ;  

Web应用系统与多个桌面应用系统的集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