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之我见论文_黄聪颖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之我见论文_黄聪颖

黄聪颖 广西德保县敬德镇和平完小 533712

摘 要:情境创设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导入技巧,是教师通过紧密围绕教材内容,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设问方式,建构质疑情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我们在教《走遍天下书为侣》这一课时,我们可以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等两方面入手,围绕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旨:把握作者只选一本书旅行的内在原因。领悟文中作者选择时的内在动因,感悟作者爱书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质疑课题 感悟方式 升华情感

一、“质疑课题”是切入教学的有效途径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我们不妨在第一课时开始之初就创设这么一个教学情境,意在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与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去阅读与品味,说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再去领悟文中作者的选项,从而从更深层次去了解和感悟作者爱书的人文情怀。那么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选项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人文精神的深处去探究,书在作者的心目中到底是什么?然后再从她的生活态度、处世方式、表达内容、精神境界等进行归纳。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共同温暖的家。如果我们无法在课文中对作者的价值观念作出有效的鉴别,那么我们将无法完成对作者生活态度的审美与判断,就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选择与意图,从而将无法从课文中吸取作者良好的思想和道德体验。

二、感悟方式是完成教学的重要形式

感悟方式是师生感知作者创作意图而采取的有效认知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阅读的?这么一个简洁的教学情境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感悟方式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沿着老师创设的思维程序,学生很快就进入自主学习,在参与探究与阅读过程中慢慢发现作者的感悟方法。全面感受和理解作者的读书方法,说明作者的读书方法是通过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来完成的。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学生通过探究后告知其读书的过程与顺序,通过一些关联词语找到了作者的阅读顺序。体会课文中“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在作者文章中的作用,说明作者的阅读是有顺序的,而读书是有规律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这个问题情境一出,立刻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由部分学生上台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由老师进行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本教学情境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抓住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落。同时,让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对话,交流自己读书经历与方法,让学生展示自我阅读的成功,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表达欲望。读中学写,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扎实的语文实践学习。

三、升华情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爱读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齐读) 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做到由内容的把握到情感的感知、体会,是阅读教学中质的飞跃与提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定好阅读教学的“调”(情感),更难得的是这种情感得自于学生自主的畅所欲言与感悟。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根据学情安排教学,下面为预设顺序,注意体会以比喻的表达方式为主。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第一自然段中有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比喻。(重点研读。)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妙处。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本课时教学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利用学生交流品读中的思维碰撞,感悟、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感悟、学习比喻的表达方式并读好课文。在这一环节中,作者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上,对教学重点放在比喻的表达方式上,不仅让学生学习体会,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模拟表达,各抒己见,积累内化。其他如假设、设问、反问等的表达方式,学生有所感悟,教师点到即可,把重点放在指导品读上,让学生读出滋味来。情境设计意图: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引导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喧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实现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最后的畅谈和感受,更是实现学生对阅读兴趣与价值观的新的提升,让学生心中铭记“走遍天下书为侣”。

参考文献

成海蛟 编著 《状元大课堂》.武汉出版社。

论文作者:黄聪颖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2月总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之我见论文_黄聪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