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住院部我科收治的60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 结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心衰;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该病病死率在逐渐上升[1]。其临床症状重,治愈困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影响颇大。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住院部我科收治的60例心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住院部我科收治的60例心衰患者(2013年5月-2016年5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心力衰竭。60例心衰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自愿进行分组参与本次研究。
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5.54±5.18)岁;病程2-7.5年,平均病程(4.2±1.4)年;心功能Ⅱ级患者11例、Ⅲ级患者17例、Ⅳ级患者2例;其中冠心病患者14例,心肌病患者3例,瓣膜病患者5例,高血压患者8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6.87±5.27)岁;病程2.5-7年,平均病程(4.6±1.5)年;心功能Ⅱ级患者13例、Ⅲ级患者15例、Ⅳ级患者2例;其中冠心病患者13例,心肌病患者5例,瓣膜病患者4例,高血压患者8例。
排除明显智障患者以及患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当中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可进行科学性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向其讲解病情的相关知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上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心理疏导、环境护理、运动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控制。
1.3 观察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心衰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3.2生活质量评分判定标准
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总分为105分,0分为无症状,105分症状最重。所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核对两组心衰患者护理前后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数据,并用t值检验,若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数据存在差异,则用P<0.05表示。
2 结果
2组心衰患者给予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针对心衰常规护理是常用的护理方式,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不明显[2]。因此,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良好。
(1)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根据心衰患者的病程以及疾病的严重情况,向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家庭状况,对其进行疏导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温和的语气和亲切的态度,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温暖,以消除恐惧、不安以及寂寞的心理,使患者尽量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3]。
(2)环境护理:为心衰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整洁、安静及安全的医疗环境,病房的温度、湿度应保持在适宜状态,以患者的舒适度为主。定期给病房通风换气,并进行擦拭消毒,避免病房感染。
(3)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运动锻炼,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增强其体质,防止长期卧床形成坠积性肺炎、体位性低血压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4]。如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悸气喘、心衰加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应立即终止,并进行对症治疗。
(4)用药指导:心衰患者常需服药治疗,护理人员应指导其按医嘱正确服药,向患者强调用药的目的与重要性,详细介绍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漏服后不得补服。
(5)饮食控制:指导心衰患者合理膳食,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不宜过饥或过饱,戒烟酒[5]。多食新鲜果蔬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心衰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其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为(45.46±10.8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国内张净[6]等人对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组干预后的SAS评分(40.39±0.51分)、SDS评分(41.46±1.8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干预后的药物管理、饮食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症状管理及自我管理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心衰患者除了在医院内的治疗和护理之外,教会患者如何科学的自我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良好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谭广霞.综合护理在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5):2144-2145.
[2]陈婧.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5):848-851.
[3]向小芳.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26-127.
[4]冯琼芳.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7-9.
[5]陈银花,邓金梅,吴燕群.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4):168-170.
[6]张净,方伟,王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4):95-98.
论文作者:叶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衰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程论文; 评分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