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_范剑妩

 范剑妩

(云南省昆钢医院口腔科;云南昆明650302)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患者口腔修复治疗前的口腔相关情况的统计,调查龋病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为口腔修复综合治疗方案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180例口腔修复治疗的初诊患者,把180例患者分为年轻组、中年组、老年组,对三组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获取到患者的牙齿龋损、充填、牙齿缺失及修复等口腔的相关数据。因牙周病失牙的病例不在此范围讨论。结果:调查显示,年轻人组患龋率高发区主要集中在磨牙区;老年人组患龋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前牙;中年人组则显示有比较高的人均补牙数。结论:口腔修复治疗患者口内存在多发口腔疾病,合理的、科学的口腔修复综合治疗方案应从患者口腔具体情况来制定。

关键词 口腔修复;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患者

口腔修复作为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治疗方法,修复前患者的口腔健康情况对口腔修复治疗有重要影响,也是制定合理的口腔修复方案的依据。本文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180例初诊患者口内不同牙弓部位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三个部位的龋病、缺失、补牙、修复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与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吸烟、刷牙状况之间的关系。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4 年12月到2015 年12 月间到我院医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180例患者。180例患者均是我院随机选取的,均具有临床代表性。所选取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相关研究,患者均具备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精神正常,没有认知障碍,患者均能很好的配合医院完成相关的卷调查工作,本次研究总共收集到180例修复治疗初诊病例 ,其中94例男 性患者(比率为52.2%) , 86 例女性患者(比率为 48.8%) 详见表

调查对象表

1.2调查方法

对患者治疗之前,我们需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需要患者填写相关信息。在了解患者相关情况之后,我们需对患者进行一次性口镜检查,了解患者龋齿、缺失、充填以及修复情况, 及缺失的原因。具体的调查内容如下:

第一,患者知情同意书;第二,为患者的年龄、患者的性别、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患者的文化程度、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患者是否吸烟等情况;第三,口腔健康状况检查,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调查内容需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特殊情况,如文盲、视力障碍者,可由调查者协助完成。

1.3健康评价标准

原发性的龋齿、充填术后继发性的龋齿、牙齿折裂、残根记为龋损(D);因龋病丧失得牙记为缺失(M);已经进行牙齿充填且充填后未发生继发性的龋齿记为充填(F);缺失牙已经过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以及种植义齿等进行修复的记为修复(R)[1]。指标计算为:Dratio=D/(D+M+F);Mratio=M/(D+M+F);Fratio=F/(D+M+F);Rratio=R/(M+root)。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n标准差表示,多变量逻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和身体健康状况、吸烟与不吸烟、刷牙状况与牙齿状况之间的关系,所有的显著水平设置为0.05,P<0.05 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不同年龄按磨牙区、前磨牙区、前牙区、全牙弓分类,计算口腔内不同牙列龋病、缺失、补牙以及修复的病例数占该年龄组人数的百分比,统计分析牙列不同区域前牙、前磨牙、磨牙牙齿缺失的原因,以百分数统计。结果显示:(1)磨牙区:15~39年龄组患龋齿数比较多,为 1.16 颗/人,患者患龋率是60%;(2)前牙区:60~80岁年龄组的龋齿数为 1.09颗/人,患者患龋率是 49.0%。(3)全牙列:15~39年龄组龋齿数为2.3 颗/人,患龋率达 78.7%,磨牙区的人均补牙数最多,为1颗/人。40~59 岁年龄组的人均补牙数最多,为3.4颗/人。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缺失牙数增多,其中 60~80年龄组在磨牙区缺牙数最多,为 4.1颗/人。前磨牙区、前牙区依次是2.5 颗/人、2.7 颗/人。缺失1 颗以上牙齿人数百分比为93%、74%、67.3%。研究显示,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口内修复牙数、义齿修复率也随着而增长,然而增长最快的是60~80岁年龄组的患者,患者口内人均修复为 6.75颗/人; 前牙区与磨牙区人均修复体较前磨牙多,磨牙区义齿修复人数比例最多达46.0%[2]。

3.讨论

本文调查分析表明:在磨牙区有较高患龋牙颗数和患龋率的是15~39年龄组的患者,究其原因是磨牙区是承受咬合力的重要区域,而年轻人群组牙齿磨耗少,窝沟点隙深,自洁作用较差,这使得年轻人群容易发龋病。老年人在由于磨牙缺失增多,导致患龋率反而下降。前牙区有较高患龋牙颗数和患龋率的是60~80岁年龄组的患者,这也有刚才所述原因。健康状况自评为良之下的人群患龋风险高。40~59岁年龄组人均补牙率较高,均为3.4颗/人[3]。

对于老年人群组,研究表明:在磨牙和前磨牙区有较高缺失率,究其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较多关注义齿的清洁而忽略了口腔余留牙的清洁。

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身体健康自评为良以下的人群,大多数患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及其它一些口腔健康相关的疾病。究其原因可知,这些人群中,一些人是由于自身行动不方便,对口腔清洁关注不够,也有一些人是患上一些口腔疾病,如口干症,一些人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如面部放疗术后。40~59岁年龄组人群患龋率较高。口腔清洁是如此的重要,随着经济地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食物越来越精细,应该更加重视口腔清洁卫生,口腔清洁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本次研究还发现:性别、吸烟与不吸烟与患龋没有关联性,每天刷牙次数大于两次与少于两次与患龋没有关联性,患龋与刷牙方式密切相关。正确的刷牙方式有利于维护口腔健康,为了有效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积极倡导正确的刷牙方式。尤其是针对身体状况不好的人群,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口腔卫生教育,传授正确的刷牙方式,积极预防龋病发生[4]。

综上所述可知:龋病是影响口腔健康和失牙的主要原因,因而防治龋病尤为重要,防重于治,从儿童开始做好龋病的防治、阻断工作,积极开展针对学校、家长的口腔卫生宣教,提高龋病预防意识和知识,提高儿童的窝沟封闭率。针对牙列缺失和缺损的患者,告知他们积极进行修复及时恢复咀嚼器官功能的完整性。口腔医务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技能,不断学习口腔修复的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口腔修复的水平,最大程度的保护好患者口腔内更多健康的牙齿,修复好患者更多的牙齿。此外,口腔医务工作者需积极向患者宣传、讲解口腔修复的重要性、口腔卫生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给患者实施口腔修复,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继光, 肖云鹤. 佳木斯市老年患者缺牙原因及修复意愿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26(6):377-378.

[2]李萍. 老年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1-342.

[3]杨程,马敏,李晓洁,等4042名成年人牙齿缺失与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 2) :150-153.

[4]景倩,张倩,李婷婷,等.青岛市中老年人牙齿龋失补及修复状况的调查[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49(4) :354-356.

论文作者:范剑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_范剑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