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亚洲消费者概念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们对孩子如何管理他们的财务有不同的看法_信用卡论文

最新的亚洲消费者概念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们对孩子如何管理他们的财务有不同的看法_信用卡论文

最新公布的《亚洲消费理念调查》结果表明——孩子如何理财父母意见不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理念论文,父母论文,意见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10月13日在京公布的《亚洲消费理念调查》最新结果表明,亚太地区父母在是否给子女储蓄教育经费、是否允许子女使用信用卡、应给子女多少零花钱等问题的看法上,差异颇大。这一调查同时显示出,我国京沪穗的家长中约有三分之二为孩子准备今后的教育经费。

这一调查共访问了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以及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13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5453名消费者。其中中国大陆的调查访问了北京、 上海和广州三市600名年龄在18岁以上、收入中到上等的消费者。他们都有一张自己的信用卡或具有使用信用卡的能力。

2/3的亚洲父母给子女准备教育经费

令人惊讶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亚洲父母完全不为子女将来教育做任何储蓄和保险。换言之,有三分之二的亚洲父母给子女准备教育经费。我国的京沪穗,有71%的居民为孩子准备今后的教育经费,平均每月的储值在100元到200元之间。与我们的情况最相仿的国家是印度。

在新加坡,78%的父母都为子女储备教育经费,其中半数的月储值超过200美元。而24%的香港父母每月给子女储备100~200 美元的教育经费。但总的来说,亚洲地区的父母们每月为子女储蓄的教育经费大多在25~50美元之间。

有趣的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各有51%、55%和79%的父母表示他们不为子女教育做任何储备。这主要因为这些国家助学贷款很普及,而且学生可比较容易地拿到各类奖学金。

亚洲青少年平均每月有5美元零花钱

在被访的城市居民中,66%的人(指有21岁以下孩子的被访对象)每周都给孩子零花钱,平均为5美元。 而新加坡和日本的父母最为慷慨,四分之一的新加坡青少年每周零花钱在50美元以上,19%的日本父母每周给子女30到40美元零用钱。

调查表明,55%的我国京沪穗的被访父母每周都给孩子零用钱,但大部分人在人民币50元以下。如果从人均收入来看,他们已相当慷慨了。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可能和近年来我国这些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以及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

有34%的被访父母不给子女零花钱。这一趋势在澳大利亚(50%)、台湾(47%)和新西兰(45%)最为显著。

亚洲青少年从17岁起支配自己的钱财

被调查的大多数父母(54%)认为子女到17岁时已有能力支配他们自己的钱财。24%的父母认为孩子们应在15岁就有能力支配他们自己的零用钱了。但是在日本、 印度和韩国, 大多数父母认为子女必须年满18岁以后才可自理钱财。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亚洲青少年在经济上日趋成熟。如果他们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会通过储蓄乃至打工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而不像父母辈那样依靠家庭来满足个人需求。

大部分亚洲青少年拥有个人银行账户

这一调查结果还显示,65%的被访家长说自己的孩子(21岁以下)已经有单独的银行户头了。其中拥有银行账户的青少年比例最高的国家是韩国(83%)。此外,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香港,该比例也高于亚太区的平均水平(65%)。我国的京沪穗,在21岁以下青年中,这一数字为49%。而印度拥有个人银行账户的青少年的比例最低,只有35%。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亚太区市场营销部高级副总裁乔纳森·古德先生认为:“大多数亚洲青少年都有银行帐户,表明与父辈们不同的是,今天的亚洲青少年更加独立,有更多的机会赚取额外收入。但也显示亚洲人从小培养储蓄意识的传统观念依然盛行。

51%的亚洲父母认为孩子18岁以后才能使用信用卡

亚太地区平均有81%的被调查父母表示允许子女使用信用卡,但是51%的被调查的父母要等到孩子18岁以后才允许使用信用卡,最低许可年龄是17岁。

在日本和韩国,几乎所有被调查的父母都表示允许子女使用信用卡。而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都有至少三成的被访父母不允许子女使用信用卡。

在这一问题上,我国京沪穗被访父母的意见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主流意见是一致的。

允许孩子使用信用卡,表示父母相信子女能够负责消费,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京沪穗被访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自控能力是相当自信的。

《亚洲消费理念调查》由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独家进行,自1996年第三季度以来每半年举行一次。

标签:;  

最新的亚洲消费者概念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们对孩子如何管理他们的财务有不同的看法_信用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