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型建筑的规划与发展论文_侯艺桐 罗思宇

城市小型建筑的规划与发展论文_侯艺桐 罗思宇

(沈阳城市学院,110112)

摘要:城市的小型建筑物例如报刊亭、电话亭、服务商亭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下渐渐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很多都被新型的通讯和信息工具代替,小型建筑物的何去何从的问题开始被人们关注。目前很多的小型建筑都处在瘫痪和年久未修的状态,在城市中不仅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功能,而且损害着城市形象,在食品安全和城市环境、城市管理方面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对城市小型建筑的重新规划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让其在新的城市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下,重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新的发展方式。本文就目前的小型建筑发展现状出发,重新规划,找到其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让小型建筑在城市中重新焕发活力。

关键词:城市规划;小型建筑;发展方式

小型建筑功能的逐渐褪去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积极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和联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这些变化的产生,对城市小型建筑的功能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要么被淘汰,要么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但是淘汰是不符合现代提倡的环保理念,固创新其新的发展方式是其最好的出路。

一、城市小型建筑的问题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发现现在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会去使用城市的公用电话、报刊亭、服务商亭,其一般都是通过现代的通讯设备——手机去代替这些功能,现在的年轻人认为,公用电话、报刊亭等都是自己父母爷爷年代人使用的东西,和现代的发展需求已经脱节,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出行方式。其次,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也发现,电话亭、报刊亭等都因为长久没有修理,一直都是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正常使用,一些有关工作人员也不会去修理,因为其修理成本高但是其收益却很微薄。很多的电话亭、报刊亭的外表都是污迹斑斑、灰尘满满,一些小广告等在电话亭外面随处可贴、随处可见,对城市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很多电话亭被私人霸占。即使如此,对这些小型建筑的改造仍然是我们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为在国外,他们就能把这些小型建筑运用的很好,而且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和文化标志。

二、城市小型建筑发展的规划方案

(一)丰富服务种类、适应社会需求

城市小型建筑如电话亭其最初的功能是通讯,使人们间的联系更加便利,但是随着移动手机的普遍使用,它的功能日趋退化,被手机替代,但是这并不能排除有些人会需要电话亭,有些群体也存在没有手机的情况,此外,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手机遗失、关机的状态下,公用电话亭可以起到紧急救助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如果想要发展更好的话就需要不断的丰富其服务类型:比如在电话亭里面提供城市地图、自动茶饮机、公交站牌等,还可以进行人性化设计,给一些老人、小孩、残疾人士设置专门的暂时休息区,在报刊亭、电话亭的外面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比如城市新闻、公交查询、地图查询、美食指导等,通过这些不断方便人们的生活,不断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二)重视外观设计,与本地环境相融合

在国外的小型建筑中,其外观设计上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巴黎的报刊亭、东京报刊亭的特色设计,就是融合了这个地区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最后成为一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特色:巴黎报刊亭,八角形凉亭样式、带有圆顶、上耸箭头。在小型建筑的外观设计上无论是颜色、风格都一定要和本地区的人文环境和城市环境相结合,与城市空间状态相适应,以最美的形态和最优的形象融入到城市的建筑中去,和城市原有的形象和谐统一、互相协调,给人以美的体会,把小型建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城市或社区的文化和建筑特色。其外观设计总结的经验如下:第一,小型建筑的外观设计风格要独特,其颜色、花纹、样式要和周围的环境(人文环境的建筑环境)相融合,不能显得突兀。第二,电话亭、报刊亭要兼顾文化建设,与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逐渐成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场所,这里日本的报刊亭可以作为借鉴,通过报刊亭的重新改造,利用报刊亭的独特设计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国民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三)规范城市小型建筑的后期管理

在上文已经分析过,很多的城市小型建筑经久未修,无人管理,成为城市的废墟一角,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利益微薄,维修价格又高,又因为小型建筑是公共设施,其修理人员主要是公务人员,难免会出现推脱的情况,会这导致电话亭、报刊亭等不能及时的修理或更新,为解决这样问题的出现,要将城市小型建筑的维修、更新等市场化,线性建筑的运行和其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规范其管理,让小型建筑改造之后仍然能够具有生机与活力,不会再被二次遗弃。

在新的社会发展需求下对传统的城市小型建筑的规划与发展无论对城市外在建设来说还是人内在文化建设来说都是及其有利的,不仅仅将这些小型建筑改造重新利用起来,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且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些小型建筑进行文化宣传和文化传播,对一个城市进行文化建设,最终提高一个城市公民的文化修养和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浩淼,叶鹏. 城市小型建筑的嬗变——以合肥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用房建设为例[J]. 安徽建筑,2012,19(01):62-63+71.

[2]李凌达. 作为城市传播节点的报刊亭研究[J]. 新闻春秋,2015(01):56-61+67.

[3]杨士博.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管理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4]魏巍. 城市IC卡电话亭转型期功能拓展及营销策略管窥[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03):145-149+156.

[5]高佩佩,王艳敏,张若兰. 基于功能需求的公共电话亭创新设计[J]设计,2018(03):47-48.

[6]本报记者 王紫. 被遗忘的公共电话亭该何去何从[N]. 中国商报,2018-05-09(P03).

论文作者:侯艺桐 罗思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城市小型建筑的规划与发展论文_侯艺桐 罗思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