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孔繁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奠基_孔繁森论文

中国共产党对孔繁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奠基_孔繁森论文

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论孔繁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人论文,世界观论文,人生观论文,之本论文,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孔繁森同志是新时代的英雄,是领导干部的楷模。他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永远激励着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

孔繁森同志之所以成为新时代的英雄和领导干部的楷模,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确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探究孔繁森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扎扎实实地、深入持久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学习孔繁森同志的活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孔繁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贯串其中的红线是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孔繁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集中表现在他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一言一行中。

他深情地爱着西藏高原的土地和人民。他用口为灾区老人吸痰,他用怀抱为藏族老人暖脚,他用卖血的钱抚养孤儿,他将自己的衣服一次次脱给风雪中的藏族群众,他把自己的粮食食品分给缺粮挨饿的群众……。对这些,许多人不理解。的确,这些并非是一个地委书记份内的事情。但是,一个共产党人对人民真挚无私的爱,使他真诚地做了。孔繁森同志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对孔繁森来说,这种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一个漂亮的辞令,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深沉的感情和行动。

服务人民,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孔繁森同志深深懂得这一点。为了藏族同胞的幸福,孔繁森同志无私地全身心地舍生忘死地投入了。在阿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孔繁森动情而激昂地说,群众祈求神灵,是把幸福寄托在来世上。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使群众今生今世过上幸福的生活。他还说:“阿里的贫穷,是我们的耻辱;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就是这种使命感和荣辱观使孔繁森为改变阿里地区的贫困面貌而竭尽全力工作。为寻找发展经济的对策,在阿里工作的近两年中,孔繁森没休息过一个星期天。阿里地区的7个县、30个区,他全部到过,106个乡他去了98个,好多区、乡他都去了好几次,行程达7万公里。在孔繁森同志的带领下和努力下, 朗久地热电站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发电,梳绒厂、鱼骨粉加工厂、水泥厂拔地而起。孔繁森生命最后的十天,他还在新疆为阿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而奔波,办成了十件大事。就在他殉职的前一天晚上,还在新疆拨通阿里的电话,询问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意见的起草情况和阿里地区“九五”规划的修订情况。当他不幸逝世时,人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的竟是他利用考察间隙写下的发展阿里地区经济的12条建议。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以毕生精力实践着:“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人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庄严誓言。

人生观是一定的世界观在考察人生问题时的具体体现。孔繁森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合乎逻辑地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而活着而奋斗而献身上。对人生的崇高追求和视生命淡如水的情操,是孔繁森人生观的两个强力支点。他不是为个人和小家庭而活着,而为大多数人活着;不是为个人和小家庭而谋利益,而是为广大群众谋利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与家庭面前,他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咱是党的人”,“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这是孔繁森常说的一句话和屡屡实践的行动。面对两次进藏工作的考验,孔繁森处在上有高堂老母,下有病妻弱子的两难选择之中。坚强的党性和崇高的人生追求,使他自觉地在“忠孝”难以两全的选择面前,毅然舍“小家”而尽忠于国家和人民。当他第二次进藏期满即将调回山东时,又一次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去了条件极为艰苦的阿里。直到他殉职前七天发出的最后一封信,还再一次表达了“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的决心。1994年初,阿里遭受了五十年不遇的雪灾,几万牧民群众被大雪围困,大批牲畜死亡,抗灾救灾刻不容缓。这时,孔繁森爱人病重在拉萨,女儿打电话到阿里,恳求他急回拉萨。面对人民利益与家庭利益的矛盾冲突,作为地委书记的孔繁森再次选择了前者,他毅然带领干部冒着漫天大雪奔赴抗灾救灾的第一线。他认为,为人民利益而工作而活着,人生才有意义。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一切,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视人民的利益重如冈底斯山,却视自己的生命淡如狮泉河水。赴藏前,他就请人写过“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已,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进藏后,他又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豪迈誓言。孔繁森最后倒在了赴新疆考察的路上。他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实现了他的豪迈誓言,实现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根红线贯串于孔繁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样也贯患于他的价值观。孔繁森的价值观就是以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为最有价值,而且工作越多越好,价值就越大。孔繁森就过两段话,集中反映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他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它踩成路。”“人生什么是最大的幸福,组织信任,群众拥护,工作胜任,能为他人解决点困难和痛苦,我认为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所以,我认为我能两次进藏,帮助西藏同胞做些工作,心里感到由衷的幸福。”这里,第一,孔繁森把自己当“泥土”,甘当人民公仆,不以身居要职自居。第二,把“能为他人解决点困难和痛苦”看作“人生最大的幸福”,能“帮助西藏同胞做些工作,心里感到由衷的幸福。”这些是孔繁森价值观的精髓之处。正是把自己当“泥土”,他患病做手术拒绝按规定住高级病房而坚持住普通病房。正是视“能为他人解决点困难和痛苦”为“人生最大的幸福”,他真诚地为患病的藏族同胞送医送药,给挨饥受冻的藏族同胞送衣赠食,为有困难的藏族同胞慷慨解囊。在西藏工作的近10年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往家里寄过钱,省下的工资大部分用在藏族同胞身上。因公殉职时身上只有八元六角钱。正是以能“帮助西藏同胞做些工作,心里感到由衷的幸福”,为了使藏族同胞早日脱贫致富,他下基层调研,赴新疆求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孔繁森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也不是没有七情六欲的“苦行僧”。但是,他深深懂得,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人的天职是为人民服务。任何时候,都要把个人融入党的事业之中,通过为人民服务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他鄙视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和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立党为公,勤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二、孔繁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他在长期的学习科学理论、艰苦环境的磨炼和自觉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中形成和树立起来的

孔繁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锻炼、修养的结果。

首先是学习科学理论。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几十年来,孔繁森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坚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他青年时代,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以雷锋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了坚定的信念,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明确了人生的追求,初步打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更加坚信党的领导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正如他在日记中写的那样:“参加工作30年来,我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没有动摇、改变过,不管是工作顺利的时候,还是我们党处于困难时期,自己都能坚信党的领导,坚信共产主义信念。”正是有了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基础,使得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扎实,更加坚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其次是投身于艰苦环境的磨炼。西藏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艰辛。如此艰苦的环境和生活,炼就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坚定了他为实现共产主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人民谋利益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西藏同胞贫困的生活,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净化。孔繁森率人到北京汇报灾情,经常在小摊上吃碗面条。随行的同志有些抱怨,认为,既不卫生,也太简单,而且有失地委书记的身份。孔繁森很动感情地说:“想想灾区那些还在饿肚子的群众,大鱼大肉咱能吃得下吗!”在任何时候,艰苦的环境都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和磨炼。在任何情况下,对劳动人民疾苦的真心体察,都是对心灵的净化。孔繁森是在艰苦的十载援藏工作中,在与藏族同胞的共同生活体察他们的疾苦中,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纯洁。

第三是自觉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孔繁森自觉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主要体现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上。作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孔繁森同志以党和人民的要求严格规范约束自己,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觉悟、品德、修养,不轻浮,不流俗。这在他的感人事迹中处处反映出来。孔繁森也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当他看到一些群众生活仍困难时,他“心情沉重”、“难以入睡”。他自我检查:“我们所做的,离中央的要求差之甚远,需要不断努力,千万不能满足现状。”他自责:“我等既为‘父母官’,不为民解忧,何以言公仆!”正是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孔繁森一直扎实勤奋地工作,从不满足,从不懈慢。孔繁森生活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里,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一个如何拒腐防变的严肃问题。他警示和告诫自己,做到清正廉洁。他以正确的态度参加反腐败斗争工作的自查自纠活动,提出:“自查自纠中要自觉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掩盖问题,不避重就轻。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在自查自纠中要主动不要被动。要从思想深处欢迎群众和干部揭发批评。”孔繁森在西藏工作很有成绩,但他不满足,时刻激励和鞭策自己“要下决心为西藏人民做点贡献”。孔繁森就是这样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从而也就使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之上。

三、学习孔繁森,要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狠下功夫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因此,我们学习孔繁森,就是要以孔繁森为榜样,牢固树立马克思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永远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怎样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

第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理论,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每个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而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上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它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胜利的社会发展规律。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它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问题,并对建设社会主义作了许多成功的探索与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只有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就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人民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出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强调,我们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领导决策成败的标准。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越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领域强调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的情况下,在思想领域越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倡无私奉献精神,要紧紧抓住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帮助干部战士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要通过学习科学理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称得上是马克思主义的。

党的十四大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注重学习科学理论,用以改造世界观,指导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轻视理论,钻研理论自觉性不高,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够好,有的甚至不读书、不看报、不研究文件等问题仍存在,在有些地方还比较严重。现实生活中,有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什么发生偏差和扭曲,甚至由此导致腐化堕落,违法犯罪?根本的原因,就是放松学习或不学习科学理论,头脑里没有科学理论武装,受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没有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忘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学习理论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自党学习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第二,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江泽民总书记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我们的干部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有所作为。”这既阐明了干部成长规律,同时也为我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正确的途径,那就是在实践中锻炼。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社会实践。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于这个伟大的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在实践中自觉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不断校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对我们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特别强调提倡两条。一是到艰苦的地方、部门、岗位去锻炼。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指出,有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还有不足,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史证明,大凡成才者,无一不是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炼。因此,到艰苦的地方、部门、岗位去工作,体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酸甜苦辣,感受与困难作斗争胜利后的喜悦,从而加深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二是到贫困的地方去,体察民众疾苦。我们有的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淡薄,同工农群众感情疏远,甚至欺压群众,侵害群众利益,主要原因就是不懂得群众疾苦,对群众疾苦缺乏同情心。到贫困的地方去,就可以了解体察民众疾苦。在群众疾苦面前,你的心灵会受到震撼,你的灵魂会得到净化,从而促使你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第三,自觉进行政治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要经过实践锻炼这个外部条件,同时,也要经过自身修养,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这种自身修养,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言行举止,有损国格人格,以权谋利,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触目惊心。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四自”,可谓语重心长。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这样做,永葆革命青春。

自重,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注重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待人处事端庄厚重,与自己的身份相符。自重不仅是指道德和品质上的表现,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政治上的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既是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者,又是人民的公仆,一言一行,都要与这个身份相符合,按这个身份所要求的标准去做。最重要的,就是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对待权力和使用权力,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做广大群众的表率,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自省,就是反省和检查自己,提醒自己不犯过错。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检查自己的言论,看看是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符合党中央的要求?是不是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一旦发现有所背离,就要加以纠正。

自警,就是自己警示和告诫自己。党员、干部应时刻用党的政治要求、政治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来要求和约束自己,警告自己不要有任何越轨的举动。同时,还要时刻以反面典型为镜子,警告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自励,就是自己鼓励和鞭策自己。党员、干部都要用远大理想、宏伟事业等来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为党和人民多干事,干得越多越光荣。

总之,要求通过“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标签:;  ;  ;  ;  ;  ;  ;  

中国共产党对孔繁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奠基_孔繁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