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

肺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

李洋[1]2011年在《靶向肺癌重组抗体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抑瘤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基因工程操作技术对抗CEA单链抗体T84.66进行了二硫键改构,设计并人工合成了抗CEA scdsFv基因序列,并通过柔性连接肽将SEA基因序列融合在抗CEAscdsFv末端,此基因序列命名为SC-C/SEA。将上述核苷酸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SC-C/SEA。将原核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诱导时间、IPTG浓度等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目的蛋白SC-C/SEA。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SC-C/SEA的表达进行了鉴定。利用亲合层析方法对SC-C/SEA进行复性和初步纯化。利用免疫荧光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MTT等方法探讨了SC-C/SEA对A549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及其特异性;分析了SC-C/SEA对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了重组蛋白SC-C/SEA对PBMC中CTL功能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SC-C/SEA可特异性识别A549细胞(CEA阳性)并与之结合,对HeLa细胞(CEA阴性)无此活性。SC-C/SEA对A549细胞的结合活性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其最佳作用条件为20μl作用4h; SC-C/SEA基本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另外,PBMCCTL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SC-C/SEA能够刺激针对A549细胞的特异性CTL反应,且其作用具有一定的效靶比依赖性。本研究利用所构建和表达的重组蛋白SC-C/SEA、SC-C和SEA对肺癌实体肿瘤模型进行探索性治疗研究。结果表明,SC-C/SEA能有效延长肺癌实体模型动物的平均生存期、提高生存几率。另外,SC-C/SEA具有减缓肿瘤组织生长速度的作用。对免疫指标的检测表明,SC-C/SEA能够非特异性的促进某些细胞因子的分泌,且具有刺激增强抗肿瘤CTL和NK活性的作用。

郑小虎[2]2015年在《抗LunX和EpCAM抗体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如何有效治疗恶性肿瘤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机制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显着的疗效。研究癌症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发现诱发癌变相关的特异性分子,再针对这些特异性的分子给予有力打击,将会大大改善疗效。单克隆抗体药物凭其特异性高和毒性低已经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热点,临床实践表明单克隆抗体卓着的疗效已经把肿瘤的治疗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21世纪以来,抗体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血液瘤和实体瘤治疗最成功和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目前,抗体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机制和策略包括:阻断或激活肿瘤细胞生长或凋亡的信号传导,活化免疫系统介导的肿瘤杀伤,偶联功能效应分子靶向杀伤肿瘤细胞,靶向血管形成或肿瘤基质细胞。一个单克隆抗体进入临床,需对其物理和化学等相关性质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具体地说,包括分析识别的抗原表达水平,发挥的免疫效应功能和影响的信号通路,体内的分布、活性以及半衰期等。但是,决定一个单克隆抗体是否能够成为临床药物的关键是其疗效和安全性。一个单克隆抗体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其识别的抗原靶点,因此寻找合适的治疗靶点成为抗体治疗的主要挑战和瓶颈。理想中的靶向抗原应该是高特异性,高丰度、明确的结构和功能信息等。肺癌已经成为实体瘤中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肺癌特异的治疗靶点,因此急需寻找有效的肺癌治疗靶点,从而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靶向治疗。肺特异X蛋白(LunX)属于PLUNC家族,前期研究发现LunX mRNA可作为肺癌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而LunX蛋白与肺癌的相关性仍未报道。那么LunX蛋白是否广泛表达于肺癌组织;是否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是否可作为肺癌生物治疗的靶标?于是围绕上述叁个问题开展靶向LunX治疗肺癌的相关性研究。血液瘤现如今已是儿童和青少年肿瘤的头号杀手。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是公认的恶性肿瘤相关抗原,过表达于肺癌,肝癌,胃癌等恶性实体瘤中,但在大部分正常人上皮细胞中也处于低表达状态。EpCAM已成为多种实体瘤临床免疫治疗的靶点(Munz, Baeuerle et al.2009)。目前,EpCAM及其抗体的临床应用只局限于实体瘤,而其与白血病的相关性至今没有通过大量临床标本进行验证;如果EpCAM过表达于白血病细胞,那么EpCAM可能也是白血病治疗的新型靶点,其抗体也可作为白血病治疗的潜在治疗药物。本文主要从寻找肺癌和血液瘤的治疗靶点展开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I、抗LunX抗体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及其转移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150例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LunX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卡普兰-迈耶曲线分析其中108例病人术后生存周期和LunX表达量的相关性;为了研究LunX与肺癌转移的相关性,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83例肺癌病人新鲜引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标本和胸水标本中侵袭肿瘤细胞LunX表达水平,以及通过LunX RNA干扰和过表达技术,验证LunX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研究LunX参与的信号通路,利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技术寻找LunX作用的靶蛋白以及调控的信号通路。最后研制LunX治疗性抗体,通过体外抗体抑制试验以及体内肺癌移植模型小鼠验证LunX抗体的功能。本研究通过上述研究方案取得了如下结果:1.LunX表达于非小细胞肺癌检测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LunX蛋白表达水平,发现LunX过表达于肺癌组织并且阳性率达到90%,其中LunX蛋白表达越高的患者呈现更差的病理分期和更低的分化状态,并且还发现LunX表达水平越高的病人呈现更低的生存率。此外,在多种肺癌细胞系中都可以检测到LunX的广泛表达。另外,在正常外周肺组织以及乳腺、肝脏、卵巢等其他器官中没有检测到LunX的表达。2. LunX高表达于转移的肺癌细胞肺局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中转移的肺癌细胞全呈LunX阳性,并且,LunX表达越高的病人,其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也越高。此结果提示LunX与肺癌的转移相关。3. LunX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在不同LunX表达水平的肺癌细胞中,LunX表达水平高的肺癌细胞呈现更强的转移能力。在A549和NCI-H292细胞中,干扰LunX能够明显抑制其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过表达LunX,反之。4. LunX通过活化14-3-3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在肺癌细胞中,LunX直接作用于14-3-3蛋白,并且通过阻断14-3-3的磷酸化促进其形成活化状态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进而活化下游的Erkl/2和JNK信号通路,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5.靶向LunX小干扰RNA抑制肺癌的生长和转移在人肺癌原位,皮下瘤以及转移的小鼠模型中,靶向LunX能够抑制原位肿瘤的生长,局部侵袭、远端克隆病灶形成以及远端肿瘤病灶的生长;提示LunX可作为肺癌有效的治疗靶点。6. LunX抗体在体外能够通过抗原抗体的内吞和降解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基于肺癌细胞过表达LunX, LunX蛋白存在于细胞膜表面以及LunX促进肺癌的生长和转移,于是制备和筛选了LunX抗体(S-35-8),发现LunX抗体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LunX抗体的主要抗肿瘤机制是介导LunX蛋白的内吞及降解,进而抑制LunX下游信号通路。7. LunX抗体在肺癌模型小鼠中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LunX抗体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并呈现剂量依赖性。LunX抗体处理正常小鼠没有出现明显的组织炎症和病理性特征。因此,初步结果显示该抗体在体内毒性较小,为后续抗体的人源化和治疗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基于上述LunX蛋白的表达特异性和其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的致癌机理,以及LunX体内沉默后的肿瘤抑制以及阻断性抗体的治疗作用,可初步确认LunX作为肺癌治疗的新靶标。该研究中的人源化治疗性抗体有可能对肺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Ⅱ、抗EpCAM抗体抑制髓系血液瘤的形成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种类型血液瘤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中EpCAM的表达,以及患者化疗前后EpCAM阳性细胞的比例的变化。另外还通过体内外的克隆形成和成瘤实验,验证EpCAM是否参与血液瘤的形成。制备EpCAM治疗性抗体,并验证其体内抗肿瘤的效应以及机制。获得的结果如下:1.EpCAM表达于髓系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在髓系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骨髓标本和外周血标本中检测到EpCAM的表达,而在正常人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中没有检测到EpCAM的表达。另外,髓系来源的白血病细胞系也呈EpCAM阳性。2.EpCAM+|白血病细胞具有更强的化疗药物耐药性在化疗前后的同一病人标本中,EpCAM+细胞占异常细胞的比例在化疗后明显升高,并且EpCAM-细胞比EpCAM+细胞对化疗药更敏感。提示EpCAM促进白血病细胞的耐化疗作用。3. EpCAM抗体抑制白血病肿瘤病灶的形成在K562和HL60皮下瘤模型中,EpCAM抗体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当抗体浓度递增到80mg/kg(小鼠每千克体重)时,肿瘤病灶能够完全被清除。在尾静脉接种的移植瘤小鼠模型中,EpCAM抗体治疗能够抑制肿瘤在颈部淋巴结和骨髓等部位的形成,并且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数也明显减少。该模型中,抗体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生存周期。4. Macrophage介导抗抗EpCAM抗体的抗肿瘤作用EpCAM抗体的治疗促进了脾脏F/80+Gr-1-的巨噬细胞向肿瘤局部的迁移和聚集,并介导抗肿瘤的过程。综上所述,基于上述EpCAM蛋白的表达特异性和其促进肿瘤形成与耐药性的致癌机理,以及EpCAM抗体的抗肿瘤作用,可初步确认EpCAM可作为髓系白血病治疗的新靶标。该研究中的人源化治疗性抗体有可能对髓系白血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潘琪[3]2004年在《肺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文中提出肺癌的死亡率在胸科肿瘤中居首位。尽管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在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因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70-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早期根治性切除的时机。肺癌的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复发率高、易出现耐药,因而这些中晚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仅为20%。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肺癌抗原的免疫治疗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打破自身肿瘤抗原的免疫耐受状态是肿瘤治疗的途径之一。本课题研究了异种固定化肺癌细胞疫苗对小鼠自发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制备异种肺癌细胞疫苗,皮下预防免疫小鼠后再接种小鼠自发肺腺癌鼠肿瘤,并以该疫苗皮下注射治疗小鼠鼠肿瘤,随后测量肿瘤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异种固定化肺癌细胞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抗肺癌体液免疫反应,所诱导的功能性抗肺癌抗体可以抑制肺癌的生长。作为一种新型的诱导体液免疫反应的肿瘤疫苗,异种固定化肺癌细胞在临床治疗肺癌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制备抗肺癌的单克隆抗体并探讨了单克隆抗体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用人肺癌固定化细胞免疫Balb/c小鼠24次后,取致敏的脾细胞和HGPRT″ 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周,用细胞点片法、免疫组化法及组织芯片法筛选阳性克隆,并用组织芯片法进行鉴定,最终获得抗肺癌阳性杂交瘤细胞23株。并对其中3株单抗4G5、11G7和15A6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此3株单抗对肺癌阳性率较高,对大多数正常组织广西医科大学2001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无交叉反应,表明其对肺癌组织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能在肺癌的临床体内外诊断及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孙立新[4]2011年在《肺癌抗体靶向治疗与新型工程抗体药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已在临床肺癌治疗中显示出较传统化疗更令人满意的疗效,已成为目前肺癌研究的热点。为了给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潜在的新的候选靶标和靶向治疗新药,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制备、筛选、鉴定具有抑制抗肺癌功能的鼠单克隆抗体,再用质谱技术反向鉴定其靶抗原蛋白,发现了新的肺癌靶向治疗靶标MYH9,并研究了该蛋白对于肺癌细胞生长转移的作用和初步机制。采用自行建立的基于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库和功能差异细胞模型的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从含2893个杂交瘤单抗的抗肺癌单克隆抗体库中筛选出候选的抗肺癌功能性单抗33株。对其中的1株IgG1类的单抗23C2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活细胞免疫荧光亚细胞结构定位及活细胞流式细胞术证实单抗23C2所识别的抗原在多种肺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并可部分转位于细胞膜表面;对60例肺癌病人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证明,单抗23C2的靶抗原在85%的人肺癌组织中特异性地上调表达。采用共接种模型进行23C2单抗的体内抑瘤实验,结果证明23C2单抗可以显着抑制人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达73.7%。以上结果表明抗肺癌功能性单抗23C2的靶抗原在肺癌中特异上调表达,并在肺癌生长中起了重要作用,具有成为肺癌治疗靶标的潜力。运用免疫亲和层析和MALDI-TOF-PMF质谱技术,鉴定23C2单抗所识别的抗原为220KD左右的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ⅡA(NMHC IIA,MYH9):并进一步采用基因敲降、免疫共沉淀和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等多种方法证明了单抗23C2识别的抗原确为MYH9。采用MYH9的商业化抗体检测肺癌细胞及120例肺癌及正常组织,结果显示MYH9在88.2%的肺癌组织中上调表达,并可表达于细胞膜上,与单抗23C2的检测结果一致。随后,本研究应用单抗23C2体外处理肺癌细胞和RNAi技术敲降MYH9基因表达,分析了体外干扰阻断MYH9对肺癌细胞增殖、黏附、侵袭、迁移以及细胞周期的作用。结果显示,单抗23C2阻断MYH9可抑制肺癌细胞体外生长,抑制率达23.3%;可抑制肺癌细胞迁移,抑制率达23.15%,但对细胞周期、黏附和侵袭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影响。RNAi技术敲降肺癌细胞A549中MYH9基因的表达后,A549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细胞在Matrigel基质上的生长受到显着抑制,抑制率达68.2%;细胞与胞外基质FN、Matrigel和Collagen I的黏附能力显着下降,分别降低22.76%、30.78%、55.12%,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着下降,分别下降了39%-53%和38.3%。这些研究结果证明,MYH9在体外具有促进肺癌细胞生长、与胞外基质黏附、迁移和侵袭的重要功能。为了进一步探讨MYH9促进肺癌细胞生长、黏附、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检测了敲降MYH9基因后对A549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发现虽然细胞周期无显着变化,但诱导了A549细胞发生凋亡,这可能是敲降MYH9基因后A549细胞生长受到显着抑制的原因之一;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发现,敲降MYH9基因后围绕于A549细胞周边对于细胞运动非常重要的黏着斑显着减少,F-actin骨架蛋白排列紊乱,提示MYH9可能参与了黏着斑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并影响收缩运动微丝的形成,从而促进肺癌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YH9具有作为肺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的功能性分子靶标的重要潜力。力达霉素(LDM)是一种超强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但同时产生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此,本研究第二部分首次在真核细胞中构建并高效表达了基于LDM的抗体靶向型药物——抗人CEA小分子抗体融合蛋白,以期克服其毒副作用大的缺陷。采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将抗CEA嵌合抗体Rch24的小分子抗体F(ab')2重链C-末端通过接头与LDM的辅基蛋白LDP连接,构建了Rch24 F(ab')2-LDP抗体融合蛋白重链基因,再将其连接入真核高效表达载体,与原有抗CEA小分子抗体F(ab')2轻链表达载体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抗人CEA小分子抗体-LDP融合蛋白的真核高效表达载体系统。将轻重链表达载体同时导入真核细胞CHO中,经MTX3×10-8M加压后,实现了抗人CEA小分子抗体-LDP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产量可达16μg/ml。培养上清中的表达产物经Western boltting鉴定具有正确的分子量,直接ELISA检测证明该抗体融合蛋白具有与CEA抗原结合的活性,活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证明该抗体融合蛋白具有特异与肿瘤细胞膜表面CEA抗原结合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所获得的抗体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具有正确的分子结构和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制备筛选具有抑制抗肺癌功能的鼠单克隆抗体并反向鉴定其靶抗原蛋白的技术,首次报道发现了1个新的可表达于细胞膜上,并在人肺癌组织中特异表达的肺癌靶向治疗功能性分子靶标MYH9,证明其具有促进肺癌细胞生长、黏附、迁移和侵袭的重要功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重要候选靶标;首次构建了抗人CEA嵌合小分子抗体与力达霉素辅基蛋白的融合蛋白并在真核哺乳动物细胞CHO中实现了高产量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肺癌等CEA阳性肿瘤的抗体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毒的新的候选药物。

徐巧玲[5]2008年在《抗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_(31-98)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了解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GRP)在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及组织中的表达率及表达位置。2.研究抗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_(31-98)ProGRP_(31-98))单克隆抗体E-B_5的~(131)I标记方法、~(131)I-E-B_5的稳定性及标记后抗体免疫活性。3.研究~(131)I-E-B_5在正常昆明小鼠及小细胞肺癌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探讨~(131)I-E-B_5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4.研究~(131)I-E-B_5对不同类型肿瘤的显像效果及最佳显像时间。5.探讨~(131)I-E-B_5放射免疫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研究方法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株及肺腺癌A549胞株中GRP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人小细胞肺癌组织中GRP的表达情况。2.E-B_5的~(131)I标记采用氯胺-T法,通过纸层析法检测标记率、放化纯,将~(131)I-E-B_5置于37℃水浴箱及与正常人血清混合后在不同时间点测定放化纯以了解其稳定性,利用细胞结合分析法测定~(131)I-E-B_5的免疫活性。3.自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E-B_5后不同时间点断颈动脉处死小鼠,同时取血液及各主要脏器组织,计算各时间点的%ID/g及药物动力学参数。建立人小细胞肺癌荷瘤裸鼠模型,自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131)I-E-B_5后不同时间点处死裸鼠并取各主要脏器组织,计算各时间点的%ID/g和T/NT值。4.分别对荷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和大肠癌裸鼠模型进行~(131)I-E-B_5显像,观察移植瘤的显影情况并计算瘤体与对侧相同部位的T/B比值。5.治疗实验采用瘤内注射方式,根据治疗剂量的不同,将小细胞肺癌荷瘤裸鼠随机分为未处理组、~(131)I-E-B_5治疗组和Na~(131)I对照组,动态观察裸鼠及移植瘤生长情况,测量不同时间瘤体的大小,计算抑制率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研究结果1.GRP在NCI-H446和A549细胞株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9%、12%;免疫组化检测见人小细胞肺癌组织切片中有明显的E-B_2阳性细胞分布,并显示棕黄色颗粒在肿瘤细胞的细胞浆内。2.~(131)I-E-B_5标记率为90.8%,放化纯为99.28%,放射性比活度为2.69MBq/μg;在37℃水浴箱放置6h后~(131)I-E-B_5放化纯高达90%,24h后仍大于70%;和正常人血清充分混合24小时后~(131)I-E-B_5放化纯达68.1%。;~(131)I-E-B_5对NCI-H446和A549细胞株的免疫结合率分别为71.6%、33.2%。3.~(131)I-E-B_5在正常昆明小鼠的体内过程符合一级血药动力学二室模型,主要通过肝脏、肾脏代谢,血液清除速度较快。注射后48h移植瘤体的%ID/g显着高于其它脏器及组织,72h时达到最高值,T/NT比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4.注射后24h小细胞肺癌荷瘤裸鼠移植瘤部位明显聚集~(131)I-E-B_5,随时间延长移植瘤部位放射性浓聚程度逐渐增强,72h和96h时最为清晰。肺腺癌荷瘤裸鼠移植瘤部位未见明显~(131)I-E-B_5聚集。大肠癌荷瘤裸鼠显像结果和小细胞肺癌荷瘤裸鼠显像结果类似,但肉眼观察移植瘤部位浓聚~(131)I-E-B_5程度低于小细胞肺癌荷瘤裸鼠。小细胞肺癌各时相点的T/B值均明显高于大肠癌,两者均明显高于肺腺癌裸鼠模型,而肺腺癌裸鼠模型的T/B比值没有明显的变化。5.~(131)I-E-B_5治疗组的肿瘤抑制率明显大于Na~(131)I组。~(131)I-E-B_5治疗2周后移植瘤开始明显缩小,瘤体表面出现明显的点状破溃、坏死并逐渐扩大,4周后100μCi和200μCi剂量组仍可见杯状的溃疡灶,而400μCi和600μCi剂量组的肿瘤几乎全部消失。~(131)I对照组移植瘤生长缓慢,但瘤体在观察期内无明显的缩小,仅在400μCi和600μCi剂量组的肿瘤表面出现点状的破溃坏死。结论1.~(131)I-E-B_5标记率及放化纯高,在体内、体外有很好的稳定性,~(131)I标记后的E-B_5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免疫活性。2.~(131)I-E-B_5能选择性浓聚在GRP表达阳性的肿瘤部位,对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靶向作用,肿瘤局部注射后可以抑制小细胞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并破坏肿瘤组织。3.~(131)I-E-B_5有望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小细胞肺癌放射免疫显像及治疗药物,具有潜在的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

刘婷[6]2018年在《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特征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双特异性抗体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药物,与常规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特异性和双功能性的优势,生物学作用效果较好,为肿瘤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当前,双特异性抗体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其抗肿瘤作用得到了肯定。目前,双特异性抗体在肺癌治疗中应用逐渐增多,有必要对其双特异性抗体的药物特征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分析,现总结如下。

皇甫明美[7]2016年在《EZH2、Bmi-1、P16、IMP-1和Survivin自身抗体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癌症高发的国家,由于肿瘤多起病隐匿、早期表现不明显,导致多数肿瘤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所以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治疗对肿瘤患者来说十分重要。然而目前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和细胞学检查,诊断能力有限,目前亟待出现一种能更早期诊断肿瘤的手段。自从Landsteier提出机体内存在自身抗体(autoantibody)以来,人们逐渐对自身抗体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长期肿瘤发病机制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认为基因突变是最基本的触发环节或始动因素,这些异常表达的蛋白就成为了肿瘤抗原。相对于浓度较低的肿瘤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因此我们检测高发肿瘤中自身抗体的表达变化,以期寻找到可用于肿瘤辅助诊断的新型肿瘤标志物。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本研究中纳入5种目标蛋白,分别是m RNA的结合蛋白IMP-1、凋亡抑制基因蛋白Survivin、肿瘤抑制因子P16、转录调节蛋白EZH2和原癌基因蛋白Bmi-1。利用免疫学分析软件和表位数据库,预测、设计并合成5种蛋白的多肽抗原片段,应用经过我们优化改良的ELISA检测方法,包被多肽抗原,根据免疫学抗原抗体结合原理检测血浆中自身抗体水平。研究共纳入未经任何抗癌治疗的首次诊断为恶性肿瘤的肝癌患者、食管癌患者、肺癌患者、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各200例。设置质控血衡量检测的稳定性,根据酶标仪测得的样本OD和质控OD计算相对结合指数,降低非特异结合和检测误差。应用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比较自身抗体水平在不同肿瘤、不同分期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在不同肿瘤中表达特点的同时,探讨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结果:1肝癌患者血浆5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检测中,EZH2和Bmi-1自身抗体水平出现显着升高(p<0.001;p<0.001),进一步按肿瘤分期分析发现,早期患者EZH2和Bmi-1自身抗体水平高于晚期患者。受试人群ROC曲线分析发现,EZH2和Bmi-1自身抗体检测在肝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特异度90%情况下,肝癌检测敏感度分别为22%和32%。2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中,同样检测了EZH2、Bmi-1、P16、IMP-1和Survivin自身抗体表达变化。其中P16和Survivin自身抗体表达出现显着升高(p<0.001;p<0.001),虽然IMP-1亦出现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以肿瘤分期分层分析中,P16和Survivin自身抗体在肺癌早期升高更明显。受试人群ROC曲线分析发现,P16和Survivin自身抗体在肺癌诊断中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特异度90%情况下其敏感度分别为32%和20%。3食管癌患者血浆中,我们同样检测了EZH2、Bmi-1、P16、IMP-1和Survivin自身抗体表达变化。食管癌和肺癌中自身抗体表达变化趋势相似,P16和Survivin自身抗体表达出现显着升高(p<0.001;p<0.001),以肿瘤分期分层分析中,P16和Survivin自身抗体在食管癌早期升高不如肺癌明显。受试人群ROC曲线分析发现,特异度90%情况下,食管癌检出的敏感度分别为26%和15%。4为更好判断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在不同肿瘤诊断中的特异性,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我们同样检测了EZH2、Bmi-1、P16、IMP-1和Survivin自身抗体表达变化。P16和Survivin自身抗体表达在乳腺癌中略有升高,与健康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3;p=0.000),在肿瘤分期中没有明显的差异。受试人群ROC曲线分析发现,特异度90%情况下,乳腺癌检出的敏感度分别为20%和16%。5以肝癌、肺癌、食管癌和乳腺癌的临床传统标志物AFP、EGFR和HER2为分层表型,分析EZH2、Bmi-1、P16、IMP-1和Survivin自身抗体在不同表型表达变化发现,HER2和EGFR过表达与自身抗体表达无关。有趣的是,肝癌患者中AFP的表达与EZH2和Bmi-1自身抗体的表达呈现正相关。结论:1EZH2和Bmi-1自身抗体在肝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在其他肿瘤中表达变化并不明显,EZH2和Bmi-1自身抗体可能是肝癌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对肝癌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且与AFP的表达有显着相关性。其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肝癌检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2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和Survivin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在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其中P16和Survivin自身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好,可以作为肺癌诊断指标,有待进一步优化。3食管癌中P16和Survivin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在肿瘤组和健康人群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但不如肺癌中更明显,可以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的参考指标。4Survivin自身抗体表达在乳腺癌中略有升高,虽然Survivin自身抗体在肺癌和食管癌也均明显升高,但在以上3种肿瘤中其检测的敏感度存在差异,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来验证其作为标志物的特异性。5自身抗体检测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辅助作用,有成为肿瘤诊断新方法的潜能。

刘祥磊[8]2015年在《异源黑色素瘤DNA疫苗结合佐剂治疗鼠黑色素瘤的研究》文中提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具有高度转移性的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的黑色素瘤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酪氨酸激酶相关蛋白-2(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2, TRP-2)和gp100等黑色素瘤相关抗原研究的日益深入,黑色素瘤DNA疫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尽管已经在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黑色素瘤DNA疫苗仍然存在着容易引发免疫耐受、诱导的免疫应答微弱等问题亟待解决。TRP-2和gp100在人类黑色素瘤中高度表达,并且在同源的鼠类黑色素瘤中有类似现象。鼠源gp100(mgp100)和鼠源TRP-2(mTRP-2)在小鼠体内容易引发免疫耐受,导致小鼠难以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反应。在本实验中,我们尝试着使用异源黑色素瘤相关抗原来打破这些免疫耐受反应,提高黑色素瘤DNA疫苗的抗肿瘤效果。然而,DNA疫苗本身难以诱导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还需要使用适当的佐剂加强其效果。因此,我们选择了基因佐剂Ii-PADRE(invariant Pan DR reactive epitope)和鼠源白介素12(murine interleukin-12, mIL-12)配合我们的黑色素瘤疫苗。此外,癌症患者体内的调节性T (Treg)细胞可能会抑制针对自身肿瘤抗原如gp100和TRP-2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我们使用地尼白介素(denileukin diftitox, ONTAK)去除Tregs,以便于疫苗更好的发挥功效。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电脉冲法免疫人源gp100(hgp100)和人源TRP-2(hTRP-2)黑色素瘤DNA疫苗(phgp100和phTRP-2)在B16F10肿瘤模型中表现出了显着的保护作用。因此,异源gp100和TRP-2对于打破这些同源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是十分必要的;ELISPOT结果显示,phgp100、phTRP-2和pIi-PADRE共同免疫使得抗TRP-2的IFN-γ分泌细胞的数量增加了近2倍,体外抗B16F10细胞的毒性细胞的数量增加了近4倍。而phTRP-2、phgp100和pIi-PADRE(肌肉免疫)结合3次注射pmIL-12(瘤内免疫)免疫的方案治疗效果最佳,该方案免疫小鼠的无瘤生存率达到了75%,且皮下建立的B16F10肿瘤得以有效消退;此外,我们发现疫苗免疫前一天腹腔注射ONTAK去除Treg细胞,结果ONTAK去除Treg细胞后phTRP-2和phgp100的抗肿瘤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综上所述,2种异源黑色素瘤DNA疫苗(phgp100和phTRP-2)共同免疫可显着提高机体对B16F10黑色素瘤的保护作用;以ONTAK去除Treg细胞可以进一步增加癌症疫苗效果;而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是phgp100和phTRP-2疫苗结合基因佐剂pIi-PADRE和pmIL-12共同免疫。该方案可以在不去除Treg细胞的情况下完全消退建立的B16F10肿瘤,有效的延续小鼠的存活时间并且防止病情复发。

郑小虎, 孙汭, 田志刚, 魏海明[9]2014年在《新型肺癌生物治疗靶标-LunX蛋白》文中指出我们经过十年研究初步证明肺特异x蛋白(LunX)是肺癌重要的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150例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LunX蛋白表达水平,发现LunX特异性的表达于肺癌组织并且阳性率达到90%,应用卡普兰一迈耶曲线分析其中108例病人术后生存周期和LunX表达量,两者有显着负相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83例肺癌病人新鲜引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标本和胸水标本中侵袭肿瘤细胞LunX表达水平,发现转移的肺癌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LunX并且LunX表达更强的病人其肺脏淋巴结转移呈现更高的阳性率。以上结果表明LunX蛋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并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利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技术寻找LunX作用的靶蛋白以及调控的信号通路,发现LunX蛋白可以和14-3-3蛋白相互作用,阻断14-3-3蛋白的磷酸化,进而促进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最终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在体内肺癌移植模型中,靶向LunX的干扰RNA能够抑制肺癌的局部侵袭、远端克隆形成和转移肿瘤病灶的生长,瘤内注射靶向LunX的干扰RNA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以上结果充分表明LunX促进肺癌的生长及其转移并提示LunX是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研制LunX治疗性抗体,用于人肺癌移植模型小鼠的治疗,发现LunX抗体可抑制皮下肿瘤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与Ki67水平;用于小鼠肺癌转移模型治疗,可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并延长小鼠的生存周期。其治疗的机制可能与抗体内吞,阻断或降解LunX蛋白的表达相关。基于上述LunX蛋白的表达特异性和其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的致癌机理,以及LunX体内沉默后的肿瘤抑制以及阻断性抗体的治疗作用,可初步确认LunX作为肺癌治疗的新靶标。该研究中的人源化治疗性抗体有可能对肺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罗继壮, 陈海泉[10]2016年在《PD-1/PD-L1抗体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肺癌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以及低5年生存率而受到广泛重视。除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外,针对肺癌的免疫治疗也已逐步开展。抗PD-1/PD-L1疗法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目前以抗PD-1/PD-L1治疗性抗体作为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 靶向肺癌重组抗体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抑瘤实验研究[D]. 李洋. 吉林大学. 2011

[2]. 抗LunX和EpCAM抗体肿瘤生物治疗研究[D]. 郑小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3]. 肺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D]. 潘琪. 广西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4

[4]. 肺癌抗体靶向治疗与新型工程抗体药物的研究[D]. 孙立新.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

[5]. 抗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_(31-98)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D]. 徐巧玲. 苏州大学. 2008

[6].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特征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刘婷. 现代养生. 2018

[7]. EZH2、Bmi-1、P16、IMP-1和Survivin自身抗体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变化的研究[D]. 皇甫明美. 吉林大学. 2016

[8]. 异源黑色素瘤DNA疫苗结合佐剂治疗鼠黑色素瘤的研究[D]. 刘祥磊. 浙江理工大学. 2015

[9]. 新型肺癌生物治疗靶标-LunX蛋白[C]. 郑小虎, 孙汭, 田志刚, 魏海明. 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4

[10]. PD-1/PD-L1抗体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 罗继壮, 陈海泉. 现代免疫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肺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