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体会论文_陈丽英

陈丽英

(眉山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 眉山 620000)

【摘要】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产后出现良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 产后出血;综合护理干预;出血量;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99-02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致残与死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若不能及时为其开展有效的治疗,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将会导致产妇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本文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都是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处于26岁到31岁之间,平均年龄(35.5±4.6)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处于25岁到32岁之间,平均年龄(34.3±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严密监测,并要观察记录患者的阴道出血量,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

为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开展护理工作,具体的护理措施为:(1)为患者实施改良子宫按摩护理,在产妇处于第三产程时,护理人员一只手放置于产妇的下腹部,五指经过产妇的腹部有节奏的对其子宫宫底及左侧壁实施挤压放松,应用掌面对其子宫前壁进行按摩,每分钟按摩次数为30次作用;(2)为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产后发生出现,很多产妇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此时若能够为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与产妇之间的沟通交流,指导其保持舒适的体位,从而有效的缓解其产后的疼痛及不适感,结合其实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语言或肢体语言抚慰,以便于其能够保持良好情绪;(3)对产妇的实际情况作出全面的、准确的评估,从而找出诱发其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要对患者的排尿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若发现患者存在休克先兆,应该及时通知主治医师,找出患者出血的原因,并为其实施有效的对症处理;(4)实施预防及纠正休克的护理,依据对患者所作出的评估结果,建立起有效的静脉通路,并要按照医嘱为患者实施纠正酸中毒、抗感染等方面的治疗,并要做好抽血备血工作,及时做好患者血容量的补充工作,应用止血药物、葡萄糖酸钙、缩宫素、卡孕、卡前列氨丁三醇等药物开展治疗,并要保证患者的氧气吸入量;(5)做好患者出血高危期的观察与护理工作,产后两小时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同时也是产后出血的高危期,这就需要做好患者心率、呼气、血压等的观察工作。此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对输血速度及静脉输液速度予以合理控制,防止因为补液过快,导致其出现肺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358.5±33.5)mi。观察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276.3±28.1)mi,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表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产妇分娩期间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就是产后出血,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若不能及时为患者开展相应的止血治疗,严重时会导致产妇死亡,这也是目前导致产妇死亡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为其开展治疗的同时,为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子宫收缩乏力,这种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会表现为胎儿娩出之后,阴道大量流血或者是失血性休克,对于这类患者应当立即为其开展相应的止血、纠正休克、防止感染等方面的治疗,尤其是对于顺产的产妇来说,在对第三产程处理的过程中,尤其是要对其胎盘胎膜娩出的完整性进行仔细检查,并要在胎儿娩出之后,立即为产妇实施缩宫素注射,必要时为患者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开展治疗。除了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之外,还需要为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所应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中,包含了子宫按摩、心理护理、产妇出血因素评估、预防休克、出血高危期的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方法,通过子宫按摩,能够有效的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其产后出血量;同时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这对于减少其产后出血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出血高危期的护理及预防休克的护理措施都是产后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对于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贺丽秋.综合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94-96.

[2]包徐昳.对软产道裂伤所致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0).

论文作者:陈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体会论文_陈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