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形建模技术探讨论文_李志国

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形建模技术探讨论文_李志国

承德鸿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省 068162

摘要:要想保证输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从多种角度对输电工程分析,并根据施工现状指定对应的水电工程三维模型,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鉴于此,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形建模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三维地形;建模技术

一、三维地形建模的特点

对于三维地形建模的系统的特点的体会,是三维实体建模工具的强大的功能。这种建模工具的三维实体的建模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三维模型的生成。一些常用的软件操作也简单,没有繁复的参数控制,只需要简单的基本图元就可以快速生成复杂的三维实体。另外,在交互式编辑方面,测绘三维建模的系统提供了二维和三维编辑功能,这种数据的编辑功能具有AutoCAD的特点,可以完成分层控制和简单的操作。直观地在三维空间内对物体进行操作,视角也灵活。使用鼠标就iu可以任意地旋转、缩放、平移等等,对空间实体也能够完成整体的操控。第三个特点是三维地形建统可以实现属性的管理和查询与分析。在三维实体的编辑和创建方面进行信息的管理。

二、水电工程三维模建与分析技术现状

(1)不能满足水电工程相关专业需求:现阶段,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在建设多尺度三维模型时,只重视工程尺度与地质结构的空间建设,从而忽视了地质信息的分析、处理、应用工作,从而导致这些数据在实际应用时不能满足相关转企业的需求,形成一个单一尺度的三维地质模型;(2)数据问题:要想保证多尺度的三维地址模型建设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就应该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合理性,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对于不同尺度的数据信息的表现相对复杂,这些数据只存在对应的分布特点,没有完整的空间结构坐标,从而导致这些数据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三、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形建模技术分析

1、NURBS技术

NURBS技术是建立在自由曲线曲面的表示方法,也是唯一的表示方法。对图形和曲线曲面的解析提供了数学统一描述,针对复杂地形的规律性变化进行了NURBS几何建模。可以节约存储空间,简单处理计算机,保证空间唯一性和几何不变性的前提下管理数据库。TIN的模型精度很高,存储的空间按大,可以为NURBS三维数字地形提供中间转换表达方式,这是一种建立在边界面对实体进行定义的有效的体描述的方法,可以实现任意定向的边界面,也可以组织NURBS去免检的拓扑关系,构造出复杂的地形体。形成包括NURBS曲线、曲面、三角形、BREP实体等在内的多种基本几何元素的数据结构,不仅有效表达地形对象的几何形态,也可以实现拓扑空间关系,将相关的地形属性信息和几何对象结合。按照模型精度和数据存储量进行布尔运算,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地形地貌三维建模和分析的需要。

2、地质区域尺度建模

水电工程地质区域的尺度模型属于一种全新的确定型模型,与普通的三维地址模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区域尺度模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大模型中的精度特点,而三维地质模型主要对一些工程、地质、物质等方面进行勘察,并保证所勘察数据的合理、准确性。但是这种模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金与成本。

3、地质建模方法体系

要想保证多尺度的三维地质建模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就应该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模型建设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模型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另外,在对地形数据和工程数据建设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形式将建模对象进行划分,将其在工程项目中展现处于来,并以曲面的形式进行差值、建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TIN和Grid模型

TIN方法是将无重复点多额散乱数据点进行三角剖分,使得各个不重叠的三角面形成连续的片网。以此描绘三维地形地貌的表面,考虑到采样密度和分布的不均匀分布,应在内插处理后形成规则的平面分割网络,用于地形地貌表面的建模。

边界表示B-REP模型。通过定义形体的面、环、边、点等进行平面曲线或者是空间曲线位置和形状的建模。线框模型。利用线框建模的技术将目标空间轮廓上的采样点和特征点进行直线的连接,形成多边形的拼接,最终模拟多边形网络的开挖边界。

序列断面模型。使用传统的地形制图方法进行建模,通过平面图或者剖面图建模。

断面三角网混合模型。通过不同地形界面形成二维剖面,将断层矿体或者侵入体的边界进行赋值,得到每条界线的属性值,然后将相邻的剖面的属性上的三角面片的TIN连接,构成具有特定属性的三维曲面。

多层DEM建模。基于各个底层的界面按照DEM的方法对各个底层进行插值和拟合,根据底层的属性对多层DEM数据进行交叉划分,引入地下空间的特殊数据信息,例如建筑物的点线面等,完成三维空间的完整剖分。

工程中数据表达包含了数据结构、三维地形地貌建模基础、水利水电工程区域的三维地形数据等。表达三维实体的数据结构包括了NURBS-TIN-BRep等基于曲面和体元的结构。前者对空间对象的边界进行了表达,后者对空间对象的信息进行了对比分析。不仅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空间对象的边界、地质条件等进行了设计,也针对地形地貌环境的施工进行了围观属性的可视化技术实现。经过摸索和研究,对于地形地貌的三维测绘建模的非均匀有理结构,结合三角网不规则边界的模型结构进行了混合数据结构的表达。

四、工程中三维地形建模技术

使用NURBS进行三维数字地形的建模,简化为地形地貌形态中的直接和基本的部分,不仅要对整个地形地貌模型进行运算和操作,还要满足存储量小、精度高的图形操作运算要求,建立起实用的三维地形模型。

根据目前的TIN模型和规则格网进行的三维数字地形,数据量小但是精度低的传统建模方法以及现在的数量较大精度高的建模方法,都无法真正该满足实际需要。需要引入NURBS技术构建DTM。结合TIN和NURBS-DTM等建模技术,对于复杂地形进行很好地建模。简化后的建模方法包括:处理密度过密或者过稀的等高线,进行加密或者稀疏差值;生成TIN模型,处理GIS环境中的三维DTM,消除等高线数据或者采集信息缺乏造成的细小和狭长的三角形,使得TIN模型的精度变高;对于TIN模型进行数据转换,得到GIS环境下的NURBS处理系统的mesh数据曲线保证三角形不会丢失或者变化;获取NURBS的控制点,按照u或者v的方向进行等间距的提取,或者足够多的分布均匀的轮廓线并进行离散化处理;拟合NURBS地形曲面,根据NURBS算法设计出函数,对于地形控制曲面进行重新拟合;利用布尔操作运算获得区域地形轮廓体的模型。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形建模方法着力于从二维向三维动态转化的过程,使用NUBRS、TIN、Brep建构了面向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建模的混合数据结构,解决了水利水电工程复杂地形信息存储量大和精度要求高的矛盾,确保了模型解释真实情况的功能,快速耦合数据,实现了模型的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

[1]郑淞午.基于CATIA的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

[2]谢济仁,乔世范,钱骅,郑淞午.虚拟钻孔技术在水利水电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03:123-128.

[3]钱骅,乔世范,许文龙,刘宝琛.水利水电三维地质模型覆盖层建模技术研究[J].岩土力学,2014,07:2103-2108.

[4]杜成波.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4.

论文作者:李志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形建模技术探讨论文_李志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