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性论文_刘建新

探究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性论文_刘建新

刘建新

江苏太湖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210009

摘要:根据已发生的大量的事实统计,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大多是由于地下水引起的水文地质问题而造成的,因而本文在这提出岩土工程施工前对水文地质问题勘察的必要性,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估,勘察,将会影响到整个岩土工程的后续施工和发展。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下水;岩土工程施工

引言: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一个很重要且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地下水是水文地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地下水又是一种动态变化,难以把控,因此在施工前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勘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水文地质概述

水文地质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下水,其工作内容主要是收集、分析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加深对地下水的了解,为相关施工部门的工程施工做铺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需要,对水文地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以及地下水对矿山开采和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2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危害

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大致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分区域和季节性变化的,变化幅度比较小,造成的损害也不大;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活动的不良行为,如生产生活用水排放、施工断流等行为,这些行为会引起地下水的局部变化,破坏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因而这种情况下的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和频率往往大于由自然因素所引起的。

2.1地下水位上升所造成的危害

造成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原因主要也分为自然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在水文气象方面季节、气候、气温、降水量变化等,会使地下水的流量、速度加大。人为因素如灌溉造成地表水入渗、施工时断水、截流等,这些情况也会使地下水的水位上升,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岩层土质不均匀,或突降大雨等情况会造成地下水位不稳定变化。

其危害具体表现为:(1)水位上升会使土壤盐碱化,导致土壤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2)会产生土壤松动,斜坡,泥石流等情况发生;(3)岩石土地结构被破坏、硬度降低;(4)引起土质沙化会出现突涌流沙等情况。

2.2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及危害

地下水位降低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比如:地下水的大量抽取、采矿时矿床疏干活动、施工工地的排水疏流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断截下游地下水,这些情况都会使地下水的开采量大于补给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具体危害表现:(1)地裂;(2)地面沉降、塌陷;(3)岩土体的不稳定;(4)地下水资源枯竭;(5)水质污染问题。

3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的现状

3.1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

由于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对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认识欠缺,造成了岩土工程施工时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所遗留的问题仍然没有的到解决。

3.2对水文地质的评估不够全面

我国地形复杂,区域地形差异比较大,由于工作人员过于轻视水文地质问题,又过于依赖旧有的数据和经验来处理资料,评估当时的水文地质情况。造成评估虚假的情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出现了大量由地下水问题引起的岩土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地下水对岩土工程施工的影响

4.1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

(1)地下水对埋深的选择。在施工前,选择埋深时要注意地下水动态情况,当有地下水的时候,基础底面选择应埋在地下水位以上,若基础底面的埋置位置必须选择在地下水位以下,则需要做好排水措施,对可能会出现的侵蚀情况做好防治措施。对埋藏有承压含水层的地基,选择基础埋深时应该考虑到承压水的影响,以免在基坑开挖时坑底土被承压水破出地表,流水冲蚀是影响工程施工.

(2)地下水对桩基工程的影响。在工程施工时应选择天然地施工,因为天然地施工简便,成本较低。在施工前应先对施工地岩土情况进行调查,当基础下降程度过大或基础不够稳定时,就应该对基础的承重结构进行调整改变和加固处理。当基础上部的土层过厚,变化较为复杂时,应对桩基进行加固处理,使其承重力加大。另外为了防止桩基周围土层松动和塌陷情况的发生,在选择相应的成桩方案时应该考虑地下水的动态运动情况,在桩基材料得选择上也应选择质量较好的材质,提高桩基质量。因此,也不宜使用混凝土灌桩。

4.2 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高度大于建筑物防水设施高度时,会对地下的建筑物的防潮、防湿、防水或稳定性产生影响,另外也会引起土壤盐渍化,加深对建筑物的腐蚀性,造成地基土的下降,从而使建筑物变形,不稳固。此外,地下水位降低时时会造成地表裂缝,地表塌陷等情况,间接使建筑物遭到破坏。当水位频繁升降变化时,会使土质不均匀,出现土质疏松、沙化等情况,降低地基的承重力度,进而造成对建筑物的破坏。

5岩土工程中地下水引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5.1 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危害

(1)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多种多样,一般有地质状况、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等,例如:岩土层状况、岩石性质、降水多少、温度和具体操作等。这些因素可能都会使地下水位上升。该现象导致的不利后果有:地下土体质量的降低,建筑物所受到的腐蚀作用增大;岩土体可能出现位移、崩塌等情况;一些岩土体的自然结构、硬度等也会被破坏;还可能会使该地区的土壤出现饱和液化、流砂、管涌等现象;由于渗透作用的提高,还可能会影响建筑基础的稳定性。(2)地下水位下降多半是人为因素所致,如地下水被大量抽取、修建水库截流,导致下游地下水补给不足等。地下水位下降趋势较大时,会引起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还可能产生水源匮乏、水体污染,地表植物无法生长等恶劣影响,这对于岩土结构和建筑物的稳定性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3)若地下水位经常变化则极易使岩土结构发生不均匀胀缩或是不规则的变形,若岩土结构的胀缩变化太大,还可能产生地裂问题,影响附近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必然会使其渗透性受到影响,这可能会使土体硬度降低、含水量提高等.

5.2地下水活动产生的压力作用引起的危害

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各种运动只会出现很小的压力,附近建筑、土体等也不会受到不良影响。可是人类在进行岩土工程的施工时,会使地下水的运动平衡遭到破坏,再加之动力压力的影响,就会导致一系列恶劣的岩土工程问题,流沙、管涌等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

5.3岩土工程中地下水引起危害的预防措施

进行工程勘察工作时,要先对基坑挖掘可能对周边土体的隔水层厚土、性质等造成的影响,并科学的确定含水层隔板的深度和承压水头的具体位置。还要以基坑实际的挖掘深度为依据。来预估进行开挖工作时含水层及隔水层受到的影响,是否可能出现突涌和管涌情况。若有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则必须事先制定高效应对方案:首先,进行基坑挖掘工作时,一定要把握好实际的深度,并将基坑底部的隔水层厚度控制合理的范围内,将突涌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其次,基坑周围要设置排水孔,降低承压水头压力。施工过程中,要在基坑周边修建排水沟,强化地面硬化处理,确保基坑内及周边积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地表水下渗至基坑周边土体中,导致基坑周边水位抬高等影响基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不利状况发生。

6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文地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其在地质灾害、预防等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小觑,因此做好水文地质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斌.关于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究[J].2012.

[2]张巨汉.论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J].2012.

论文作者:刘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5

标签:;  ;  ;  ;  ;  ;  ;  ;  

探究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性论文_刘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