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技术论文_孙海威

浅述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技术论文_孙海威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东北分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日益蓬勃发展,建筑正向着大型化、高层化快速发展,大量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日益增多。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高层建筑的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就越加凸显其重要性。基坑支护施工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的施工。本文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技术

导言

高层建筑是目前的主流建筑形式,高层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基坑的挖掘,而要保障基坑的施工稳定性,就需要对基坑做好相应的支护处理。采取合理的安全技术来对建筑基坑支护工程进行施工,从而使得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更加的安全,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

1支护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1.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恰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锁承受的压力大小直接关系到安全,往往受到地质情况多变,不确定因素造成了难以精确计算土压力实际大小,目前仍然是利用传统公式来大概估算。其中土体物理参数选择是极其复杂,因为深基坑开挖以后含水量,摩擦量,和粘聚力三个参数具有可变性。精确的计算出支护结构承受力的大小是具有一定困难性。

深基坑结构设计中,地基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不准确,是对设计结果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基坑在开挖前后,土体的内摩擦角值存在了一定差距,产生的压力也不尽相同;并且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的土体的内凝聚力差别也非常大。由此可以看出,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也是有影响。

1.2基坑工作勘察没有规范性操作

基坑勘察需要规范化的实施,严格按照规程来操作,基坑勘察的成果真实性,有效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方案的设计,支护结构相关配置和费用的合理支出。首先在勘察的阶段应该要有针对性的去勘察,勘察平面范围需要高出开挖深度的2-3倍。可是实际运作中,很少有按照支护结构设计要求来勘察工作,基坑支护设计的时候只是大致上去参考文献:。基坑勘察工作范围受到了场地条件和用地范围等因素影响,特别体现在一些城区内建筑方面。

我们进行支护结构设计时,要充分的去调查和科学判断周围的因素,比如,水质情况,地下水条件等等,只有做好了准备工作,那么开展工作就变得顺利起来。

1.3基坑开挖空间效应的考虑不足

基坑开挖中许多实测资料证明,基坑附近向基坑内部出现水平位移的特点是中间比较大而两边比较小。基坑的边坡稳定性往往是长边相对居中的位置出现,其是基坑开挖时的空间问题。以往基坑支护的解雇设计主要是依据平面应变问题的解决的。针对相对细长条的基坑而言,此种平面应变架设相对来讲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对于近似于方形或是长方形的基坑差别就比较大。因此在空间问题解决之前依据平面应变的假设设计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一定要完成合理调整,从而满足开挖空间效应的有关要求。

1.4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和现实受力不符

当前,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计算依然以极限平衡理论作为基础,可是基坑支护结构的现实受力比较复杂。大量的工程项目实践比表明,部分基坑支护结构依据极限平衡理论的设计计算相关安全系数,在理论角度讲是绝对安全,可是有时候出现损坏。部分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虽然相对较小,甚至不能满足有关要求,可是在现实工程项目中却可以满足有关要求。

2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技术

2.1基坑土方开挖应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八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除积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张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

2.3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如不可避免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m,弃土堆高不超过1.5m,并且不超设计荷载值。在垂直的坑壁边距离还应适当增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当重型机构在坑边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

2.4基坑挖土时,要做好挖土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安排好挖土顺序等,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并做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

2.5采用机械开挖日寸,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应预留~3O0mm原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底超挖,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2.6基坑周边设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严禁从坑顶扔抛物体。坑内应设安全出口便于人员撤离。所有机械行驶、停放要平稳,坡道应牢固可靠,必要时进行加固。

3加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安全措施

3.1改变以往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理念

近些年来,国内基坑支护技术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并收集很多施工技术数据,已经初步探索出土体变化基坑支护结构的现实受力规律,为制定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新理念与新方式奠定了夯实基础[4]。可是,在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方面,依然缺少一种准确的计算方式,大多国家都处在探索与探讨阶段,国内也缺少统一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规范。而土压力的分布主要依据库伦或是朗肯理论来确定,基坑支护桩依然利用等值梁法来计算。其计算的结果和基坑支护结构的现实受力相对较大,而且不安全也不经济。由此可以确定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不可利用以往的结构荷载法,要从本质上改变以往的设计观念,慢慢制定以施工监测作为主导信息反馈的动态设计体制,其是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加强的科学研究方面。

3.2全程控制施工质量

深基坑支护施工一定要加强控制,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非常困难去修正,因此,必须要严格对实施工程全方位监控,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方案来施工,对周围一切干扰因素要提前做好预防和消除工作。另外,降水设施要处于正常状态,施工单位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规程操作,不可以随意更改长度,型号,参数系数等。

设计中存在的偏差现象,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校正,对已经施工的部位应当要采取合理措施,同时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必须要准确,可靠,变形观测人员要认真负责,保障观察质量。

3.3改善技术交底工作

必须重视和改善安全和技术交底工作,落实逐级、逐项安全和技术交底制度。交底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作技术细化,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用通俗的语言,使作业人员理解、掌握,并按照安全和技术要求作业。

3.4加强施工监管

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有技术人员现场指挥和监理方的监管。施工和监理方要把监督重点放在事故多发的环节,尤其是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基坑放坡、排水降水、开挖土体的堆放等方面。

结语

上述了建筑物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基坑边坡土体及己有建筑物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水渗透影响、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关于施工的密切配合,严格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施工前应严密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除正常的审查外,还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咨询机构审查通过,方可作为施工依据。

参考文献:

[1]余志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7)

[2]龚晓南.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8)

[3]赵帆、郭强.建筑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资讯,2007(4):57

论文作者:孙海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浅述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技术论文_孙海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