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_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论文

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毕业论文,考试制度论文,现状分析论文,我国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8)0900008-0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实行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体育中考”)是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锻炼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关心;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中发7号”文件下发一年来,全国各地在实施体育中考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改进和执行体育中考制度提供参考。

收集、分析2007~2008年全国各地有关体育中考的文件、文献及汇报等相关材料,并分别于2007年8月、2008年7月召开全国体育中考改革试点工作研讨会期间,听取8个试验区的工作汇报,针对有关问题向专家进行了咨询。

1 体育中考制度的历史回顾

1.1 试验阶段(1970~1996年)

1979年上海崇明中学试行在升学考试中加试体育的做法,这是我国体育中考的最早尝试,在此基础上,1980年原国家教委体育司进行调研并向全国推广。1981年4月24~30日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期间对学校体育中考做了专题讨论,充分肯定了上海崇明中学这一改革实验的方向,当时全国有上海、山东、河南、辽宁、湖南、北京、广西、福建等地方决定试行重点中学招生时增加体育考试。1982年原国家教委体育司在广西柳州召开了体育考试座谈会,继续贯彻1981年会议的精神加强体育考试试点工作,据统计,当时全国有24个省市进行了试验(有的是全省,有的是一省中的一个市或几个市、地)。1983年由于原国家教委领导人事变更,对体育考试的观点不一,认为学生体育合格就可以了,没必要再举行升学体育考试,工作转向“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研究,体育考试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1988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学校体育不如50年代,升学考试要把体育列入考试科目”。这个讲话又给体育中考带来了机遇。1990年国务院批准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列》,其第9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的考试科目”。从此,体育中考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同年5月,原国家教委在河南周口市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市体育考试座谈会;1991年11月,体育科学学会、教育学会在韶关召开体育考试研讨会;1992年4月原国家教委体育司在杭州召开部分省市体育考试工作会议,认真、全面地研究了开展体育考试的有关问题,并于同年8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教体[1992]4号),对体育考试的计分、项目选择、组织工作等作了指导性规定,正式确定了北京、天津、辽宁、江苏、山东、浙江、湖南、广东、陕西等9省市为全国试点省市。1993年在深圳召开会议后,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方案》(教体司[1993]25号),要求各试点省市结合本地情况参照“方案”执行;同年10月,在无锡市召开了试点省市体育考试工作总结交流会,全国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升学体育考试试点。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北京举办了“体育考试工作培训班”,及时解决此项工作试点过程出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1993年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1995年原国家教委出台了《全国继续试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方案》,对体育考试的范围、组织领导、确定考试项目、评分标准及计分办法、时间安排、对残疾和有病学生的照顾、实施工作的要求等6个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同年,5月14~17日在辽宁锦州市召开“升学考试体育”现场会,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行体育考试。1996年,由于教育界内部意见不一,有个别地方暂停了体育考试试点。

经过17年的体育考试试点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影响面逐步扩大,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改革发展阶段(1997~2005年)

1996年原国家教委领导就体育考试作重要批示:“当前不要再争论考还是不考的问题了,而是加紧对体育考试的有关制度和方法的完善,逐步做到使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能接受”。1997年4月,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与基础教育司在天津召开“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座谈会”,各省市体卫处长、普教处长以及北京、天津5所重点学校的校长出席会议,就一系列有关体育考试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达成共识,特别提出了体育考试制度化的问题;同年11月16日,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基[1997]18号),决定自1998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实行体育中考。方案从实施步骤、实施对象、组织领导、考试项目、评分标准、计分办法、收费办法、免考与缓考、考务工作、保障措施等10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该方案的印发标志着体育考试作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确定下来。1999年3月教育部体卫艺司与基础教育司在武汉召开“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研讨会”,总结了1998年全国第一年正式实施体育考试的情况,全国除甘肃省外,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实施体育考试,并对1999年的体育考试工作做出了部署;同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基[1999]5号)指出:“体育考试分数一般为中考总分的5%。要严格体育课的考勤制度,积极试行将体育课成绩和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计入体育考试总分,折合分数建议占体育考试成绩总分的40%~60%,具体分值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农村初中体育学科的考试一般在乡、镇范围内组织。”

自2000~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开始广泛推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并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考试项目的选择、评分标准的制定、计分办法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改革,比如营口市、锦州市、常州市、青岛市等都研制了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考试方案,对当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加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育部亦每年在体育考试前发文对各地体育考试提出要求和指导。比如,2001年12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2001]11号)中指出:“要进一步明确体育考试的作用和意义。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通过体育考试,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反馈学生的锻炼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要积极推进体育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考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有利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安全、减轻学生的负担。要积极进行将体育课成绩和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计人体育考试总分的改革,以此促进学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考试的方法要简便易行、公正合理。要高度重视体育考试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但是,由于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实施以及各地教育改革自主性的加强,在近年来,体育中考并不是在全国所有地区实施,部分地区开始退回到20世纪90年代的状况,对体育考试不作要求。

1.3 全面深化阶段(2006年—)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结果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部分指标的持续下降,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为了扭转这种状况,从2006年12月23日召开的建国以来首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为新标志,此后在各种文件和领导讲话中,都对体育中考给予了高度重视。因此,可以说从2006年开始,体育中考进入了全国全面实施和深化阶段,并把体育中考作为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和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体艺[2006]5号)中要求:“改革、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认真总结各地已有的成功经验,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体育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体育考试成绩要按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成绩总分。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中发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2007年9月13日,为贯彻落实中发7号文件的精神,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体育中考制度,大力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活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体艺函[2007]31号),决定在锦州、唐山、青岛、郑州、常州、武汉、仙桃、长沙等8市组织开展体育中考改革试点工作。主要内容和目标:一是将体育中考内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要求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激励和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二是将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所测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和学生平时体育课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体育中考成绩,以此促进初中阶段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2008年3月教育部体卫司发出《关于做好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司函[2008]12号),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体育中考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考试方案;要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精心组织,使体育中考真正成为贯彻中央7号文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和制度保障。

2 全国实施体育中考制度的现状

2.1 全国实施体育中考的省份及分值

根据对全国的调查,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在2008年实施了体育中考制度,并且有些地方体育考试的分值较以往有了提高。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见表1)来看,有10个地区体育中考分值为30分,约占全国省份总数的41%;有6个地区分值为30~40分,约占全国省份总数的22%;有4个地区分值为50分,约占全国省份总数的15%;个别地区分值达60分、100分;有5个地区体育中考分值实施等级制,因这些地区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要求中考(即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逐步实行以等级形式呈现学业考试成绩,但这些地方体育中考分值实施等级制也是经过统一体育测试后再换算成等级。

虽然中央7号文件公布后,全国各地都加强了体育中考,但是,由于各地的基础不一,特别是部分省市在前几年已经中断了过去一直坚持实施的体育中考制度,因此,现在恢复这一制度还需一定时间,2008年则成为过渡年,在这些省市如天津、山西、甘肃、青海等的部分地市开始实施体育中考。如青海省规定“体育考试项目可分别从测试速度、力量和耐力的运动项目中选择。考试时间、考点、分值由各地自行确定,体育考试的成绩计入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总成绩。2008年安排过渡考试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暂不具备体育考试条件的地区可免考体育,但从2009年起必须加试体育。”

2.2 全国实施体育中考的项目内容

在我国体育中考多由市、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但是,为了加强指导,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会在考试分值、项目和方法等方面做出指导。统计了除内蒙、山西、辽宁、吉林、安徽、浙江、山东、四川、甘肃、广西等地的其他22个地区体育中考的项目(表2)。

从表2来看,被采用最多的测试项目排序是:立定跳远、1000m跑(男)、800m跑(女)、50m跑、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跳绳(1 min)、引体向上(男)、篮球(运球)等。从测试项目选择来看,大多数地区针对近年来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素质下降,注重学生运动素质(体能)的测试,但也有部分地区把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肺活量列进测试内容,这是要求体育中考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紧密结合的体现。在运动技能方面,部分地区把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也作为测试内容。此外,广东省把200m跑、连续蛙跳、立定纵跳摸高、踢毽子,重庆市把25m×8往返跑,江西把俯卧撑列为体育考内容。总体来说,全国体育中考项目呈多样化,并能与当地条件、体育教育内容相结合,注重了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指标的提高。

在测试项目选择方面,绝大多数地区一般测试3~4个项目,其中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选测项目有的由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每年不重复的原则上进行选择,也有由学生进行选择的。比较典型的测试项目方案有以下3种:

北京市200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实施方案规定考试内容以《课程标准》运动技能领域(水平4)规定的相关内容为基本范围。考试内容分为个人必选项目、个人限选项目和区县随机选择项目,随机选择项目应于考试前3个月举行,由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考试的组织机构和学校代表参加的抽签仪式,在随机选择项目中抽取一个项目作为本次考试的内容。其中个人必选项目有1000m跑(男)、800m跑(女);个人限选项目有单杠引体向上或投掷实心球(男)、仰卧起坐或投掷实心球(女);区县随机选择项目有4类:第1类田径(立定跳远、跳远、50m跑)、第2类体操(技巧、单杠、双杠)、第3类球类(篮球、排球、足球)、第4类武术。

湖北省体育中考把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1000m跑(男)、800m跑(女)列为必考项目;其他项目又分为2类,一类为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另一类为50m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等,这两类项目每年由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各抽签确定一项为考试项目。

河北省规定体育考试项目应包括身体素质测试、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和身体形态、机能情况,具体办法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身体素质测试主要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锻炼项目,并结合当地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可量化、易操作的项目。为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各地要采取建立题库的方法实施考试,每次考试项目不超过3项,但要设立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严重下降问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测试应包括速度、耐力和力量项目,其中长距离跑要作为必考项目。

2.3 全国体育中考成绩的计算方法

如果说体育考试的分值是体育学科被重视程度的反映,那么体育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则是体育考试的功能和本质的反映。从体育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体育考试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目前,全国体育中考成绩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把初三学年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如北京、湖北、重庆、宁夏、广东、福建、海南、云南、新疆等地。

另一种是属于学分制,把学生初中3个学年的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初三学年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相结合起来统筹计算的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如天津、河北、黑龙江、上海、江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

那么在学分制中,这些地方是怎么样计算体育平时成绩的呢?如上海市依照《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规定,体育中考总分值为30分,由日常锻炼分值和统一考试分值两部分组成,日常锻炼为20分,统一考试为10分。日常锻炼由学校依据学生参加体育课堂教学、健身锻炼活动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情况予以评分。凡学生在校期间按照《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上海市学生成长手册》中《体育与健身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体育健身情况记录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记录表》规定项目评价、测试,经学校认定并记录在册,给予记20分。学校对未完成规定项目评价、测试的学生,可在其日常锻炼分值中相应扣减,具体办法由学校制定。再如江西省的实施方案指出,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中考总分,其中身体素质测试即统一体育考试25分;体育课成绩3分,按初中3学年每年1分计入总分,计分方法为体育课考试成绩80分以上为1分,60~79分为0.5分,59分以下为0分;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考核2分,按初中一、二年级各0.5分,初三年级1分计入,评分由班级的体育老师、班主任、班干部对全班每一位同学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得分进行评定,并在全班复评通过,初三年级评定“好”1分,“中”0.5分,“差”0分,初二、初一年级分别按“好”0.5分,“中”0.3分,“差”0分。而陕西省的体育考试成绩则是采取过程管理评价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即体育课成绩、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考核和体质健康测试3部分综合评定计入中考总分。体育课成绩是学生每学年体育课成绩的总和,每年按3分计,3年共9分;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考核成绩每学年2分,3年共6分;体育课成绩和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成绩由学校负责考核。体质健康测试只限毕业生升学时进行一次性的测试,满分35分,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实施考核。

这两种体育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均有其合理性,也均有其不足。第一种方法简单,易操作,真实性比较强;但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和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对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激励不够,促进不强,加强过程性管理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第二种方法操作复杂,程序较多,但对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和上体育课提出了要求,对加强学生日常体育锻炼习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人也怀疑第二种方法的真实性、公平性,因为作为统一性的中考学科,体育一部分分值由学校、体育教师或班主任负责考核,通常情况下,学校或体育教师都会给学生打高分、打同样的分,实际上加强体育过程管理的作用不明显,对调动学生日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作用不大,反而会引起不少矛盾。

3 体育中考的效果及存在问题

1)提升了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对体育考试的认识。

体育中考从最初的试点、推广到现在的全面实施,20多年来,几经波折,目前大家对体育考试逐步形成了共识,提升了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对体育考试的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普遍认为实施体育中考制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手段,是初中考试制度改革的有力探索。如内蒙在体育考试总结时指出:“实践证明,社会各界已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体育考试,学校也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大力的配合,尤其是家长对考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家长陪孩子锻炼身体的现象。”福建在总结时也“认为体育考试调动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引起了家庭对孩子健康的重视。”贵州一位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体育考试分值低,学生依靠考前突击准备,基本上都可以拿到满分。现在体育成绩占50分了,学生之间会拉开10~20分的差距,这10多分对升学太关键了,所以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对体育考试非常重视。”

2)体育考试面积逐渐扩大,受益学生逐步增多。

中央7号文件下发后,全国各地基本开始实施体育中考,只有个别地方处于过渡阶段没有全面实施。总体来看,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各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适合当地情况的体育考试制度,体育考试的基本面越来越广,通过考试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增强。如北京18个区县自1993年开始,连续15年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体育中考;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6个重点扩权县(市)160余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体育中考;浙江11个市都实行了体育中考;内蒙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区全面实施体育中考;福建省2008年共有初中应届毕业生448801人,参加升学体育考试445211人,占总人数99.2%,其中0.8%学生因身体健康状况,经本人申请、家长同意、医院证明,学校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免予考试。参加全省体育中考的学生成绩分布为:优秀的(85分以上)22.7%,良好以上(76分以上)的62.54%,及格以上(60分以上)的98.38%,不及格(59分以下)的1.62%。

3)在体育考试组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制约体育考试全面实施的因素除了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外,还有就是考试组织的特殊性,体育考试需要统一集中学生,统一裁判,持续考试时间长,对场地、器材要求也较高,所以,不少地方过去在坚持若干年后不得不取消了体育中考。但是,绝大多数地方坚持实施体育中考,不断探索,在考试组织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基本做法是比较容易集中的城区或县市,采用集中考试的方法;而不易集中的地方,如偏远山区,道路不畅的地区为避免学生考试期间发生各种交通安全事故则采用“送考到校”、“送考下乡”的方法,即由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考务人员,分组下到各初级中学,在当地组织学生进行统一集中考试。

4)体育考试全面实施及加大分值与中考改革实施等级制之间的矛盾。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08]6号)指出:由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中考改革(即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实验阶段的任务,进入全面推广阶段,2008年全国所有初中毕业生都应按新课程要求参加中考。目前正全面推行“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的教育要求,转变部分地区仍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普通高中录取新生唯一标准的做法,开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突破性环节。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应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评价方式要坚持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等都参与评价的做法。要注重客观事实,坚持激励上进的导向,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推广采用成长手册、电子档案等形式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评价过程应程序清楚、公开,有利于监督和公平公正。以上是教育部对整个中考提出的总体要求和改革方向,但在中央7号文件和一些相关文件中却要求实施中考体育制度并加大体育学科考试的分值。这其实是与整个中考改革方向相悖的,但是如果不进行中考体育考试,体育学科却又得不到重视,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还将会继续,在这种矛盾下,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还需深入思考和研究。

5)体育考试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的问题。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鼓励体育考试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来进一步促进标准的实施,同时也使体育考试节约化,不用另搞一套单独的测试,浪费财力和人力。但是,如何与标准相结合,是测试项目相结合呢?还是项目与评分标准都要结合呢?目前,从试点的地区来看,体育考试项目与标准测试项目结合的多,而评分标准还是有一定区别,因为这些地方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分标准是全国性的,是全国的平均数,而具体到某一地、市区域可能还有一定差别。另外,还认为,体育考试是选拔性质的,要拉开距离,而标准测试是评价性质的,个体之间差距并不大,不宜直接套用。如何把体育考试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起来,甚至在质上替代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

6)体育考试组织复杂,经费紧张的问题。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因其是在室外,需要分组的运动技能类考核,所以对考试组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的场地、器材较多,裁判工作人员较多,因而体育考试组织经费也需要较多。但是,目前各地物价部门对中考收费都有明确规定,体育学科作为中考课程门类的一个学科与其它文化学科收费基本相同,按7~8元收费。各地普遍反映费用远远不够支撑体育考试组织,所以经费紧张也是体育考试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7)体育考试过程管理成绩真实性的问题。

部分地区体育中考成绩把体育课、日常体育锻炼的成绩列入总分中,突出了对体育学科的过程性管理及评价,但是,由于这部分成绩一般是由学校负责考核,因此,学校为了不影响升学率,通常情况下会给学生较高的分数,这样就涉及了体育考试的公平性和成绩的真实性问题。如何把好这个关,真正加强体育学科过程管理,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和上好体育课,这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在我国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对体育学科和学校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能指标的下降,体育考试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体育考试更符合教育规律?如何使体育考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力手段?如何使体育考试成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标?这些问题还仍然需要我们艰苦不竭的努力。

收稿日期:2008-08-28

标签:;  ;  ;  ;  ;  ;  ;  ;  ;  ;  ;  

我国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_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