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徐伟

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徐伟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138000

摘要: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是一项负责的工程,其涉及到的施工工艺众多,而且是同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对于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使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不断的趋向成熟,并且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工程中。

关键词:土建施工;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清水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清水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所谓清水混凝土,指的就是在施工过程之中,采用一次浇注成型的浇筑技术,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不作其它的任何修饰操作,直接的将清水混凝土表面结构呈献给观众,体现出清水混凝土自然平滑的外在结构,还具有着棱角分明的特点。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用过程之中,并不存在着污染问题,通过清水混凝土所建筑起来的建筑物也有着庄重典雅的特点。

2、清水混凝土的基本特征

由于清水混凝土具有着天然的纯粹美感,可以充分体现出建筑物的天然表征,是现代建筑所急需的。与此同时,清水混凝土材料所制备出来的建筑物还具有着厚重感和柔软感,可以给予观赏者美的感受,是体现出天然、朴素的重要一环。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水混凝土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建筑行业的高度重视。截至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在修建的过程之中,开始倾向于选择使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例如,世界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就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之中,情有独钟的选择了清水混凝土建筑),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的知名建筑(例如,世界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就是采用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构建的)也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可以说,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有着非常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

1、建筑物整体表面外观的质量要求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清水混凝土的颜色与施工墙面的颜色一致,还要确保不同混凝土的颜色一致,一般要求在五米外看建筑物表面,看不出明显的颜色差异,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物外观质量;在建筑物墙壁表面裂缝问题方面,施工方要确保没有明显的裂缝出现,表面不得出现长度超过五十毫米、宽度超过零点二毫米的裂缝;在建筑物表面整洁度方面,要求清水混凝土施工必须达到高级抹灰的施工技术标准,以充分确保建筑物表面的整体质量;在光洁度方面,由于清水混凝土施工主要是利用其优良的自然质感,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充分确保施工后建筑物表面的光洁度,确保有完美的均匀色泽,建筑物表面没有冲刷的痕迹、没有液体流淌的现象。

2、建筑物表面外观整体装饰效果要求

整栋建筑的明缝、禅缝要求表现出线条的规律和韵感,竖缝应垂直成线,平缝应形成首尾连接的水平环圈。线条要求平整、顺直、光滑、均匀,整体建筑中明缝、禅缝的交圈,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对拉螺栓孔的大小要求与整体饰面效果相协调,孔眼完整光滑,纵横方向应等距均匀排列。对拉螺栓孔直径不大于35mm,孔洞封堵密实平整,颜色基本与墙面一致,从而形成完整的装饰效果。

三、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

1、模板工程

1.1模板安装前,应检查面板清洁情况,清点模板和配件的型号、数量,核对明缝、蝉缝、装饰图案位置,检查模板内侧附件连接;复核基层上内外模板控制线和标高。脱模剂应涂刷均匀。模板面板不清洁或脱模剂喷涂不均匀,将影响清水混凝土饰面效果。刷过脱模剂的模板遇雨淋、水浇或脱模剂失效后应补刷。饰面清水混凝土和质量验收标准不低于饰面清水混凝土的装饰清水混凝土模板面板不得有墨线痕迹、油污、铁锈等。

1.2模板安装应有防漏浆措施。防漏浆措施可采取在模板侧边贴海绵条的方法,海绵条挤紧后不应凸出板面;竖向模板下部的缝隙应封堵严密。

1.3应对模板面板、边角和清水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护。模板施工过程中,模板易与钢筋、清水混凝土表面等发生刮碰,造成模板面板受损,影响清水混凝土的饰面效果,可采用地毯、木方或多层板与钢筋隔离,牵引入模等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根据模板上的编号进行模板拼装,模板之间的连接应紧密,方便支拆。

1.5安装对拉螺栓时,应位置正确,受力均匀,有防止漏浆措施。对拉螺栓安装不正确,易造成模板的损伤和穿墙孔眼处漏浆,在安装时,应调整好位置后轻轻入位,确保每个孔位都有塑料垫圈,避免螺纹损伤模板面板上的穿墙孔眼。拧紧对拉螺栓和模板夹具等连接件时用力要均匀,保证塑料垫圈与模板板面正确接触,避免混凝土浇筑后孔眼发生不规则形变。

2、钢筋工程

2.1 严格控制钢筋加工、绑扎的精度;

2.2 在钢筋翻样与绑扎过程中,钢筋要避让对拉螺栓,保证对拉螺栓顺利穿入,确保螺栓眼的位置准确,需要采取的钢筋变更措施要与设计沟通;

2.3 钢筋保护层垫块宜梅花型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颜色应与清水混凝土的颜色接近;

2.4 每个钢筋交叉点均应绑扎,扎丝不少于两圈,尾端应朝向构件截面的内侧。

3、混凝土工程

3.1配合比设计

在材料和浇筑方法允许的条件下,应采用尽可能低的坍落度和水灰比,以减少泌水的可能性,同时控制混凝土含气量不超过1.7%,初凝时间6h~8h。对于有泵送要求的商品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为120mm±10mm。

3.2混凝土浇筑

为了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均匀性,需要在浇筑前做好混凝土预拌质量的设计与准备工作,能够使得清水混凝土连续性浇筑打好基础。施工中产生的冷缝会影响到清水混凝土的装饰质量,所以在施工缝应该设置在明缝处。需要对混凝土振捣的强度和实践进行控制,以混凝土浆液表面分布均匀、无明显的沉降和大的气泡冒出为准,必要时进行二次振捣,这样能够对混凝土表面的气泡进行控制。一般在混凝土向模具里浇筑之后进行第一次的振捣,如果采取二次振捣的话,应该在半小时之后对第二层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振捣。

3.3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效果直接影响外观质量,因而应严格对浇筑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时应采取快插慢拔的方法,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确保振捣器具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振捣棒的移动间距应不超过1.5倍振捣半径,对钢筋密集区域应缩小振捣间距;应避免将振捣器具置于钢筋上进行振捣以对下部已经初凝的混凝土造成预应力管道跑位,并严禁将振捣器具置于波纹管上振捣以造成波纹管破裂漏浆;对钢筋密集及构件转角等部位应加强振捣,并严控振捣时间以免混凝土离析,并应尽量采用二次振捣方法以减少表面气泡,但应严格控制二次振捣的间隔时间;最终振捣效果应以表面无气泡并无下沉为止,并最好表面平坦有浮浆出现。

3.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工艺措施主要是建立在水化反应条件下的,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是水泥和水产生水化反应后的结果,为了使混凝土中的水泥充分的吸收水分,使混凝土的硬化效果更好,混凝土在进行浇筑后应该马上进行洒水,使混凝土的表面保持一定的湿润度,防止出现暴晒、干燥、寒冷等现象,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要保持在28小时以上。

结语:

国内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建筑领域的企业还不能完全掌握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由于清水混凝土所呈现的工程效果,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质量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必须充分掌握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勇.论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4,11:180+188.

[2]王祚力,李凤娟. 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J]. 科技展望,2015,01:19.

[3]张学宏,黄新菊.浅谈清水混凝土配制及施工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17,3308:46-48.

论文作者:徐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徐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